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之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这场“创客说”圆桌论坛举办

图片
在创新过程中,青年员工将起到哪些关键作用?今天,由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牵头发起的“青年联合创新社”在中共四大纪念馆成立,来自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青年团员结合这些主题,开启首期“创客说”圆桌论坛。
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联合创新社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一个创新工作交流的平台, 将通过为各阶段青年打造不同的产品,更好地激发青年的创新动能。“创客说”圆桌论坛作为青年联合创新社的重要交流载体,旨在聚焦青年创新工作,推动企业与青年创新两种要素加速融合,通过青年之力培育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图片
多位分享者表示,双碳背景下,物流行业正在拥抱低碳绿色转型。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太仓外代箱运部主管俞晶介绍,公司利用多用途船、纸浆船等船型,在业内首创了48英尺(14.6304米)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运输商品车。以乘用车出海新方式,保障商品车出口。
而在中远海运科技研发创新中心,结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减碳要求,构建了“船视宝”等产品,通过数字化服务航运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中心算法工程师王翔宇介绍,“船视宝”是围绕船舶安全管理、绿色低碳智能、供应链数字化管理三方面打造的数字化功能应用,可便捷的查询船舶位置、动态、轨迹、事件等,通过数据挖掘航运价值、提升船舶资产利用率、降低船舶运营风险。
“智能员工”“明小东”则是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客户服务经理贺华骏介绍的新朋友。“明小东”利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协助员工完成大量重复、规则明确且耗费时间的工作,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以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运营管理智能化。而RPA与AI融合应用时,可以让“智能员工”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兼具智能化。此外,还以大数据技术贯穿“智能员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智能员工”的数字模型提供更多有效的训练数据环境。
图片
“岗位可以变,创新不能停。”身为三位分享者的“老同事”,华东师范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上海工匠学院院长、上海劳模学院院长包起帆这样激励年轻一辈。现场,包起帆从自己17岁做码头装卸工人说起,分享了他的创新之路与创新心得。上世纪80年代,包起帆从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起步,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而后他又以实现港口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成为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成为把中国发明领衔制定成为国际标准的开拓者。“让自己的发明创新在岗位上创造价值,走向国际,是真正的爱国。”
在包起帆看来,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他以自身经历勉励年轻人,创新就在岗位,始于足下;创新不问出身,人人皆可成功。他同时提醒,创新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金钱为目的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对于“躺平”心理,他认为,还没有“站”起来过的年轻人不该产生这样的想法,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铲除平庸,追求卓越。
本次活动由中共四大纪念馆指导,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特邀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参加。
  作者:
文:单颖文图:受访者供图编辑:张晓鸣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