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东莞镇村发展活力尽显

图片
2023年是广东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东莞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以镇村为主战场、以城乡融合为着重点,以万亿城市、千亿镇、百亿村为牵引,以扶持薄弱镇村加快发展作托底,全面做好省域共建、市域统筹、镇域提质、村域振兴四篇文章,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实现良好开局。
截至2023年底,全市28个镇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打造了10个典型镇15个典型村、凤岗雁田村跻身“百亿元村”……如今的东莞,不断展现都市繁荣新活力和乡村振兴新面貌。
图片
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市直管镇城市,镇村经济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点。
今年1月底,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宣告东莞诞生首个百亿元村——凤岗雁田。据悉,雁田村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坚持“项目为王”,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为牵引,推动“村企合作”,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村组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截至2023年底,凤岗镇雁田村组两级总资产突破百亿元,高达102.6亿元。
不仅是雁田村,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东莞综合考虑发展基础、特色亮点、片区分布等因素,在全市选取7个代表性强的村(社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典型村,为全市各村(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经验借鉴。
过去一年,东莞依据自身“镇强村兴”的特点,统筹近270亿元资金,创新打造“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建成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364个美丽圩镇示范项目,创建72个特色精品示范村,“零分红”村从29个降至18个。2024年,东莞还将加快谋划新一批典型村,实现镇街全覆盖。
实现乡村美美与共
实施“百千万工程”,既要看到“高楼大厦”,也需关注“老街旧巷”,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改善有机融合。
东莞把提升城乡环境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先手棋,以美丽圩镇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绿美生态建设为主抓手,努力打造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近日,笔者实地走访了南城街道石鼓社区、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横沥镇隔坑村,以及长安镇新民社区等示范典型,见证了东莞市镇村发生的变化。
沿着莞太路主路口进入,穿过高大的石鼓门楼,沿线路面干净整洁,车辆摆放整齐有序。
近年来,石鼓社区大力完善公共配套,美化提升人居环境,昔日的“城中村”早已化身“城中景”,石鼓社区逐渐成为市中心新晋“网红打卡地”。
石鼓村史馆、孝道文化廊、社区篮球馆、美丽家园文化巷道、党史彩绘长廊、白玉兰儿童主题公园……每逢节假日,这里就成为人们度假的乐园。
“现在石鼓环境真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未来更会让人刮目相看。”李大勇是土生土长的石鼓人,在石鼓社区经营着一家百货商店。他和许多街坊一样,对这片城乡接合区域有着美好的期盼,期待尽快建成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科创+制造融合、生态+人文融合的又一张城市新名片。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长安镇新民社区榜上有名。
走在新民社区新丰路,街道整洁有序,色彩斑斓,仿佛进入一个彩色梦幻世界。升级改造后的人行道被红、蓝、黄三色包围,鲜艳夺目,充满活力。路边新种植的紫荆花也悄然绽放,为城市道路增添了一丝绚丽的色彩。
近年来在社区的大力改造下,新丰路一改往日尘土飞扬的面貌,道路变得平整宽敞、五彩缤纷,还有整齐划一的停车位,道路两旁的房子更是换了新“颜值”。
据了解,新民社区当前正按照“一带三涌、四区四核”的总体规划,全力开展“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建设工作,通过建设茅洲河滨河风光带以及人民涌、筷子涌、陆丰涌沿岸景观,布局新民水乡生活区、现代创新产业区、产居融合发展区、核心智能制造区,打造新民路、工业文明馆、裕民街、新丰路等四个核心节点,围绕产业、风貌、文化、服务、生态、智慧、治理建设等方面推进一批农房风貌、水乡文化项目,打造水乡文化特色品牌。
图片
构建镇强村兴新格局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关键一年,东莞将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方向,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镇村人居环境提升、千万人口共生共荣,集中力量抓好环卫保洁、乡村绿化、停车治理、“三线”整治、美丽庭院、农房风貌提升等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形成全域推进、全面铺开、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具体来说,东莞将加快“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镇村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1279”典型引领体系成效初显;长安、松山湖GDP破千亿,60%以上村(社区)集体净资产超2亿元,减少10个以上无分红村(社区);美丽宜居村实现全覆盖,镇村植树20万株,新建立体停车场50个,新增停车位8万个,打造美丽庭院典型6000户,农房风貌提升示范点70个;省内对口帮扶协作有效推进,全社会深度参与、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化,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文 | 姚梓婷
图 | 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