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三变——通道小市场服务大民生见闻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谌孙存 通讯员 胡益龙  夏建忠
春日的侗乡,风和日丽,物阜民丰。
“现在市场干净整洁,购物便利,菜品也很新鲜,确实感到舒心、放心。”4月21日,在通道县城农贸大市场选购物品的人们,欢声笑语,心情舒畅,面对优质的菜品及管理服务,个个竖起大拇指。偶尔几个身着侗族服饰的顾客从市场穿过,淳厚、井然的场面让人体验到侗乡的古朴与恬雅。
然而,这里也不乏新潮。一些摊贩架起手机忙活,腌鱼、腌肉、苦酒等侗族特产从他们的直播间飞向远方,频频走出山外“闯世界”。不仅如此,在该县城乡,还活跃着一支“老兵配送”服务队,为县内及黔桂省际周边20余个乡镇送去“新鲜菜”。
近年来,通道坚持“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理念,结合“创文”“巩卫”工作实际,从“管、帮、服”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农贸市场从外在“颜值”到内在价值的双提升。
因“市”制宜 解“一摊难求”之困
通道农贸大市场位于县城中心,客流量日均达3万人次。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该县因“市”制宜,采取“退路进市,引摊入市”的方式,投入128万元将市场摊位重新进行划分,使原来只能容纳256个经营户扩大到如今的486个经营户,大大缓解了“一摊难求”之困。
“以前只能靠打游击摆点地摊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四川客商宋老三说,自己与妻子来通道快30年了,曾摆过地摊、卖过蔬菜、开过火锅店,如今在农贸大市场有了固定的牛肉摊,有了稳定的经营场所与收入,年收入近20余万元。
在市场的规划管理与正确引领下,摊贩们自觉走进市场。如今,清晰明了的市场功能区,缤纷多样的农副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采购。
“有了固定摊位,让我既省心,又安心。”猪肉摊贩吴兵开说,以前两口子靠拖着流动板车卖肉,每天1头猪还卖剩,自从进入大市场有了固定摊位,现在日均卖猪肉2至3头左右,“让我觉得很有幸福感与归属感。”
图片
(繁忙的市场,交易井然有序。)
“直播带货”架起助商“连心桥”
如何帮助市场内摊贩、店主及本地小微企业开拓市场,增加销售渠道,一直是摆在通道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面前的一道考题。近年来,该县市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电商赋能农特产品销售,将直播带货形式引入市场,让侗乡的农特产品通过“云端”变为“网上尖货”走俏省内外市场,有效搭起产销“连心桥”,帮助广大商贩与企业解决销售难题。
“有了直播带货,现在的销售量与收入比以前翻一番。”通道民兴农副产业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学党说,为了带动更多种养户致富,自己还专门成立合作社,现在已发展到1600户加入,每年入社户均增收达1.2万元。
作为连接田间地头和市民餐桌的重要载体,通道县城农贸大市场在抓好日常管理服务的同时,一直将产销对接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据胡旭辉介绍,现在每年通过无偿直播带货为企业与商贩创收达53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劳动力达1100人。
图片
(侗乡山货从直播间飞向远方,走出山外“闯世界”。)
“老兵配送”服务千家万户
乡村群众进城购物路程远、费用高,且需注意交通安全等问题,推进“惠民菜篮子”建设还得创新路径。经过调查研究,通道市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作用,成立侗乡首个农产品“老兵配送”服务队,有效服务千家万户。
“老兵配送”服务队队长王杰介绍,服务队全部由11名退役军人组成,在日常管理与服务上按“军事化”从严要求,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或线上下单,大市场集中直采,实行统一配送,将市场里的新鲜果蔬及各种肉类食品零利润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市场配送的产品不但新鲜,而且比起我们自己去买还更便宜。”通道转兵纪念馆红军灶店采购负责人赵飞说,有了“老兵配送”平台,可以为店里减少1至2名工作人员,采购的食品既降低了购买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据悉,“老兵配送”服务队成立半年多来,配送服务县内及省际周边乡镇20余个,配送新鲜果蔬及肉类食品达110万斤,带动130余户经营户致富,为经营户年增收2.35万元,保障了群众“菜篮子”稳定供给。
图片
(“老兵配送”服务队正忙着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