重视老年性聋,早日帮老人走出“无声孤独”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0岁的听力残疾老年人中有66.87%是因老年性聋引起。老年性耳聋是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外,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随着经济条件快速增长,国民健康意识增加,对老年人听力下降问题日益重视。
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听觉系统的老化和退变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其发生年龄及发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图片
导致老年性聋的因素很多,除了听觉系统组织、细胞的自然衰老过程外,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老年性聋的发病年龄及其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相关。另外,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与老年性聋密切相关。如微弱的噪声、血管病变(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睡眠障碍、吸烟酗酒、接触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感染等。
老年性聋多表现为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听力下降,不明原因,缓慢进行性加重。部分可两耳先后起病或是一侧较重,听力损失以高频下降为主,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下降。多数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耳鸣,早期为间歇性,逐渐加重为持续性。听敏度降低会引起声音信息量提取减少,如高频听力下降会导致位于高频信息段的音节识别能力减弱,是老年性聋患者听觉言语能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早期,老年性聋患者主观感觉言语识别能力能满足日常交流,但其具有隐匿性,很容易被忽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听阈和言语识别能力都呈下降趋势。
老年性聋患者在情绪与生活上的特征最为明显。听力下降致使与家人及朋友沟通时,需要说话者大声或重复言语,增加了双方交流疲惫感,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对患者人际交往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老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会产生极大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的错觉。听力障碍还会造成出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长此以往,会有明显的偏执、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此外,更严重的还会加重老人智力衰退。有研究表明,老年性聋与脑萎缩、老年痴呆呈正相关,随着听力下降,可能会让老年痴呆提前到来。
对于老年性聋的治疗,首先应该治疗与老年性聋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和其他影响心血管功能的疾病等)。其次依据听力损失程度,可以选配各种听觉辅助装置,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
老年性聋属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逆转听力老化的进展,但并不是说,老年性聋无法防治,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保健,则可大大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要特别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对预防老年性耳聋有显著效果。戒烟戒酒,尼古丁和酒精是导致听力下降的风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致内耳供血不足而影响听力。适度体育锻炼,适当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而内耳的血液供应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保持情绪稳定。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一旦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内血管痉挛,如果同时伴有高血黏度,则会加剧内耳的缺血缺氧,导致听力下降。
避免长期的噪声刺激。遇到突发性噪声时,要尽快远离,以减少噪声对双耳的冲击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