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流消息:某雷达厂商开启大幅裁员,禾赛、速腾双头竞争下后进者何去何从?

图片
【摘要】头部激光雷达厂商正带来“千元机”时代。这让车厂有了更多高阶智驾下沉的机会,却让一众二线激光雷达厂商焦虑了起来
如果短期内做不到大幅降本,原先数千元的产品就只能失去优势。
对此,据业内人士消息,某雷达厂商已于近期开启大幅裁员,完成瘦身节流。下一步或许是赶在2025年高阶智驾和激光雷达千元机大规模上车前抓紧时间找寻自身的战略定位,但无论如何,留给二线激光雷达厂商的时间并不多了。
以下为正文:
降本对激光雷达公司来说,是一道既要又要还要的难题,并已经对二线雷达厂商产生了压力。
一方面,车厂给每个车型配备的预算有限,随着各家车厂价格的大幅下跌,没来得及保持同样降本速度的厂商盈利将大幅下跌,甚至保持亏损。
另一方面,高阶智驾向下普及,15万左右的车型对激光雷达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降本的同时还要保证足够优秀的性能。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家激光雷达厂商都在趁这一节点跑马圈地,绑定自己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第二梯队的雷达厂商目前处境最艰难。
据人力方面的相关消息,某国产激光雷达厂商已于近段时间大幅裁员,之前该企业亦有陆续裁员。
与此同时,部分成绩较好的销售也在外流,主要去向为头部激光雷达公司。
自今年高阶智驾下沉及渗透率升高后,各大车厂对激光雷达的需求高了不少。
作为一个安全件,激光雷达能在某些功能上大幅提升系统安全性,这是与同款车型相比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之前并不是不想用,实在是成本预算只有那么多,智驾下沉也没有那么激烈。
如今,头部公司最先运转起来,把价格打了下去,激光雷达芯片化降本甚至已经打开了“千元”时代,拿项目自然就容易得多。
但问题是,二线雷达厂商的技术并不足以支持这一轮的降本冲击,面对头部厂商的质性变化,一时间市场份额连连后退。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雷达厂商原本准备拿到南方某自主车企项目后上市,现如今却存在不确定因素,产品可能要推翻重做。
另一位接近前述车企的从业者表示,去年该车企想上一个舱内的项目,该雷达厂商原本机会较大,但目前该项目有所更改,基本上要选择速腾和禾赛,而后两者则是业内技术降本力度做的最大的两家。
除此之外,该雷达厂商其它的车厂合作也不尽如人意。除了悬而未决的南方某自主车企项目,某地方国资车企也已经明确表示不合作,而这些潜在的客户,大概率被速腾、禾赛等头部厂商争夺。
从现在的态势看,该雷达厂商持续的高增长可能会变得更加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瘦身节流是一个必要手段。
从产品定价上,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该雷达厂商产品定价大概在数千元左右,这对于一辆车来说成本合适,但对于最近快掉到三位数的各头部厂商产品来说,明显缺乏足够的优势。
尤其是在各激光雷达厂商发布自家千元级产品之后,这一消息已经在各车厂传开了,从现在开始所有的项目可能都得观望几分。
激光雷达厂商都不敢懈怠,不仅扩产明显,而且在吸纳新销售。
据相关人士透露,速腾和禾赛等头部厂商采取了不同的商务策略以应对益发白热化的竞争。
速腾去年流失了一些老销售,商务策略已转换为招聘人力成本可控的初级销售长期驻扎客户公司办公。禾赛志在从速腾手中撬单,或者说双方都在严阵以待、互相撬单。禾赛的商务策略,一方面是依赖创始人李一帆的清华系圈子资源和人望实现销售转化,另一方面是招聘和主机厂关系深的老销售,实现资源快速兑现,以谋求在竞争中领先。
据相关从业者透露,很多主机厂都会有一个专门给供应商的办公室,供应商长期驻扎、同步开发,有些号称知道上汽智己的所有人事变动,已经拼到颗粒度极高的情况。
由于头部厂商形成产品与规模优势,拿项目愈发容易,风口期也即将到来。但拼来拼去,最终还是用性价比来说话,面对一款千元级别的激光雷达,想要下沉高阶智驾的主机厂很难不心动。
从头部厂商的降本趋势来看,围绕的一大核心是“芯片化”。
一方面,芯片化能大幅降低成本,这是与二线厂商拉开差距的关键。芯片化之后,不仅将上游供应商的风险消减了,而且还避免了芯片供应商的涨价难题。据一位芯片圈的从业者透露,产量紧俏时,甚至会有花几倍的价格还拿不到FPGA芯片的情况。
另一方面,芯片化可以提升内部计算的处理速度,头部厂商禾赛、速腾都是因为布局芯片化较早,才能达到当前的效果。据悉,速腾从2016年就开始在这方面发力,在激光雷达内部芯片化上花费了至少亿元的投入成本。
如今二线厂商再想赶上,中间至少有3-5年的时间成本。
不过,前述雷达厂商目前也在研究业内软件算法的收费模式。尽管只是对短时间现金流有增益,但在当前情况下能为自身争取一些时间窗口。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智驾方案公司和主机厂可能会有评测需求,需要做感知评测改装车,用来检验视觉算法的激光雷达用在现实中准不准。此时,激光雷达厂商就可以采用租或卖的方式获取订单。这样的一套系统整个装在车上可以售卖百万元以上。
当然,从各车厂和头部激光雷达厂商的节奏来看,大规模上车至少要到2025年上半年,在这期间,二线厂商还能抓紧时间找寻自身的战略定位。
无论如何,留给二线激光雷达厂商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