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打鱼人”变“护鱼人”

本报记者 王麒 特约记者 龙钰
4月22日上午,嘉鱼县渔政协助巡护队队长蔡光恒如往常一般驾驶着巡逻船行驶在长江江面上,进行着日常的巡查,而由他带领的巡护队队员们则站在船尾,时刻观察着岸边和水面上的情况,随时准备就异常情况做好汇报。
图片
“我们每天至少要巡江两次,每次5公里。”蔡光恒介绍,巡江的主要任务包括对违法捕捞行为进行劝阻和汇报、宣传禁渔政策等,而巡江方式则比较多样,有时会开巡逻船,有时是步行,有时还会骑电动车。
据了解,渔政协助巡护队目前有39名队员,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其中有许多都是退捕上岸的渔民。
图片
谈及为何从事渔政协助巡护员这份工作时,众人打开了话匣子,“自祖辈起就在长江上讨生活,已经习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江哺育了我们”……
“以前在江上捕鱼的时候,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并不稳定。”说起上岸前的生活,巡护员王汉平感慨不已,“靠天吃饭”是最真实的写照,不捕鱼就没有收入来源,忙起来的时候,顾不上家庭。现在上岸了,生活也稳定一些了,还能帮着照顾一下家里。
“在初期,大家还是有一些担忧的。”蔡光恒说,很多渔民从爷爷辈起就在长江上捕鱼,大半辈子都在船上度过,除捕鱼外,无其他谋生手段和经济来源,对于“洗脚上岸”,存在顾虑。同时,以水为生的生活习惯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改变。
图片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举措来帮助渔民,比如举行招聘会、设置公益岗位、组织技能培训等。”嘉鱼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六华介绍,针对渔民上岸转产转业问题,嘉鱼县从五个方面着手解决,即公益岗位保障一批,鼓励创业支持一批,企业务工就业一批,发展产业带动一批,政策兜底解决一批。另外,通过长期的政策宣讲和座谈等方式,帮助渔民从心理上摆脱对水的“依赖”,习惯岸上生活。
“不仅如此,我们渔民自己也牵头成立了‘渔民驿站’,这样可以团结和帮助更多的渔民。”蔡光恒向记者介绍,“渔民驿站”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可以给退捕上岸的渔民提供来源于各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个企业的用工信息,对接双方需求。并且,在“驿站”中可以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让渔民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
“以前是捕鱼人,现在是护渔人。”王汉平说,角色的变化令他把长江禁渔前后的变化看在眼里。在他们捕鱼那会儿,很少能够看到鱼跃出江面,现在不仅能够看到鱼跃出江面,还能看到江豚,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变是肉眼可见的。
责编: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