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支服务了上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在彭埠助力文化传承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朱利峰 张菁
为更好地提升志愿服务工作,传承地名文化,走近“彭埠”学“彭埠”精神,塑造“王家军”志愿者队伍形象。近日,王家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展“志愿赋能 聚力前行”暨“跟着地名游彭埠传承文化”项目主题活动,近50名“王家军”志愿者参加。
图片
活动中,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志愿者骨干培训——传承文化服务领域》为主题,围绕“什么是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项目内容、特征,传承地名文化服务项目的工作目标、服务对象及服务项目内容”等方面,通过PPT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与现场志愿者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培训交流会。
历史过往通常融入地名中,为了让“王家军”志愿者们更加了解自己脚下的乡土,社区带领志愿们参观了彭埠大桥-钱塘江堤坝-夏衍故居-彭埠老街-罗家老宅等地,“王家军”志愿者刘海生全程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彭埠的发展历史和地名文化。
走在彭埠大桥的慢行道上,回忆着当年的彭埠大桥已改建一新,当年大桥下的村庄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区域,当年的农民都成为了市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彭埠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享受到了城市化带来的便利。“而今彭埠大桥凌驾于钱塘江之上,解决我们出行难的问题,为群众架起一座‘连心桥’、开辟一条慢行‘同心路’。”志愿者谢军说道。大家漫步在钱塘江堤坝边听着《钱塘江传说》故事,观波涛滚滚、潮头壁立的钱塘江,感受着“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时代钱塘江精神。
“夏衍一生勤俭节约,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在他的作品上。他以‘笔杆为枪杆’,深切献力于中国革命与抗日救亡事业;心怀伟大爱国抱负身子却牢牢地扎根于故土与人民。”大家一边听讲解,一边看图解,对这个一生都在为革命,为艺术而奋斗的伟人敬佩不已。夏衍老先生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参观学习的志愿者们。
走进“彭埠老街”,那是浓缩了千百年来彭埠的市井民生,土生土长的彭埠人来到那儿,不仅唤起了早年尘封的记忆,依稀能闻到当年的味道,看到当年的场景,不论是“三只炉子,彭埠往事”还是“南有清风明月,北有普福莲花,东有太平吉庆,西有豆腐曹家”的这八座桥,都是历史的记忆,彭埠特殊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髓。
最后一站,志愿者们走进罗家老宅,“当年,乾隆皇帝南巡钱塘江海塘时,曾沿着老备塘河到过罗家塘,看着石塘边上的罗家庄园,曾说了句‘是个好地方’。”一边听解说一边参观简约的老宅。里面别有洞天,一股清凉沁人心脾,粉墙黛瓦,浅淡的木香,木雕的窗棂,处处透露着古朴,是一处极具江南特色的院落式风格建筑。
跟随地名的足迹,细细品读彭埠的历史文化。在"罗家老宅"内,志愿者们落座做花茶活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志愿们自选花茶原料,巧妙搭配,一份份独具匠心的花茶加深对彭埠“茶亭庵”的了解也增加了大家对健康生活的重视。
茶香激荡着罗家老宅的年代木香,浓烈而独特,品味其中,深感彭埠特属风土人情的魅力。
图片
通过跟着地名游彭埠及志愿者能力提升活动,让“王家军”志愿者们在地名中了解彭埠过往,品味地名文化,再以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口吻诉说彭埠地名故事,培养志愿者们热爱彭埠,传承地名文化的认知,让彭埠地名文化源远流长。
“王家军”志愿服务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时刻秉承和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居民、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感召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行动中来,积极参与“洁美家园、平安巡查、协商议事、矛盾调解”等社区服务,截至目前开展志愿活动500余场,服务居民达上万人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