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发的食管癌,通过20年试验,终于找到了有效预防措施 

得了癌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陈克能医生在网络上就有着“胸外第一刀的美名”,作为一名胸外肿瘤临床医生,他每天都尽心尽力地帮助癌症病人切除肿瘤。(编者注:陈克能主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主任)
其中,他对食管癌病人的苦难,印象尤为深刻。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食管癌会让每一次吞咽产生烧灼感、疼痛感、和胸骨后疼痛……慢慢地,连喝水和吃流食,都成为了不可能,甚至很多未得到妥善治疗的病人死于营养不良。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的食管癌的发病率约为15/100000,而中国的发病率是全球平均发病率的两倍,每年越有35万新增食管癌患者,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而且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加深,衰老会让我们每个人得癌的几率越来越大,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离癌症并不遥远。
1.“每天,我把病人的肿瘤切除,再缝上。临床治疗我有自信做得很好,但一直这样真的是对癌症病人最好的吗?”
病人来了,开刀,切除肿瘤,再缝合。陈克能医生依靠着丰富的经验,每天尽力挽救着癌症患者的生命。
但即使是再高明的手术,依旧会形成斑痕,病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吞咽功能,吞咽的协调能力也会大不如从前。
就在这日复一日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陈医生对患者的遭遇感慨万千,作为一名曾经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工作的临床医生,他深深明白食管癌带来的,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难以言喻的痛苦,和整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他打从内心觉得,如果真正想改善癌症高危人群的生存质量,预防和早期发现是必须要做的。
他找到病因学、遗传学等各个基础医学专家,一个个敲门动员他们为食管癌患者进行更深入的预防研究,终于在几经周折之后,柯杨教授被其打动,两人一同奔赴食管癌高发的农村地区。
图片
2.“那里的村民特别淳朴,可偏偏食管癌高发,成因非常复杂。实际上,我们在那里的大规模筛查已经持续20多年了。”
实际上,从西亚到我国太行山脉,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管癌的高发区。中国人的食管癌90%以上是食管鳞癌,成因非常复杂,难以通过简单的改变生活习惯预防。
因为国家资源始终有限,如果想大规模投入癌症早筛,帮助中国人预防食道癌,首先需要用实验证明:胃镜筛查确实能降低食管癌病人的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这是课题组最终确立的目标。
太行山脉东麓的河南滑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县,当地的居民淳朴可爱,却饱受食管癌困扰。当地经济也因为癌症患者的数量而负担沉重。所以当课题组选择了这里作为胃镜筛查的地区,受到了当地政府、当地医疗系统的大力支持。
图片
2009年,课题组在滑县现场讨论筛查检出癌症病例
虽然胃镜既没有辐射也没有伤害,但是对于我们一般居民,心理负担还是很重。
很多人讳疾忌医,害怕检查出问题,所以初来此地的课题组“走断腿、磨破嘴”,从最基础的健康知识开始普及,动员村民们积极进行检查。
有一次,在检查中一位郑姓村支书,被确认为食管癌患者,但是因为病情发现非常及时,他的手术非常成功。
“我觉得他是这次筛查中,特别典型的受益居民。”柯杨教授感慨道,“后来,他和他的家人,帮我们动员了很多村民来参与,因为有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大家才知道这个检查是真正对自己健康好的。”
20多年的调研中,无数的善意和努力汇聚,才让这项艰难的研究得以继续。
3.“筛查出来后,一大批医生来给村民治疗,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因为我们真正帮助老百姓更好地生活了下去。”
慢慢动员着村民们愿意参加胃镜筛查后,如何给筛出癌变的村民治疗则更为艰巨。
幸好,课题组受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安阳肿瘤医院、滑县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一大批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医生奔赴现场,为村民开展治疗。
“我还记得郑支书的手术,就是陈主任做的!”柯杨教授回忆,“现在近20年过去,因为他发现得早,手术又顺利,生活得非常好。”
图片
课题组在滑县农村进行筛查动员
所以,这个持续20多年的系列研究工作还为当地的医学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治疗经验和技术,老百姓的治疗体验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面对各种困难,这群对社会有责任、对事业有忠诚、对人民有感情的科学家走到了一块,闯出了食管癌预防的一片天。”柯教授如是说。
4.多年观察揭秘,谁是食管癌高危人群?
那么,在这么长时间的实验中,柯教授总结出哪些人群最需要进行食管癌筛查呢?
首先年龄很重要,50岁之后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其次是家族史,大多数癌症都有家族聚集倾向,父母、祖父母有病史,自己就要格外注意检查
再者是地理位置,如果来自高发区,也需要格外警惕
第四是生活习惯,熬夜、抽烟、酗酒,吃饭狼吞虎咽、牙齿缺失、喜欢吃很烫的食物,都可能造成食管反复损伤,反复修复,容易引起癌症。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最后,中国的食管癌患者通常是比较瘦弱的人,可能是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
通过人群研究数据的计算,柯教授团队建立了我国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这一实用性很强的数学模型将原本不可见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显化为老百姓能看懂、能使用、能理解的医学工具,不仅驱散了公众对癌症的恐惧感,也推动我们国家的食管癌防治走上了精准化的道路。
近期柯杨教授团队发表的重大科研成果向国家和国际食管癌防治领域提供了最高等级的证据,证实食管癌的早筛早查能够有效降低约20%的死亡率。由于这个工作在国际上属于首次报道,因此,该研究也得到了国际上广泛关注和认可。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NCC)与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联合测算数据,我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位列全球第一。
癌症,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衰老后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均寿命变长,随着社会老龄化,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与癌症擦身而过甚至迎头相遇。
希望不久的未来,通过科学家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和防治技术的提升,人类可以彻底战胜癌症。
特邀专家:
图片
图片
特别鸣谢:
图片
图片
数据来源:
[1] https://gco.iarc.fr/today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9745959163111878626
图片
整理:王子睿
编辑:李晓冬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鹅滴医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但欢迎转发至个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