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李闽轩艺考被控作弊:规范艺考招生应在制度上下功夫丨快评

近日,“500万粉丝女网红李闽轩北电艺考作弊”上了热搜。2024年4月18日,化名“我是艺考生”的博主在社媒爆料称,在某短视频平台有500多万粉丝的网红李闽轩,在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时作弊。微博博主“中戏表演系帅哥美女”4月23日也爆料称,“调查考试现场录像,确实发现李闽轩考试违规作弊行为,北电将取消李闽轩在北电考试资格,合格证”,“北京市教委已监督北电调查此事”。
4月23日晚,当事人李闽轩发视频致歉并回应相关质疑。表示她事先未仔细查看北京电影学院的复试考生须知内容,穿了绿色的形体服,“当时确实没有意识到自己违规了”。在自我介绍环节因过于紧张而报出了自己的姓名。她还透露,自己已放弃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4月23日晚,北京电影学院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校方在艺术类本科专业考试成绩复核工作中发现,包括李某某在内的3名考生在表演专业复试时透露了自己的姓名,违反了《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招生专业考试表演学院复试考生须知》中“考试全程不得以任何形式透露个人姓名、准考证号码”的规定。而“深色形体服”只是“温馨提示”而非“硬性规定”。校方决定,取消这三名考生在本校的专业考试成绩。
这起事件从网友爆料到处理完毕可以说是相当快速,但仍然留下不少有待解答的疑问。根据《封面新闻》的报道,同场考生透露“李某某考试时状态松弛”,那么这就与李某某自己的说法相互矛盾。结合同场考生的其他爆料细节如“李某某声乐考试表现很差”“无实物表演面无表情”却取得了“第26名的成绩”,那么外界有理由怀疑其中是否还有更大的猫腻,而不仅仅是“过于紧张”“不仔细”而已。
从揭弊方式来看,试问如果没有“博主爆料”“同场考生透露”的话,北电的“专业考试成绩复核”能否查出这起作弊?而从作弊过程来看,李某某身着浅色衣服究竟是真的“不仔细”,还是刻意为之?其自报姓名又是否真的“因过于紧张”?而既然李某某已经明确违规,又为何可以继续考试并且出成绩,直至有人爆料?此次作弊被取消成绩的考生还有其他两人,是否没有李某某的事,两人也就过关了?
2024北电“表演专业复试考生须知”中明确规定,艺考过程中考生须身穿深色形体服。这条规定如果真的如校方所说,仅是为了方便考生形体展示的“温馨提示”而非“硬性规定”的话,那么这条“温馨提示”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毕竟在“其他人都一身黑”的情况下,李某某的浅色衣服无疑让自己更为醒目。而且,这条规定里还有“一律不许化妆,禁止佩戴美瞳”的字句,是否也可以“不算硬性规定”?
如此之多的疑问显示,当下的艺考生态依然不容乐观。根据两高《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艺考正是高校招生考试的一种,符合“国家考试”的属性,招考过程自然有责任接受公众的监督。
现实情况在于,即便是高考这种标准化考试都会偶尔爆出作弊丑闻,遑论艺考这种主观性较强、考官自由裁量权很大的选拔性考试。也正因如此,艺考才会作出“不允许透露姓名准考证号,否则视同作弊”这种等同于古代科举的“糊名制”与现代考试的“名字与准考证号写在装订线外”的规定。毕竟,比起书面作答的那些考试,艺考生有更大的机会让考官“认识自己”,为各种“照顾”“保送”提供条件。
近年来屡屡爆出的“艺考招生丑闻”显示,相关利益方仍然有足够的空间与精巧的手段绕开监管,利用寻租空间大肆套利。以2020年爆出的“四川音乐学院招生腐败案”为例,事发落马的三名川音教授甚至发明出了“割麦子”(收受家长贿赂)“白手套”(以艺考培训机构做中间商)这样的黑话,“模糊高额培训费与贿金”的高级手段也让招生腐败防不胜防,演变成了他们与监管方之间的猫鼠游戏。
如何整治艺考招生腐败?首先就需要在招考制度上下功夫,比如面试打乱考场号码、随机安排考官,避免事先串通;在声乐考试这样的专业类考试中“隔着帘子”盲审;执行严格的回避制度,不能让招生老师与艺考培训老师变成“一身二任”;又或者引入外校乃至外籍的“同行评审”制度,让非利益相关方的相关人士进入招考队伍保证公平;考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影,接受考生家长复查,等等。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合理的制度设计,也需要严格执行并普遍遵守才有成效。就以此次“李某某作弊事件”为例,已经写在白纸黑字上的“明规则”就未能得到遵守,甚至于涉事者还一度顺利过关。同场考生爆料之后校方才处理的事实,恐怕也难免让外界质疑,艺术共同体的自查自纠出了问题,其中仍然影影绰绰的腐败疑云也不应该被就此轻轻放过,理应让权威机构查明全部真相。而此次艺考作弊事件也再次显示,各大艺术类院校在严查招生腐败的同时,更有必要设计更为严谨的招考制度,让有志投身艺术的年轻人都能人尽其才。
王兢
责编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