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牵手,探花庄园“农家乐”活起来

春日芳菲未尽。日前,记者沿平原县王打卦镇花园村内的“芳菲大道”一路向西,道路尽头便是千亩果园,梨花、桃花、苹果花竞相开放。村里一家“农家乐”李家饭庄就“隐”于果园间。
“周末接待了11桌外地游客,去年春天不到10桌。”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老板李庆彬“熬”了三年,总算尝到了甜头。他觉得,花园村总算要因“花”而活起来了。
这并非他的主观臆断。比如有一桌外地食客来自禹城市,十几个人组成的“跑团”,正是沿着马颊河岸景观廊道的马拉松赛道一路跑到村里,驻足赏花,好不热闹。李庆彬特意做了自创特色美食“梨花糕”,让人唇齿留香,获得客人大赞。
图片
去年,德州实施“两河牵手”工程,从齐河引黄渠首到武城四女寺水利枢纽,为沿线的齐河、禹城、平原、德城、武城建设一条新的南北大通道。目前,这条130多公里的景观廊道工程已具备雏形,串点成线,并连通黄河、大运河及德州境内的重要水系。而马颊河的纵贯让廊道拐了一个弯,此段正位于花园村,这个地如其名的村庄,因平原历史上第一位“探花郎”董讷而与众不同,如今,农文旅融合之路豁然开朗。
虽不是土生土长花园村人,本就奔着“探花郎”和梨园而来此开饭庄的李庆彬对村史如数家珍。他介绍,董讷为清康熙六年探花,为官一任,励精图治,归家养病后手植17株梨树,形成董家花园,后演化为花园村,存有百年树龄以上梨树125株。“从清末开始,村里果树种植不断扩大,现如今已有千余亩,是德州市唯一一个整村种植果树的村庄。”
图片
5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立刚承包了30亩果园里种了苹果、梨子和桃。“因为历史原因,全村200多户家家种树。虽然现在种粮省力气,可我们都舍不得这些陪了好几代人的果树。”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帮忙春灌,黄河水通过马颊河汩汩而来,浇灌着这片百年梨园。
125棵古梨树分属多家农户,施肥、拉枝、修剪……每个环节都需要细致管理,方能让古树枝繁叶茂。尽管如此,古树结的果子与普通果子是同等“待遇”,以当季市场价格卖到集市。王立刚觉得可惜,曾尝试以游客“采摘”的方式提高它的身价,可效果并不理想。“乡村旅游最缺的是‘人气’,果子虽好,就跟村里‘农家乐’的美食一样,有人来才有销路。”
图片
“两河牵手”工程牵起了沿线的水、路、林、文、景,除实打实的连通廊道引来人气外,还将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工文化、大禹文化、状元文化等,通过文物保护利用都挖掘出来,用体验式场景展现出来。
作为沿线节点之一,平原县以花园村为中心,融合周边村庄,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水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联合体。王打卦镇党委书记赵林飞介绍,项目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设计总体方案,立足连片治理和综合整治,打造风情果园、共富集市、农家美食、特色民宿四个板块,建设康熙探花花园、HE文化展馆、芳菲大道、平安广场、研学馆五个项目。
图片
记者看到,“探花郎”等村史都记录在村头的文化展馆里,一旁也建起了亭台楼榭渠桥,民宿内设施齐全又不失乡村特色。“探花花园后的小水渠正在清淤,不久后就能从马颊河引水。”赵林飞说,游客可来沿河此赏花、摘果、垂钓,品尝农家特色美食后再来这些场馆感受探花故里、水韵梨乡的独特风情,乡村也会因此“活”起来。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张大伟 辛凯 刘振兴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