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一倍!一年新建10个泵站,黄升镇全力保春灌

4月17日下午,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堤圈村东,63岁的泵站管理人员张岳明在徒骇河岸边的堤圈东提水泵站泵房内听着机器轰鸣声,认真工作。听到有人说话,他走了出来,看到黄升镇分管水利的副镇长张新泉和堤圈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景利正向泵房走来。
“徒骇河上游提闸放水,水已经来到我们这里,要组织人员抢水浇地,晚上也要浇。浇地遇到什么困难,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张新泉对张景利和张岳明说。
看到张新泉来到田间,正在泵站周边麦田浇水的几位村民走了过来。73岁的村民张志廷有1.4亩麦田紧靠着泵站出水口,近渠麦田先得水。“太旱了,今天终于来水了。”他说。
在离泵站200多米远的一片麦田里,57岁的张岳华也正忙着。他在检查水渠有没有渗漏的地方,看看麦田进水口是否有被杂草堵塞。一块麦田浇完,他堵上这块麦田的进水口,挖开下一块麦田的进水口。
图片
张岳华正在清理麦田进水口处的杂草。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找来了5个人,统一为大家浇地,村民只管追肥。”张景利说。
“全镇各村都在统一组织为小麦浇水。这样既解决了很多家庭浇地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能加快浇地进度,提高水的利用率。”黄升镇镇长李春晓说。
黄升镇党委书记王文涛带着几个人,在全镇麦田里转着看,看正在拔节或孕穗的小麦,看一股股清水流进麦田,看田间到处是忙着浇地的农民。“春节过后,我们这里没有一次有效降水,太旱了。”他说。
图片
上游提闸放水,让黄升镇境内的徒骇河水位上升了1米,这样建在徒骇河两岸的泵站能快速提水送进干沟(渠)。
王文涛说,黄升镇的浅层地下水因盐度高不能用来浇地;除了雨水,浇地用水有两大来源:徒骇河和黄灌渠。枯水季节,徒骇河上游不提闸,河水水位低,黄升镇的抽水泵站没法将河水抽到干沟(渠)里,大小沟渠里便没有水。黄升镇位于黄灌渠的末端,黄河水来得晚且少,浇地是个大问题。
图片
4月17日、18日,记者在黄升镇田间采访时,这种抽水浇地的场景随处可见。
“黄升镇不是没水浇地,而是什么时候来水,有统一调配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调配来的水,及时送到庄稼地里。”王文涛说。之前,黄升镇在徒骇河及其支流上先后建了17个泵站,这些泵站存在规模小、覆盖面积不大等问题。在来水量充足、来水时间长时,基本能保证全镇大部分地块浇上水;来水少、时间短时,这些泵站抽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为了把来水及时抢到地里,黄升镇2022年开始规划,2023年全面动工,在徒骇河及其支流上新建了10个大型泵站、一处水闸。
在徒骇河支流胡营河上新建起的潘家闸,能在徒骇河来水时把水大量抽进胡营河,使胡营河的水位提升2米,向周边大小沟渠供水。“建成这处水闸,受益的不仅是黄升镇,还有沾化区的下洼、富国、冯家三个镇,这样长达30公里的4个镇两岸,共有约18万亩土地因此受益。”张新泉说。
黄杨干沟,也是徒骇河的支流,黄升镇2023年建起来的黄杨干沟高标准泵站,有3台抽水机从徒骇河抽水进入黄杨干沟,每台功率132千瓦,每小时流量3700立方米,10个村2万亩土地受益。“这个季节浇小麦,每亩地用水量约130立方米左右,加上沿途下渗等,最多用水不超过150立方米。”王文涛说,“这3台机子全启动,一天从徒骇河抽出来的水就可以浇1700多亩小麦。”
图片
黄杨干沟高标准泵站。
新建起来的胡营河潘家泵站有3台机组,从胡营河抽出来的水通过渠道,能自流灌溉5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这让受益村的农民很高兴,“浇地再也不用安水泵、扯管子了!”
徒骇河南岸在连片建设9000亩高标准农田时,同时新建6处泵站,并对土渠进行衬砌,9000亩高标准农田9天就能浇一遍水。
新建的10个泵站、一处水闸,加上原有的17个泵站,形成了这样一条提水路线:从徒骇河提水进入干沟(渠),从干沟(渠)提水进入支沟(渠),再通过自流或村庄提水,进入粮田、枣园、经济林地。
4月18日上午,黄升镇大姜村村民姜学良操控着无人机为小麦打药,他的父亲在渠边看守抽水机,妻子在田间开水口浇小麦。43岁的姜学良流转了800多亩耕地,麦季是小麦,夏季是玉米。17日水来了后,白天三人齐上阵,晚上他一个人守在地里浇小麦。停在田间的面包车里有床被子,实在困了累了,为一块麦田开完进水口后,他就到车上眯一会儿。
图片
姜学良正在用智能无人机为小麦打药。
“800多亩小麦,晚上不停,14天能浇完一遍水。”姜学良说,“多亏新建的泵站,能把大量的水送到麦田间的水渠,要不然今春有些麦田浇不上水,会导致产量低甚至绝产。”
图片
张新泉在向潘家村村民陈增良了解浇地进展情况。
黄升镇人大主席李伟说,因徒骇河从境内穿过,黄升镇是沾化区的粮仓,全镇5.2万亩耕地,其中粮田占4万多亩。“在有水可以浇地的这半个月中,白天晚上田间各处都有浇地的农民。我们乡镇干部因此也24小时守在全镇各地,随时解决农民浇地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预估,黄升镇境内黄河水能来水8天,徒骇河能来水15天。以前,在这期间能浇地2万亩左右,离水源较远的地块供不上水。”王文涛说,“新建了泵站后,全镇土地尤其是耕地全部变成水浇地不说,还让浇地速度提高了一倍。今春我们虽然遇到较大旱情,但全镇的粮田和冬枣树都能在15天内普浇一遍水,这为今年的小麦丰收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贾海宁 巴真真 孟令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