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龙门崖壁上这个洞窟藏着精美浮雕

  24日上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栖霞山石窟研究院、洛阳日报社联合推出的“云上龙门牵手金陵栖霞山”大型直播活动推出第二场。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馆员赵淑梅带领网友们走进普泰洞,探秘洞窟内的精品浮雕。
  普泰洞是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中型洞窟之一,位于离地面2米左右的崖壁上且无栈道可以通达,普通游客无法一睹芳容。在直播中,大家跟随镜头得以“走进”洞窟,开启“云游”之旅。“普泰洞平面为马蹄形,有穹窿形顶,窟高3.17米,宽3.15米,深4.6米。”赵淑梅介绍,窟内造像布局为正壁设坛,坛高73厘米,坛上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
  普泰洞中的涅槃图在龙门石窟难得一见,它雕刻精良、意境连贯,是龙门石窟保存非常完整的精品浮雕壁画。“涅槃变是指经变画,经变就是用通俗的形式来表达佛经中的内容。以文字形式来表达,叫做变文;以图画的形式来表达,叫做变相。那涅槃变就属于后者。”赵淑梅介绍,佛教认为涅槃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意味着肉体的消失和灵魂的升华,因此,在印度、中亚地区和中国的佛教艺术中出现了大量表现涅槃的雕刻和壁画。
图片
  龙门石窟中的涅槃图目前仅发现有两幅,分别位于普泰洞和魏字洞内,均是以浮雕壁画的形式表现涅槃的场景。普泰洞的涅槃图雕刻于一横向长方形浅龛内,高25厘米、宽39厘米、深2厘米,龛檐下及两侧刻有垂悬的帷幕和垂帐,表示这里是一处室内居住空间。龛内一根立柱将其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空间,左侧大空间内释迦牟尼佛侧卧其中,身侧围绕数身弟子;右侧小空间内两僧身着宽大袈裟,双手合十,并肩而坐,头顶上方高悬一口大钟。整个画面小巧精致,饱满紧凑。
  “普泰洞虽然未最终完工,我们仍能看出该窟整体造像布局构思是完整的,这种布局形式在龙门北魏晚期造像中非常流行,与魏字洞和皇甫公窟极为相似。”赵淑梅说,可以大致推定,三个窟的雕凿年代同处一个时期。此后,在北朝晚期和唐代,普泰洞又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续凿,最终呈现出我们如今看到的模样。
  “云上龙门牵手金陵栖霞山”大型直播活动第三场将于4月28日上午10时上线,届时,南京市博物总馆研究员邵磊将带领大家走进南朝石刻艺术精品——栖霞山千佛岩石窟。(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尤晓菲 孙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