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文化人|乔万柳:用热爱“种”出一方文化好风景

龙虎网讯(记者 徐周燕 通讯员 王昭)他是同行眼中热爱创作的音乐人,办公室里两台电脑、一套音响设备、一个简易键盘框起了一番“创作天地”;他是群众眼中一专多能的歌手,舞台上,唱歌、表演、演奏乐器信手拈来;他是市民口中循循善诱的“乔老师”,培训室、学员群里,常常传来他的谆谆指导……于乔万柳而言,即使拥有多个身份,他却只想用“基层文化指导员”一词来介绍自己。而在这短短几个字的背后,则是他长达六年为基层文化事业的热忱付出。
始于热爱 以此为途
乔万柳来自于一个民间五代音乐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吹管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热爱上了葫芦丝、唢呐、竹笛等表演艺术。2010年,乔万柳考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专业,进修声乐和唢呐演奏,进一步培养了其扎实的音乐功底。
然而,毕业后的乔万柳并没有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这也让他一度陷入迷茫。他曾无数次奔波于城市之间,生活被忙碌填满,但内心深处,却总能听到一首悸动的旋律悄然响起。渐渐地,乔万柳发现,自己离不开音乐,他想要找回那颗热爱音乐的初心。
直至2018年,乔万柳通过招聘考试进入江宁区文化馆担任基层文化指导员一职,这一干,就是六年。期间,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乔万柳对于音乐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排演了大量的器乐演奏、歌唱节目,平均每年参加演出70余场;走遍江宁及南京片区,为居民送上热气腾腾的惠民“大餐”;2019年开始学习作曲,一年内就创作了100多首旋律音乐;担任“欢聚艺堂”“艺润机关”等培训班讲师,教授葫芦丝、唱歌技艺,每年惠及群众200多人……
“音乐一直是我热爱的事,没想到,到了文化馆后,这竟然变成了我的工作。”乔万柳笑称自己是幸运的,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坚守一生。
图片
图片
忠于坚持 精益求精
“阵阵秋风唱着歌谣,飘在金色的田野上。一片欢欣,一片希望……”2023年,一曲由乔万柳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原创歌曲《稻谷飘香》在江宁的舞台上唱响,受到了百姓的喜爱,并入围第二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
据乔万柳介绍,这首歌曲的灵感来自一次江宁湖熟的稻田采风。当走在乡间小路,眼前的稻田在暖阳之下,一片金黄,秋风过处,稻浪翻滚,他文思如泉涌,决定用最纯粹的方式将此丰收之景记录下来,于是便有了这首描绘大美江宁、歌颂乡村振兴的歌曲。
从创作“新兵”到“精兵”,乔万柳的创作之路也并非一蹴而就。时间的齿轮拨回2019年,乔万柳初到文化馆不久,怀揣着对作曲的浓厚兴趣,他一边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主动钻研,探索创新。
没有设备怎么办?去搭。不需要“高大上”的录音棚,也没有布满按键的精密设备,乔万柳仅用两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键盘、一副音响,就布置好了自己办公室里的创作空间。乔万柳解释道:“创作讲究的是先动起来,而不是等一切就绪了我再干。”
没有灵感怎么办?去找。在乔万柳的手机里,有大大小小的创作者交流群、采风群数十个,每天都会弹出上百条消息,有诗、有词、有画、有照片、有故事……每一条都有可能激发乔万柳的创作灵感。别人的日常是刷抖音、刷微博,乔万柳的日常则是在群里“刷灵感”,就像刻在“生物钟”里一样,成为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没有时间怎么办?去挤。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作曲,乔万柳常常会在下班后,继续留在办公室里打磨作品,一待就待到晚上八、九点。如今,在乔万柳的“原创歌曲”文件夹里,音乐demo已超过300余首。
图片
图片
行于深耕 以文惠民
作为基层文化指导员,乔万柳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要站在舞台中心,更要把群众推向舞台中心。
六年时间里,乔万柳通过文化配送,为江宁市民送上“文化大餐”数百场,让群众近距离享受文化福利、感受艺术魅力;通过艺术培训、艺术指导,使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乔老师,这会儿有时间吗?想请您帮忙听听我的曲子进步了没!”“乔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再排一次,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几乎每一天,乔万柳都能收到“学员”发来的消息,这让他倍感欣慰:“有的学员课上完了,回去还继续学习,自己学完了,还带动周边的人一起学,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据统计,乔万柳通过“欢聚艺堂”“艺润机关”平台,每年常规化开设“葫芦丝班”“唱歌班”等课程培训,最忙的时候同时要带8个班,一周上8节课,总受众达数千人。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乔万柳除了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文艺指导外,更是让自己成为桥梁和纽带,连通群众需求与辖区优质文化资源,为文艺团队精准匹配资源,与辖区群众共享高质量文化发展成果,打通公共文化的最后一公里。
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变化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江宁区文化馆,还有许许多多像乔万柳一样的基层文化指导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升市民大众文化素养和城市文化氛围,用“平凡”力量微光成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种”出一方文化好风景。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