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风雨自来,我自从容 ——评《苏轼的朋友圈》

图片
《苏轼的朋友圈》这本书以真实的史料为落脚点描摹了苏轼在历史长流中的生动影像,带我们了解苏轼波澜壮阔一生的同时,也为我们铺展开一幅北宋中期实景图。读完此书,我也疯狂爱上了那个“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社交达人——苏轼。
从科考及第到政治挫败,到蒙冤流放,再到平步青云……苏轼的一生是极其绚丽多彩的,亦是际遇无常的,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结识了各路英雄人物。
亦如书中所说:“暂且抛开苏轼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成就,但从经历来看,苏轼的人生跌宕起伏,生与死、贫与富、顺与逆、南与北、信任与攻讦、朋友与敌人、朝堂与江湖、繁华与荒芜、豪迈与多情,交织错杂,起落不定,足以构成荡气回肠的乐章。”
正所谓“好风凭力借,送我上青云。”张方平是苏轼仕途上的第一个贵人,也是苏轼福祸相依的毕生好友。即使惨遭贬谪,二人之间也一直保持着联系,是知己,是伯乐,更是挚友。而其政坛密友更有:李常,孙觉,刘恕三人,其中,与李常关系甚密,曾作《减字木兰花》戏谑李常添子之喜。
官场上的得意并不长久,苏轼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乌台诗案,苏轼锒铛入狱,性命堪忧,苏轼的朋友圈在此刻又一次迸发出强烈的光芒。庙堂之上有王安石、张方平、苏辙以及许多赏识他的官员都舍身挽救,庙堂之远有除湖州、杭州等地的百姓请和尚念经为他祈福外,加上神宗原本就喜爱他的文学,生病的曹太后也为他说情。最后只定“讥讽政事”之罪,判他流放黄州,免于一死。
流放黄州后的苏轼心境发生很大变化,创作风格也发生转变。在此期间,苏轼爱上了这平淡而自由的生活,心灵找到了寄托,灵魂得到了慰藉。故而在结束了黄州的生活后,苏轼清醒地痛苦着。正如书中所说:“苏轼的醉,是表面上的酒醉;苏轼的醒,是对现实处境的清醒。唯其清醒,所以痛苦。”
我们看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背后从来不是一个人,在他仕途无路时有苏洵、张方平、欧阳修等人为其劳心尽力;在被贬失意时有苏辙、潘丙、马正卿、王诜等人接济救助;在吟诗作赋时有黄庭坚等人日日作陪。在苏轼这不平凡的一生中,他广结天下好友,在一次次的迎来送往中,引吭高歌。
文/图 田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