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难忘恩师陶家尧

潮新闻客户端 wicfq4
图片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自从我踏上求学之路,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个春秋。
每当我翻开记忆的篇章,其中那段在丰惠中学(昔日称之井冈山中学)度过的青春岁月,便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清晰上映。
那时的老师们,在我心中犹如璀璨的星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渴望用文字描绘出我对他们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
而在这些老师中,对我影响深远、帮助良多的,便是那位教授化学的陶家尧老师。
1972年之春,我收到了丰惠井冈山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值元宵佳节,我与众多新生一同踏入了这所充满希望的学府,被分入了高一(三)班,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家庭,约有六十名同学。
新的学期,新的挑战,课程表上新增的一门学科——化学,激发了我无尽的好奇与期待。
记得那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我怀着对化学的好奇与期待,静静地等待着未见过面的化学老师的到来。
当那瘦高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化学老师与我所想象的截然不同。
他并非是一位手持厚重教材、表情严肃的老教师,而是一位年轻、潇洒、充满朝气的帅男子,两眼之间的印堂上方泛着红光,预示着近期有婚庆之喜。
他的眉宇间透露出睿智与才情,鼻梁上的大镜框眼镜更增添了几分学者的儒雅气质。
事后得知,陶老师刚刚离开浙大的校门,便执起了教鞭,成为了我们这一届的初始化学老师。
他并未过多介绍自己,只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了“陶家尧”三个大字,随后便引领我们踏入了化学的奇妙世界。
他提出的问题让我们这些在十年浩劫中成长的学生感到茫然,因为在学校除了读过几册“红宝书”外,我们对高中化学课本根本一无所知。
初中时的化学课,我们几乎未曾真正接触过。
面对我们的困惑与迷茫,陶老师的脸色沉了下来。沉默半晌,他深深地向学生们鞠了一躬,然后默默地离开了教室。
第二次的化学课,陶老师带来了初中的化学教材。
他深知我们的困境与不足,因此在课前已经向学校反映了情况。
学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作出了调整与安排,让我们这些高中生从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开始学习。
在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最基础的元素符号、分子式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化学的殿堂。
他对化学的热爱与执着,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对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与热情。
日子过得真快。
转眼间,几个月的学习生活过去了。
在父母亲的催促下,陶老师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到了绍兴陶堰老家完婚。
随着结婚仪式的结束,陶老师也告别了单身生活。
他与心爱的人共同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而我们这些学生也在他的引领下,逐渐在化学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在陶老师请假的日子里,我每日里心神不宁,彷徨无助。我无法确定这种感觉究竟源于对化学的深厚兴趣,还是对陶老师慈祥面容与温暖笑容的深切怀念。
幸而时光匆匆,并未过分残忍,陶老师很快便重返我们的视线。
不久后,陶老师的新婚妻子也亲临学校,探望她的丈夫。
尽管陶老师肩负着繁重的教育使命,始终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未能腾出片刻陪伴新婚的妻子游览丰惠的名胜古迹,但他们仍然满足于欣赏学校的古樟、长者山、古城墙等近地的风光。
作为学生,我为陶老师夫妇的短暂团聚感到由衷的欣慰,更为陶老师全身心投入教育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春去秋来,转眼间便迎来了高一下半学期。
由于六零楼进行维修,我们的教室不得不迁至校门对面的小山上,陶老师的宿舍也随之迁至山上的小屋。
期末考试如期而至,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而班级的化学考试更是与一场纷飞的大雪不期而遇。
气温骤降,晚上大约11点钟,我从睡梦中醒来,偶然间瞥见陶老师寝室的窗口透出微弱的灯光。
我好奇地从木窗的缝隙中向内望去,眼前的一幕令我瞬间愣住。
在这银装素裹、寒气逼人的大雪天里,陶老师竟身披棉大衣,双腿裹着厚厚的被子,专心致志地批阅考卷。
面对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种要努力学习以报答恩师的强烈愿望在我心中升起。
在陶老师精彩绝伦的讲授下,我对化学的求知欲望如火山般爆发,高中课程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我的渴望。
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陶老师的寝室,借阅了他在浙大化学系的教材。
陶老师的寝室虽然简朴至极,但充满了学术气息。
房间虽小,却五脏俱全。
一张床,一张书桌,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还有一套刻金石的刀具和金石毛坯以及半成品。
此外,角落里仅放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简陋的居住环境丝毫不影响他对学生们的关怀。
我至今仍记得,陶老师曾以他的同学竺苗龙如何钻研高难课题,并创立新安江公式的事迹来激励我。
在陶老师的悉心辅导下,我在高中的两年里,由如神助攻一般,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随着两年学业的圆满结束,我与陶老师之间的分别也如约而至。
图片
在那个通讯尚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失去了联系。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打听与寻觅,我得知陶老师在邓小平提出的知识化、年轻化的号召下,以一骑绝尘的实力调入春晖中学,并逐渐崭露头角,后又担任校长之职。
一年后,他再次升迁,成为上虞广电局局长,之后又荣升为绍兴市教委副主任。
52岁时,因年龄问题,改任绍兴市科协主席,2001年从原岗位上退下来,回归市教育局担任正局级调研员,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直至60岁退休。
陶老师的升迁并非依靠社会关系,而是源于他深厚的学识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的师德和他对学生的施教方式一样独树一帜,深受学生敬仰。
然而,毕业后因忙于各自的生活,我们一直未能相见。
1992年9月8日,我前往绍兴办事,心中暗自期待能顺便拜访多年未见的恩师。
遗憾的是,正值教师节临近,恩师陶老师早已投身于基层教师的慰问工作,我未能与他见面,只得失望而归。
幸运的是,2017年我们在举办同学聚会时,终于邀请到了陶老师。
多年失联的风筝线再次紧紧相连,我们共叙往事,畅谈人生。
如今,在微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相聚,分享生活的点滴,畅聊古今之事。
师恩难忘,虽然五十年的时光匆匆流逝,虽然时间会逐渐冲淡人们的记忆,但陶老师的音容笑貌始终铭刻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人生哲学,以及传授给我的知识,都使我终身受益。
对于在我读书期间教我知识、鼓励我进步的陶家尧老师,我怀揣着无尽的感激之情。
感谢他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无尽的关爱与指导。
祝愿我的恩师陶家尧健康长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