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哪儿旅行比完价,我哭了一整夜

图片
1
小时候听笑话,同学都在校门口买铅笔,只有小明花五块钱打车去另一个商店买,同样的铅笔便宜五毛。
我一听这哪是笑话,明明是我的自画。
你算的是我亏了四块五,我算的是你特么凭啥比别人贵五毛。
你,是,不,是,当,我,傻。
从小到大我就喜欢比价,小时候比铅笔,现在比机票酒店。
而且这种东西价格浮动巨大,买之前更要仔细对比不同渠道。
就算最后我定的那个酒店和航班依然不便宜,但我得保证它没办法更便宜。
我愿意【买贵的】,但不愿意【买贵了】;
我可以【花大钱】,但不可以【多花钱】。
再说现在都是在App上买,比价几乎是零成本,简单到只用动动手指头。
如果都这样了我还能买贵,那多花的每一分钱都能让商家嘲笑我的智商,都是一记打在我脸上的耳光。
我的钱包晚上三点都要跳起来抽我问我是不是有病。
最近这几年,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上了比价。
一方面是跟我一样,不喜欢那种被坑的感觉。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花钱越来越理性了。
以前不知道能有多大价差,还可以闭着眼睛乐呵呵就过去了。
但只要你比过一次,你就绝对没办法无动于衷。
真的,你没去比过你都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亏。
如果把每个人在买机票上多花的钱统计出一个总数,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土拨鼠尖叫。
花钱算什么本事?
点击确认一键购买,大猩猩来了都能干。
灵活比价理智选择,用有限的预算买到更多更值得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2
老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渠道最怕的也是对比。
所以人人都想做独占,都想做只有我一家你爱买不买。
但其他平台生怕你知道还有别的地方能订,去哪儿旅行App偏偏反着来。
它甚至有专门的地方给你比价:
你随便看,能找到更好的算我输。
你不用信我,你比就好了。
用户怕被坑,怕水太深,想多看看不同平台是什么样。
那它也不藏着掖着,大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就连这个平台的品牌Slogan,都是:
旅行上去哪儿比比看,总有你要的低价。
关键是,去哪儿旅行并不是什么突然冒出来的乱七八糟小平台,它本来就是成立了近20年的国内OTA大平台,经验强,效率高,家大业大。
低价只是它的策略,强大的履约服务保证、稳定的售后和多达上百万家酒店、机票的多元化产品才是它的能力。
旅游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花钱找快乐去的,如果为了省钱选了服务质量差的,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便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只有便宜】。
去哪儿旅行真正的优势,是在提供低价产品的同时,服务质量也不输给别人,甚至还要更好。
长期且持续的让利和优惠,会让用户不知不觉养成路径依赖。
你一次两次比下来可能还没注意,还会一个个打开来看一下,十次八次以后你都懒得去比了,老是去哪儿赢,那直接就选它了。
用户在更省心的同时少花钱,这肯定是好事。
而对去哪儿旅行自己来说,靠这种【低价优质策略】沉淀下来的用户资产和品牌效应,可比每单多赚你几块钱重要得多。
你每在它这里多下一个订单,对手就会少一个订单。
真实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3
说到商战,低价和比价其实都属于长期战略。
而短期的战术,则是在短兵相接中抓住流量风口。
今年的风口之一是短剧,这东西现在哪家都想做,但有能力做好的不多。
去哪儿旅行玩儿短剧营销不仅OTA平台里没人比它更早,并且还真给它抓住了短剧的精髓。
它新上线了一个短剧,叫《绝命逆袭之大小姐的诅咒》。
图片
名字已经很离谱了,世界观设定和不断神展开的剧情更离谱,我当场就被镇住了:
这玩意是怎么做到又爽又上头,让人看得辣眼睛的同时又欲罢不能的?
先是用一个买鸡蛋还要比价的小故事推出设定,家族中了神秘诅咒,身负诅咒者会莫名其妙发大财,但只要买贵了就会死。
然后马上回收伏笔,就因为鸡蛋买贵了一毛钱,大小姐就家破人亡被管家霸占家业。
接着为了复仇,大小姐又在保镖保护下开始学习比价,结果又因为太菜把保镖活活气死。
我看的时候全程都在内心大喊卧槽这什么东西,卧槽后面还能讲啥,卧槽怎么还有点想看完,卧槽你快更新。
图片
乍一看这是个爽剧,但结合大家的比价习惯来看,它比普通爽剧还要更高一层:
它的核心爽点是买贵了就会死,主角成功买到底价就能逆袭+复仇。
这个爽点在现实中没这么夸张,但背后的逻辑大家也是认的:
同样的东西你买的比我便宜,那就是有路子有脑子有面子。
巧了,这种买到底价的爽感,用户在去哪儿旅行上就能直接体会到。
短剧爽进了现实,双重的爽,才是真的爽。
除了比价的爽点,这个短剧里还杂糅了年轻父母辅导作业被气吐血的槽点,年轻人渴望暴富的痛点和高颜值CP的爆点。
可爽可槽,能痛能爆,火起来非常正常。
而只要这个短剧一火,去哪儿旅行就又取得了一次战术上的胜利。
别人拍广告唯恐植入得少了露出的不够,反反复复煽动观众选我选我快选我。
但去哪儿旅行拍这个短剧,只需要鼓励用户去比价就好了。
我也不说我多牛叉多厉害,我就是让你自己去比一比。
你问我应该选谁,我也不知道啊,你就选比价大赛的胜者吧。
反正我不一定会输。
什么是自信?
这就是自信。
我不需要说自己便宜,你只需要相信对比。
4
日常人际交往里有个准则,能用钱解决的东西就不要消耗人情。
虽说谈钱伤感情,但谁要是抽冷子跟你谈感情刻意不涉及钱,保不齐就是想伤你钱包了。
而这些生活中的小痛点小槽点,全被去哪儿旅行拍进了品牌主题《去哪儿都有友情价》TVC里:
同事帮郭麒麟买奶茶,用【友情价】套路了厚厚一沓方案;
搬个家本来可以请搬家公司,朋友来帮忙,请顿饭比找专业的还贵;
看个直播,每一个主播都想当你家人,每一个商品都是卖你友情价,每一只小手都想伸进你钱包。
本来你以为这个TVC核心就是吐槽对吧,但看到后面你会发现还有高手:
一群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亲戚朋友路人五一想出去旅行,听说郭麒麟当了去哪儿旅行的代言人,都跑来找他要【友情价】了。
别的什么小学同学远房亲戚还罢了,连木乃伊都跑出来的那一瞬间我是真蚌埠住了,哥您都缠成这样了还要去旅游呐?
图片
郭老师也不含糊,小手一挥:
甭管是谁,直接上去哪儿比价,就是友情价。
你都到去哪儿旅行比价了,最终的选择都是全网比过几轮的了,那这就是真实惠+真低价。
5
旅行这件事儿,一定要找信得过的平台。
因为你是要出远门,是要离开你的舒适区去到一个陌生环境里。
这个时候OTA平台不仅是你订票的渠道,更是你在旅行路上安全感的来源和保障。
平台不会坑你,有事儿能找得到人,有什么问题会尽力帮你解决,那你就能玩得开心放心安心。
要是找了一个不靠谱的平台,你出门在外还要和平台斗智斗勇,这就不是出去玩了。
这个我们一般叫取经,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
咱好不容易放个假,没必要给自己玩这么大。
这个时候去哪儿旅行主打的比价策略,恰恰能证明它信得过。
很简单啊,它为什么敢比价,因为它就是有这个自信,就是笃定用户阅尽千帆最后还是会选它。
任何平台,任何人,做任何事,你一定要先自信,别人才会信你。
退一万步讲,哪怕从去哪儿旅行的自身利益来看,它也不会坑用户。
去哪儿旅行用了这么多年,踏实经营一直坚持低价策略,给到用户实惠的价格和有保障的服务,沉淀了低价和靠谱的用户心智。
它只要不蠢,就一定会好好维护这个形象。
你不用信它讲什么,你只需要信同行也在盯着。
你只需要相信它出于自身利益,也会努力给你把事情办好,这就够了。
6
从有趣、踩在风口上的短剧,到抓住白领情绪点、稳准狠的【友情价】,去哪儿旅行这段时间的营销是真的多元化。
最后,还有实打实的优惠活动——
有五一大促,参与即可瓜分百万旅行金,至高能领1000元;
图片
还有酒店大促,提前订酒店领取288元红包,低价出游5折起;
图片
如果还不知道五一到底去哪儿玩,也可以打开去哪儿旅行,参加低价机票划划卡活动。
图片
机票百元起,划到哪算哪,划开就能出发。
开盲盒式的旅行,才真正充满未知的惊喜。
反正也要出去玩,不如动动手指头比比看、划划看。
不管你是要订机票、酒店、民宿、火车票,度假还是门票,都可以打开去哪儿旅行。
预算就这么多,咱们又不想出门在外委屈了自己,那就必须得选个放心的平台,比出个底价。
赚钱不容易的,能少花一点是一点。
动动手指头就可以省钱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少花,就是多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