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书店想盈利有多难?世界读书日,我们跟三位书店主理人聊了聊

“我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不管在什么时代,这都是很多爱书之人的理想。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线上买书、电子阅读兴起且成为主流;再加上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能够静下心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实体书店生存艰难,也成了众所周知的事实。
当理想照进现实,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书店人都怎么样了?适逢4·23世界读书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三位书店主理人——
图片
 草木书店实景图
南通:草木书店
主理人陈松:“这两年我交了很多好朋友,以前工作十几年都觉得自己没朋友”
“我是草木书店独立主理人,‘主理人’好理解,就是书店我说了算,为啥要加‘独立’,因为书店就我一个人,光杆司令!”陈松是“80后”,性格好,人友善,在媒体圈十多年深觉乏味,“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如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而他一直想做的,就是开书店。
2021年春节后,辞职、对接场地、取店名、采购书……一气呵成。当年11月,草木书店便在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开张了。“我的定位很清晰,不能开在城里,房租太贵,恰巧当时海门常乐镇开发文旅项目,需要书店业态,还有房租优惠,双方一拍即合,非常顺利。”
书店名“草木”两字,取自清末状元张謇的一句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南通是我的老家,张謇是南通人,我希望我的书店接地气,这里的书、这里的气质,都能让当地读者认可和喜欢。”
草木书店100平方米,面积不大,但人文书籍丰富是一大特色。“这都是我喜欢的书。”陈松直言,反正先得过了自己这关,书才会进草木书店。另外,书店茶饮也有,不会做咖啡的他就在店里准备了各类茶包;文创也卖,就是他从不主动向顾客营销,卖得很一般。
图片
 陈松(后排右三)和书友在一起
“我还会定期做分享活动,不过我不收费。”陈松认为,书店就是朋友聚会的地方,分享嘉宾是朋友,不付讲课费,就提供接待和一顿饭,读者自愿报名参加,喜欢作者买本书就是支持。这种自由的氛围之下,书店也聚集了几百人的固定读者群。
用陈松自己的话说,“我很高兴这两年开书店结交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前工作十多年我都觉得自己没朋友”。开书店,对陈松个人而言,是开心的,因为看书、交友、聊天,都是很治愈的事;但对于家人,他从心底里觉得亏欠。
“这两年书店运营,主要还是靠卖书,占到八九成,利润基本能平衡房租和水电,剩下就是我一个大男人的人工。”陈松表示很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而我更应该做的,就是把书店经营好,实现盈利,才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如今,草木书店品牌在南通打响,去年海门临江镇一园区发出邀约,房租全免。第二家草木书店在2023年8月开业。对未来,陈松直言,“看好线上”。这一两年,他开始匀出精力运营微店、小红书、孔夫子旧书网等,虽然销量不多,但互联网有沉淀,相信会越来越好。
图片
 草木书店实景图
扬州:野百合书店
主理人戴阳:“这里是实体书店,也可以包罗阅读相关的所有美好”
“一年365天,留3天时间给阅读。”4月21日,扬州72小时书店“开业”。更准确地说,72小时书店不是实体书店,而是在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后三天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即在这3天售卖“阅读能量包”,内有等价值图书和惊喜礼物,带读者与阅读相遇。
图片
 戴阳和他的野百合书店
而这个阅读项目的发起人就是戴阳,是扬州一名从事销售行业的“80后”。2014年起,参加公益阅读活动与书结缘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先后组织扬州阅读榜、慢读书单、恋爱图书馆、润田诗歌读本等各类阅读活动,并在2020年3月开了第一家实体书店“野百合”。
“野百合也有春天,所以书店也有未来。”书店只有110平方米,戴阳特别挑选100部适合1至9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找专人引导阅读,或带孩子们去扬州、镇江、南京等周边城市游学,亲自讲述历史文化知识。
图片
 戴阳带着孩子们游学
“现在电商平台图书折扣低、品种全、服务到家,我自己买书都愿意网购。”戴阳指着野百合书店的VIP卡上印着的文字告诉记者,图书销售只占20%,而讲座、阅读、文具、摄影、花艺、策展、甜品、聚会、研学等其他项目,构成了书店营收的另外80%。
本科读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就改行做了销售,还开过自拍照相馆,30岁又觉得自己有点“废”,搞起了阅读推广,开了实体书店……戴阳自诩为“斜杠青年”,用他的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是经营路径探索,就应该给书店更多可能性”。
“书店很小,但全民阅读的事业很大。”戴阳告诉记者,所以,这里是实体书店,这里也可以包罗阅读相关的所有美好,分享、研学、策展、亲子伴读……拥有这份阅读的美好,书店也才有了生机与活力。
如今,戴阳还开始尝试起了网络直播,向更多人推荐好书;也会当文化导游,带孩子们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探访遗迹……而在戴阳看来,究其根底是同样一个目标:推广阅读,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图片
无锡:书旅人书店
主理人张征为:“卖书不赚钱,那我的书店索性就不卖书了!”
张征为是一位“80后”。大学毕业之后,他误打误撞入了书店这一行,然后学做咖啡、对接作者、做新书发布、搞阅读分享,就这样一路做一路学,一直做到了书店店长,整整十年。突然,书店不开了,作为书店店长的他也就失了业。
张征为很迷茫。他深知开书店根本不赚钱,而自己除了开书店,好像又啥也不会。后来,有读者带他到无锡市锡山区新打造的一文化园区散心,还跟他吐槽“书店关了,我们都没地方看书聚会了”。张征为看着落地窗大房子,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看书的好地方嘛!
图片
 书旅人书店不卖书,但卖咖啡
“最坏的结果就是赔上三年房租和水电,至少这是我喜欢的事,还能给读者提供一片阅读空间。”反复思考后,张征为租下了这里,在当年11月21日开了这家“书旅人”书店,而他也成为了书店主理人。与之前当书店店长不同,这回他连基本的工资也没有保障。
图片
 张征为在给读者做咖啡
“卖书反正不赚钱,那我的书店索性就不卖书了!”张征为开书店,在很多人看来非常“放飞自我”,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书店开业时根本没有书,去书店的人“凭三本文学类书可兑换一杯咖啡”,没想到一个月就有了100本书,三个月不到就聚了900多本书。
图片
 书旅人书店经常组织小型分享活动
那书店靠什么赚钱呢?“我就做咖啡、卖文创,偶尔也接一些文案策划、分享活动。”张征为笑了笑,“好的时候,一个月咖啡营业额也能有个几千块,文创是我自己挑的,有时候也会在朋友圈‘叫卖’,但平衡书店的成本肯定还是不够的!”
“都开书店了,你还想赚钱?”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近200平方米的书旅人书店,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书友的大客厅,来此停留阅读的读者不多但也总会有。“书旅人书店目前还是试运营状态,哪天收支平衡了,我就让它‘正式运营’!”张征为终究还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 顾潇 文/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