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汇报工作出现AI代写,上级检查偏重于“形式”而非“内容”

AI代写工作总结热的冷思考
田孟
一段时间以来,AI代写服务在网络上悄然兴起,从最初的AI代写工作总结,迅速延伸到了代写营销文案、代写工作计划、代写开题报告,甚至代写论文等,这一系列现象引发了舆论的热烈讨论。
“AI代写”现象的核心问题是“手段”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到基层治理领域而言,就是“科技支撑”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明确将科技支撑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我们知道,科技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果制度环境不匹配,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可能是反向的,即加剧了治理的粗放和低效;而一个匹配度好的制度环境,则会让科技支撑作用更好发挥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功效。
从基层治理的层面上说,AI技术的应用反映出了基层工作总结的一些重大变化:
一是反映了基层工作总结性质的变化。
使用AI代写完成的工作总结,大都是以应付上级差事,而不是真正就工作本身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从而完善和提升工作。也就是说,透过AI代写工作总结现象的走热,反映出了基层工作总结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工作本身的一个内在环节或组成要素,转变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一个外在任务。简单来说,基层工作总结的性质越来越“任务化”,而非工作本身进行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而然的需要。或者是,基层工作总结的功能从服务于工作本身的需要转变成了服从于上级外在的要求。
二是反映了基层工作总结要求的变化。
通过分析使用AI代写的工作总结内容,可以发现,这些总结虽然用了非常华丽的辞藻,且有很大篇幅,但却只是传递了很有限的内容。这些工作总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布置总结任务的上级政府或部门对于工作总结的要求,比如:一定要有工作总结、一定要达到多少字数、一定要按照某个标准的框架书写等——这些无不属于外在形式上的要求。至于基层工作具体内容上的要求,对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来说,存在高度的差异性,很难进行比较,难以评出优劣。因此,从便于开展工作的角度,布置和检查工作总结的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天然倾向于关注工作总结的外在形式是否满足了要求。而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工作总结的“任务化”和上级检查偏重于“形式”而非“内容”的导向推动了AI代写现象的兴起。因为在实现外观形式美方面,AI技术极为显著的优势。简单来说,基层工作总结的要求越来越“形式化”,AI技术的应用正好迎合了这个趋势。
AI代写工作总结现象的走热,归根到底反映了我国基层治理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基层治理的“自主性”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自上而下的力量对于基层治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基层治理的自主性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问题。AI代写工作总结现象是基层通过使用AI技术手段形式性地满足上级的考核要求、通过上级对下级的“忠诚度”考验,基层治理的实质并没有被触碰,基层治理仍然处于“空转”状态。在此背景下,科技支撑的可能就不是现代化的基层治理体系,而不过是上下合谋的自嗨。
反思AI代写工作总结现象,最重要还是要理清基层治理体系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基层组织自身的自主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基层组织一方面要接受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但另一方面也应该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唯有构建出良好的明确厘定了基层组织与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权责利边界的制度,才能真正激发基层工作者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着重从工作本身的需要而非工作之外的要求出发书写工作总结。这个时候,AI技术的应用就将更多发挥出改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