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沅祖孙三代68年接力守护万亩山林

  “今天要先上山检查森林防火情况,然后巡一趟山林。”4月的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南康村到处鸟语花香,在这片绿色丛林里,今年41岁的罗成刚又要开始他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每月至少22天,他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
图片
  摩托、喇叭、柴刀是罗成刚的巡山三件“法宝”。在前往林区的路上,罗成刚不时会用柴刀砍掉多余的细小树干和分叉过多的树枝。作为当代护林员,他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制止破坏森林行为、及时上报并配合处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他白天巡山的主要任务是防火、监测森林病害等,晚上回家他还要给村组百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民防火护林意识,保护好南康村的3万多亩林地。
  即便给村民们打了“预防针”,但还是有人铤而走险。2021年的一天,罗成刚在巡山时发现,附近的一位村民正在林地旁上坟烧纸,他随即上前果断制止。这位村民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罗成刚多管闲事。为此,罗成刚耐心地给村民解释在林区旁烧纸的危害,“这种方式很危险,如果造成严重损失,可能会坐牢……”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这位村民服了气。
图片
  诸如此类事件,罗成刚要时常应对。他的爸爸和爷爷也有许多护林故事。
  从1958年爷爷罗应发成为南康村护林员开始,一直到父亲罗恒兴在1980年8月份接班,再到2021年罗成刚子承父业,继续从事护林工作,68年来,在一家三代人的接力守护下,南康村从未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重大毁坏林木和盗滥伐林木案件、重大森林病虫害。爷爷罗应发受到市级荣誉奖励;爸爸罗恒兴“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林员”等荣誉也有一大堆,并担任过县政协第一、二届政协委员;2021年加入护林员的罗成刚,也已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护林员”称号。
  一家三代,跨越60余年。从植树造林到巡山防火、巡山护林、爱林护林,罗家是镇沅县勐大镇生态环境变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每一代的护林内容虽各有不同,但不变的是,这座山峦叠翠、花果飘香的无量山山脉,早已成为一家人离不开的“家”。
  1958年,当时南康村的森林覆盖率只有38%,植树造林,加快恢复各地的生态原貌,成为这一代护林员的主要任务。
  “我爷爷来到这里时,山里还是光秃秃的,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饭、拿着锄头上山种树。”罗成刚说,由于基础建设落后、设备缺乏,第一代护林员的工作非常艰辛。几乎每天早出晚归,大家背着树苗走山路,常常是半夜才返回,住在工棚、帐篷里。
  “出门靠脚走、挑水用双肩、晚上点煤油”是当年护林员的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代护林员依然克服了种种困难,15年内完成了7000亩的造林工作,随后立即封山育林,保护生物自然繁殖生长,为南康村的生态修复打下了重要基础。
  “到我这里主要是守护林木,防止盗伐林木。”罗恒兴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木材价格水涨船高,当时百姓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偷采盗伐树木、向山要钱的现象时常发生。
  罗恒兴说,为了防止偷伐,他和同事组成小队,每天上山巡查。不过,由于盗伐林木者常常在夜间行动,护林员有时要第二天凌晨才能回家,有时候直接住在了山上。
  在护林管护岗位上工作40年,罗恒兴跑遍了南康村山林的所有角落,山里的一草一木,各家林户争议的地界,他都了如指掌。
  在镇沅县,像罗成刚家这样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护林员共有1179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美丽生态的爱林护林故事。
  如今,镇沅县森林覆盖率由1958年的不足40%提高到72.87%;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高等植物由1958年的300科4000余种增加至350科56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由1958年的60科900余种增至78科1000余种。(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作者:罗靖尧 王杨静 蔡旭东 冯智伟)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