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晋国雄风,山西两周精品文物展4月29日将在郑州博物馆开幕

汾河岸边磬鼓未歇,青龙河畔禹迹尚存。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这里表里山河,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4月29日,由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郑州博物馆承办的“晋国雄风——山西两周精品文物展”将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一层临一展厅开幕,引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重温曾雄霸一方、驰骋疆场的诸侯大国——晋国的壮丽篇章。
图片
从开疆拓土、称霸中原,到公室衰落、“三家分晋”,晋国在历史上兴衰更替,共存续600多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曲村天马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羊舌墓地、侯马铸铜遗址、侯马盟书、赵卿大墓等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重新带回人们视野,向我们展现一个鲜活的晋国。
据讲解员介绍,本次展览精选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两周时期文物157件(套),其中有60余件(套)珍贵的一、二级文物。展品品类多样,纹饰华美,工艺精湛,涵盖了山西地区考古发现极具代表的青铜礼乐器、车马器、兵器等,娓娓道出泱泱晋国从西周始封、春秋争霸到三家分晋的600年历史脉络。
图片
据悉,本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肇基河汾”,勾勒出叔虞封唐、燮父改晋、靖侯纪年、献侯伐夷、穆侯征伐等历代国君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戎狄融合,逐渐强盛的历史画卷。进入展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件猪尊青铜礼器,造型可爱,憨态可掬。猪是我国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也是商周时期祭祀中的重要祭品。这件猪尊也被认为是在晋人祭祀时充当人与神的媒介,以祈求神灵降福。
图片
展览还将展出晋穆侯及夫人墓出土的龙耳人足方盒、立鸟人足筒形器等造型独特、装饰精致的青铜器物,反映出在北方草原文化影响下,女性贵族日用器物的形态演变。
图片
第二单元“争霸春秋”,生动再现文侯勤王、曲沃代翼、文公称霸、景公迁都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展现晋国百年霸业的成就过程。在一众严肃庄严的文物中,充满童趣与父爱的“晋公盘”不禁让人莞尔一笑,这件青铜盘也呈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证明了晋国当时的强大和顶尖的分铸工艺。晋公盘内,以圆雕的手法,雕刻了鸟、鱼、龟、蛙等许多动物。若将水注入其中,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圆雕动物就会旋转起来,仿佛被瞬间唤醒,游弋其中。乌龟的头能够伸缩,水鸟的鸟嘴可以开合,而且全部都能在原地做360°转动。铜盘便即刻成为了一方浅浅的池塘,一处生机勃勃的小天地。盘内壁还有一段铭文,晋文公在文中追溯了晋国始祖唐叔虞、父亲晋献公的丰功伟绩,称颂了由自己开创的霸业,还写下了对于女儿孟姬的祝愿,希望她嫁到楚国后,能够管理好家室,佐助晋国。
图片
第三单元“余烈三晋”,讲述春秋晚期,晋国国君大权旁落,六卿专政,韩、赵、魏三家尽分晋地的激荡起伏。公元前497年到前453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内乱,韩、赵、魏三家联合,打败其他卿大夫,尽分晋地,彻底架空晋国国君,后周天子封韩、赵、魏为诸侯,“战国七雄”格局形成。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国都几易其址,在灭郑国后迁都新郑,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地区。
图片
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告诉记者:“河南与山西同属中部地区,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依,自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三晋余绪的韩、魏更是在中州大地上续写中华历史的辉煌。此次展览,既是晋豫两地文博工作者跨越时空共同完成的一次中华文明的融合与交流、展示和推广,更是一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和历史责任。”
图片
版权声明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