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名特殊儿童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南京市培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召开

现代快报讯(记者 黄艳)4月24日,由南京市教育局、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南京市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成员部门等单位支持,江苏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江苏教育》《现代特殊教育》杂志社指导的南京市培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在鼓楼区召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处处长黄伟,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勇,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子敏,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百军,省残联副理事长夏威,团省委副书记韩淼等领导出席会议。
图片
△ 启动九大行动
其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九十六载风雨守初心 四十年协力谱华章”特殊教育工作成果汇报,观看了南京市培智教育高质量发展师生汇报会。会上,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分别作了会议交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作了教科研工作介绍,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南京市双业一体中心、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与指导中心分享了中心工作经验。会议还发布了南京市新时代特殊教育“扩优提质”九大行动,通过“小切口”做好“身边事”,为特需儿童、教师、家长和学校提供多元支持和服务。其中的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行动,2024年秋季,全市12个区全部设立区级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以“中心”为平台探索建立区域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共同参与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联盟,为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提供专业支持;推动各区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儿童教育实验班(部)建设,坚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三年内实现全市各区特殊教育学校实验班(部)全覆盖。
南京是一座博爱之都,孕育了南京人的温润与质朴,更将“博爱之都”的城市基因渗透于南京教育之中。1927年南京市盲哑学校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是中国公办特殊教育的发源地;1983年,在秦淮、建邺、鼓楼三所普通小学设立培智辅读班,在全国较早开启了培智儿童教育;2015年,南京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率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区域探索。近百年的特殊教育发展历程,四十年的培智教育探索,南京特殊教育始终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
多年来,南京特殊教育先后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2024年3月,南京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就好业”,着力解决特殊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入选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南京市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葛华钦,全国优秀教师李梦吾、刘爱琴、花钰锋等一批特教名师。
图片
南京始终坚持普及普惠。在全省率先实现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市区全覆盖,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所有街(镇)学前、小学、初中学段全覆盖,职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区域全覆盖。南京残疾少年儿童享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南京始终坚持专业引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南京市残障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开展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指导服务。有效构建多元协作、普特融合的教科研机制,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南京始终坚持建强师资。坚持特教特办提高教师待遇,特殊教育学校按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20%增核绩效工资总量,对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一定年限并符合奖励条件的教职工,有效破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稳定性不够等突出问题。有效构建了“布局合理、种类齐全、两头延伸、普职特融通”的特殊教育办学新格局,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再到“就好业”。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特殊教育不能缺席,没有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南京教育现代化。南京将在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聚力融合协同发展的同时,积极在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教育体系、提高融合教育质量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信息化等关键问题上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加快构建完善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让每一名特殊儿童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让每个特殊儿童少年家庭都能深切感受到教育的温情和城市的温度。
(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