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节日|中国航天日:宇宙浩瀚,探索无止境

中国航天日的来源
今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意在勉励广大航天人继承和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激发广大公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星空,发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呼喊,启迪后世不断探索宇宙真理。斗转星移、跨越千年,中国航天一步步将航天梦变为现实,从“东方红”升空到“北斗组网”,从“神舟飞天”到“天宫建成”,从“嫦娥落月”到“天问探火”,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航天史的“第一次”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从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到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些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第一次”,见证着中国逐梦航天从不停歇的脚步。
·第一颗卫星上天
图片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酒泉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航天载人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于次日凌晨成功返回。自此,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
2000年10月31日,中国自行研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经过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已全面建成。
·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图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图片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第一次“太空漫步”
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返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实现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图片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顺利完成首次对接。
·第一次登陆月球表面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发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玉兔二号开始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这是人类飞行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正式开启了中国人自主探测火星之旅。
·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2024中国航天精彩可期
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国航天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行稳致远,全年实施宇航发射任务67次,创历史新高。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试车成功并投入应用;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取得了圆满成功;遥感四十号卫星成功发射,将为我国地质探测、气象研究、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2024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全年有望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将迎来最繁忙的一年。
今年,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实施 4 次发射,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最大规模构型。
今年,探月工程走过了整整 20 年,“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实现。
今年,积极打造商业航天这一发展引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商业航天驶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通过任务清单,我们一起看看 2024 年中国航天的“大动作”。
·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
2024 年 1 月 17 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直冲霄汉,向中国空间站送出 2024 年的“新年太空大礼包”。这次天舟七号运送的生活物资大约为 2.4 吨,主要包括航天员服装、食品等,除了米饭、面条、各种菜肴,还有饺子。其中,仅新鲜水果就将近 90 公斤。
2024 年,我国还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以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其中,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均由 3 名航天员组成。通过今年的四次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将上演两次在轨“换班”,6 名航天员陆续进驻“太空之家”。
·九天揽月,神话如何走进现实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月球的渴望与探索。二十年来,从环绕月球拍照片,到世界首个航天器着陆月球背面,再到成功带回月球“土特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图片
随着探月工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探月任务。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标是在月球建立基地,并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为此,2024 年 3 月,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它将成为地月间的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并返回地球,而嫦娥七号和八号则将着陆在月球南极,探测水冰资源、月球内部结构,并为构建国际科研站做准备。这些任务的成功将为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带来新的飞跃,并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奠定基础。
·商业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发射卫星火箭是“国家队”才能干的事儿。2024 年,随着商业航天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之一的商业航天,驶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在大家的眼中,卫星高悬太空遥不可及,其实,“航天+”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用卫星“引领”城市规划,用卫星“监测”交通,用卫星“指导” 种田……如今都已成为现实。
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已经应用在众多型号的手机中,并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海上搜救、城市治理等行业应用;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卫星遥感则在国土、精准农业、森林病虫害防治、环境监测等商业应用领域快速崛起。未来,卫星还将更加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商业航天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等待开拓。山东海阳围绕海上有船、陆上有箭、天上有星,初步构建起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围绕“海上有船”打造海上机动发射能力,围绕“陆上有箭”打造火箭的总装总测能力,围绕“天上有星”打造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初步构建起商业航天产业体系。作为商业航天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阳航天文旅产业也迅速发展,中国和山东的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让“航天梦”照进现实。
信息来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大众日报,部分信息来自网络
策划:姚广宽
记者:郭治权 刘小歆
设计:于海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