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现金才是手中的“硬通货”?行长透露:要做过苦日子准备了

人们都在辛勤工作,努力积累财富,然而,一旦手中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便开始担忧资产贬值。对于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当他们手中的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他们渴望通过投资来对抗通货膨胀的侵蚀。然而,投资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始终伴随着风险,因为每一次投资都伴随着不确定性。对于那些只希望通过投资来保值的人们来说,过大的风险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此外,许多投资渠道的入门门槛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盲目投资,不仅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损失本金。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可选择的投资渠道相对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尤其是那些持续上涨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房子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理想投资产品。
图片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楼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房价的持续上涨几乎成为了一种共识。人们耳闻目睹了许多因买房而实现财富增长的故事,甚至有人仅凭房产投资就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也使得房子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成为了最佳的保值工具,不仅能实现资产的增值,还能通过出租获得稳定的收益。
然而,过去的两三年里,房地产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房价开始出现了下跌的趋势,这无疑给那些期待房价持续上涨的投资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9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平均房价由上涨转为下跌。到了2024年3月,我国的平均房价已经从2021年的高点11303元/平方米下跌到了9200元/平方米左右。这一数据清晰地显示出,仅在这短短的3年里,平均房价就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在某些地区和楼盘,房价的跌幅更是惊人。
自2024年起,关于房价可能反弹上涨的论调不绝于耳,其背后推手正是国家对于楼市发展的新一轮扶持。从放宽限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首付比例,到增加公积金额度及购房补贴,各项政策纷纷出台,显示了国家稳定楼市的坚定决心。这种态势让许多人预测房价将重现涨势,而这样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
图片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曾遭遇数次困境,如2008年和2014年,楼市同样面临房价下跌、库存积压、房企债务沉重等挑战。而在这两个时期,国家均推出了楼市扶持政策,随后楼市迅速恢复活力,房价也迅速反弹并再创新高。
正是这些历史轨迹,让人们对房价的反弹抱有希望。近一年多来,各地对楼市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在2024年,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楼市确实显现出了回暖的苗头。这仿佛预示着房产投资价值的回归。
然而,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商品房成交量有所反弹,但房价并未随之上涨,楼市库存也未明显减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库存数量持续创下新高。这意味着,当前的楼市回暖更多地体现在交易量上,而非房价本身。与此同时,炒房者开始抛售房产,这与过去的楼市回暖态势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当前是否应该投资房产,我们不能仅凭历史经验做出判断。买房还是存钱,这一问题的答案依然模糊不清。在决策之前,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楼市的真实情况,理性评估投资风险,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坚信房价将继续上涨,其理由是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显著攀升以及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这些都导致了房屋建筑成本的显著增加。他们认为这些成本因素将推动房价在未来继续走高。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当前的房价已经积聚了大量的泡沫,现在的问题不是房价会不会上涨,而是房价需要下跌多少才能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图片
那么,未来几年房价的走势究竟如何呢?是上涨还是下跌?目前来看,两者都有可能,也都有相应的条件支持。因此,为了寻找答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真实状况及其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了解房价的未来走向,让答案呼之欲出。
一、住房过剩的阴影已笼罩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房屋供应量并不匮乏。但知晓此事,并不妨碍房价的稳步攀升,因为市场的真实面貌是流动性住房资源的稀缺。过去,尽管住房资源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大部分房源被少数投资者牢牢掌握,并未有效流通于市场之中。因此,市场上的住房资源显得捉襟见肘,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房价持续上扬。
然而,楼市的风向已发生剧变。如今,住房过剩的问题如潮水般涌现,不仅新房市场的库存堆积如山,二手房市场的房源数量也屡创新高。曾几何时,否认住房过剩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现实却已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楼市已步入买方市场的时代,房产销售日益艰难,这一趋势已无法逆转。
二、房产投资的魅力不再,风险悄然增大
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逐渐显现:持有房产的收益日渐微薄,甚至不少投资者开始面临亏损的境地。这背后的推手,无疑是房价增速的放缓乃至部分城市的房价下跌。持有房产从来都不是一本万利,物业费、税费、资金成本和折旧费等开销如同隐形的重担。在房价高歌猛进的日子里,这些成本往往被投资者忽视。然而,随着房价的滞涨与下跌,持有房产的真实成本开始刺痛投资者的神经,尤其是那些背负贷款的人,更能深刻体会到这份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投资观念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房产投资的价值,相较于将资金锁定在房产中,他们更愿意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更为关键的是,房产税和租赁税等政策的出台预期,让投资者对房产市场的信心进一步动摇。面对这样的环境,不少投资者甚至开始大规模抛售房产,寻求资金的出路。
图片
三、表面上的购房需求旺盛,然而住房的结构性过剩现象却愈发凸显。
何以见得呢?目前我国楼市展现了一个颇具矛盾性的图景:一方面,仍有许多人尚未拥有住房,对住房的需求依旧旺盛;另一方面,住房资源的供应却显得过剩。然而,一个明确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正在逐步减少,而住房资源的供应却在持续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超过96.86%的城镇家庭已经拥有了住房,且户均住房数量超过2套,这充分表明我国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与此同时,近年来住房资源的过剩现象愈发明显,大量住宅处于空置状态。随着房价走势趋于平稳,这些过剩的住房资源必将被迫进入市场流通,这无疑会对房价构成不小的压力。
此外,我国生育率的持续降低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预示着未来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将进一步减少。特别是当00后逐渐成为购房主力军时,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减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与80后和90后相比,00后和10后的人口数量减少了1.03亿,且大部分00后和10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通常已经拥有了住房,因此,未来的年轻人对住房的需求可能会变得非常有限。
图片
综上所述,房价很难再像过去那样持续上涨,即便有政策扶持,也最多只能稳定楼市的发展,想让房价反弹上涨将变得极为困难。因此,许多人开始认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房价回调之后,现金的价值愈发显现,比钢筋混凝土更加可靠。那么,现金真的就是现在的“硬通货”吗?对此,一位商业银行的老行长表示:
我们有些人对钱的概念可能有所误解,认为货币在增加,就一直在寻找抗通胀的标的,只有把钱投出去才安心。但实际上,投资这东西,“十投九亏”,大部分别说赚钱,本金都可能亏掉了。
现金在现代经济中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投资常被视为一种对抗通货膨胀的手段,但对于广大普通民众而言,这并非易事。过去,许多人选择投资房地产作为保值增值的途径,深信房产是稳健的投资选择。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观念已经有所不同。
房子固然代表着财富,但只有将其转化为流动资金时,这份财富才真正具有价值。否则,它只是账面上的数字,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展望2024年的房地产市场,我认为大部分房产已经不再适合作为投资标的。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许更为稳妥。
图片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当房产不再充当“硬通货”的角色时,保持一定的现金储备对于家庭来说至关重要。这样的策略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心理安慰和经济安全。那么,你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