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的创新书写——长篇小说《春香》分享会举行

春日的云南清风和煦,在一树树蓝花楹的倩影中,春城昆明迎来了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4月24日,书香满溢的时节,前来参加全民阅读大会研讨活动的嘉宾——吉林省作协主席金仁顺与安徽省作协主席许春樵,共同前往璞玉书店,就金仁顺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春香》展开了精彩分享。《春香》曾获少数民族骏马奖,最新修订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滇池》文学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包倬亦作为对谈嘉宾与主持参与了本次分享活动。 
图片
我的春香没有“传”,她不再是一个传说
小说《春香》的灵感与素材来源于朝鲜古典文学名著《春香传》。朝鲜族作家金仁顺从小听着《春香传》的故事长大,谈及这部朝鲜民间故事中的翘楚,她坦言,儿时觉得才子佳人的佳话很有趣,但当自己开始写作后,她对这个故事产生了一种不满足感。在广泛查阅古籍资料后,金仁顺感到《春香传》含有浓郁的传说特质,但细究春香、卞学道等人物的行动,其中不无难以自洽的环节。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跨越阶级的忠贞不渝更多带有传奇性,才子佳人的花好月圆也许只是一种愿景。“如果春香是一个传奇,可不可以这个传奇是她自己构造出来的?如果女人想成为一个传奇,在那个时代,她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带着这样的思考,金仁顺决定重构春香的故事。 
图片
在小说《春香》中,金仁顺完全推翻了《春香传》的设定,对人物进行全新的书写。她尤其着重刻画了春香的母亲——不再按照传统称之为“月梅”,而是塑造出“香夫人”这一鲜活而独具个性的形象。在金仁顺看来,《春香》是一部以香夫人和春香为中心的“双女主小说”,通过两人的对照,展现出在古代,两代女性自我选择的两种不同可能性。香夫人通过独到的手段为女儿争取可靠的婚姻保障,而春香放弃了贵族婚姻,选择了自由——“我的春香没有‘传’,她不再是一个传说。这个故事不是传奇,而是两个女人的一生。” 
对于这样极富创新性和创造性的重构,作家许春樵深有感触:不同于传统的处理方式会带来崭新的判断、理解,用现代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民间故事,这是文学个性化的突出体现。对人物认知和理解的个性化,不仅颠覆了原始文本,颠覆了传统语境之下的爱情、婚姻,也颠覆了古典的视角和站位。小说《春香》最大的意义便是这种颠覆性。 
写尽女性的自主、自由、自在、自我 
谈及《春香》的女性意识,许春樵用“四自”加以概括:这部由女性书写、为女性书写的小说,写尽了一个女性生命中必须拥有的自主、自由、自在、自我。因为有自主、自立的意识,书中的女性做出了自由选择,从而能够体验自在的生活,获得自我的实现。 
在许春樵看来,文学写作中的女性常常被置于弱者地位,表现为被压迫、被欺侮、被凌辱的对象,而《春香》重新定位了女性。小说中,女性的阐释与表达呈现出自立、自由色彩。内在的精神力量成为女性角色行动的导向,因此,阅读时全然不会有“她们在被动地生存”的感受。同时,金仁顺笔下的南原府是一个自由的王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规训和限制在此土崩瓦解。环境自由带来了人性自由,所有人都应如此自由、自主,这在那个封建时代不可能发生,但这正是一种顺应自然、适合人天性的正常生活。从此意义上说,《春香》重新审视女性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状态,不仅为女性代言,更是一部为“人”代言的作品。 
图片
包倬同样谈到,赋予每个角色平等的尊严,尤其在男权社会中赋予女性绝对的尊严,这在当今小说中很少见。对此,金仁顺说,小说中的香夫人和春香是她对古代女性的幻想,而自我、自立、自强、自在,是她对所有女性的期许。“接受别人的给予一定会受到某种限制,化用《伤逝》中的话,女人必自立,爱才有所附丽。” 
通过精准细节构筑可靠的虚构世界 
将《春香》与《春香传》母本对照,包倬认为《春香》这样的小说写作难度非常大:这类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每个民族都有,面对早已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情节,写作者如何改写,如何把握经验与想象、现实与虚构的尺度,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春香》的写作源于金仁顺对童年见闻的感受和对自身民族古典文化的关注。她忆起,儿时常见男性在酒桌上乐得清闲,与此同时,无论何种社会身份的女性,却总自然而然地在厨房忙碌,她对此感到不公平。书写古典朝鲜的故事,则是因为那是一个她很熟悉但汉族作家不甚了解的场域。对同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包倬而言,《春香》弥漫的古典气息与跨越时空界限的包容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这部作品从民族出发,写出了人性本质、世界性的内容,令人共鸣。 
谈及写作技巧,包倬说,《春香》篇幅短小精悍,但细节极为丰富、细腻,需要全神贯注地阅读。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写作者要把握好虚构和现实的比率,不能照搬活生生的现实,也不能单纯临摹历史上存在的东西。过于迷信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必然会削弱虚构的空间——那不是创作,仅仅是记录,作家的责任并不在此。而成功的虚构需要细节来支撑,大量的细节要刻画到位,不能给人虚假之感。《春香》中的描写极为生活化,生动有趣,足见细节刻画的功力。 
图片
金仁顺大学时期专攻戏剧文学,积累了丰富的剧本创作经验,电影《绿茶》即是她的编剧作品。对她而言,作品中细节、对话、悬念冲突的精巧设置是轻松自然的事。许春樵同样谈到了《春香》中细节的准确性。他坦言,写小说最大的难处可能不是编故事,而是解决细节。小说想要还原场景,需要精准、细腻的描写。《春香》中有细致入微的白描,有大量有关感觉的叙述,有现代技法,短短几句就能将场面点活。此外,在大的戏剧冲突结构之下,小说在细节上同样需要戏剧性设计,如瞬间的、出人意料的反转,这是决定作品戏剧张力的关键。对此,他特别提到,《春香》中对卞学道这一角色的书写极为精彩,暗流涌动的斗争张力十足,不是刀刀见血,但暗藏杀机。这样的戏剧性突出体现于人物的对话,而只有足够准确地把握人物,才能把对话设计得如此到位。 
对此,包倬认为,小说中的内容肯定是作者内心的投射,对角色的充分理解和精准塑造,离不开作家对自我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洞察:“每个人物可能都是作家自己,作家都是有分身术的人。” 
记者:钱欢青 通讯员:易肖奇 编辑:钱欢青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