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巨幕、爬行动物活体、西溪龙舟……中国湿地博物馆焕新归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俞静漪
经过半年的闭馆改造提升,明天起,中国湿地博物馆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放。
全新的博物馆展厅带来了包围感巨幕、西溪湿地龙舟、湿地爬行动物活体展示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展陈。
图片
各个展览空间,各有特色
改造后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展厅面积由7800平米扩展至8500平米,展览空间更加宽敞,布局更加合理,有了更丰富的展览内容和更先进的展示技术,参观体验感更好了。
走进展厅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型艺术装置——“生命之舟”,占据从地面到顶部的整个纵向空间。
艺术装置的船身由《湿地公约》的英文字母编织而成,设计理念是将湿地化身为承载万千生灵繁衍生息的一叶扁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繁衍地,是生命的摇篮,寓意湿地与万物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图片
更新后的展览空间主要包含走进湿地厅、湿地万象厅、只此西溪厅和湿地洞天沉浸式数字展厅,另外设有2个专题展厅,目前分别展出“碧海繁花”珊瑚文化展以及“心域绿洲:影像中的自然庇护所”摄影展。
我们用几个关键词来做个介绍分享——
●关键词:科普
位于一楼的走进湿地厅、湿地万象厅两个展厅,是对“湿地”的科普性介绍。
图片
走进湿地厅主要向公众介绍湿地的定义、类型、功能和全球湿地的分布情况等,对湿地形成初步的认知。公众可以直观地了解湿地的重要性,更深刻地认识到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图片
湿地万象厅从湿地生灵和湿地万象两部分展示中国不同类型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滨海、人工等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栖息在湿地中的动植物。
这个展厅里,共有生物标本457件,还新增了两爬活体展示区。
图片
图片
有兴趣的,还可以来研究下各种鸟儿的迁徙路线。
关键词:巨幕
这次新改造的展厅里,最大的亮点是位于负一层的湿地洞天沉浸式数字展厅。每个人走到这里,几乎都要掏出手机拍照。
门口的动态水幕,很适合拍个剪影照。
掀开幕布走进去,就是360度互动数字厅,伸手到巨幕上可以互动。
再往里走就是180度尺寸达32.5米的包围感屏幕,可以说是目前博物馆届顶尖的沉浸感体验。影片《生灵之境》讲述了湿地与文明的链接,每一帧画面都相当震撼,相当于3部IMAX电影效果。
再往里走,会见到由270个二维码组成的艺术装置墙面,掏出手机随便扫一张二维码,就能翻出一张湿地已灭绝生物或濒危生物的档案。
图片
pain
图片
●关键词:西溪回忆
位于二楼的“只此西溪厅”,以杭州西溪湿地为重点,展示了西溪湿地独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以及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前世今生,让观众领略城市湿地的独特魅力。
图片
整个展厅里,博物馆专门联系到西溪原住民,记录下他们与西溪的回忆。像湿地上的龙舟、五常的十八般武艺、当年从西溪拆下来的老石板等,都能在展厅中见到。
图片
图片
图片
未来将推出各种打卡体验、跨界合作项目
全新的中国湿地博物馆,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馆内各种互动、体验的空间分散在各处。比如,你可以在水边小农场里认识到不少植物,把菜苗带回家,还可以坐在文创店外面的草垛上喝杯咖啡,或是用各种植物切片拓印一份年历,孩子们甚至还可以直接坐船深入湿地参加研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中国湿地博物馆2024年轻力活动企划也正式发布。
全新启航的湿地博物馆正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文化交流空间阵地,通过全球生态对话框、科技探索奥德赛、文化艺术共鸣场、社区生态融合带四大板块,包含Xixi Talk对话节目、“塑鸟集”自然文创集合店、“转角博物馆”、城市里的小小湿地农场、博物夜学等更多有趣的创新尝试,推动构建“自然——公共”关系的良性互动和开放格局,打造全域生态博物圈。
图片
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章丹红介绍,未来,全新升级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将继续通过更多元的主题展览、科普教育、文化研究,致力于支持湿地保护,呈现出更专业、更有趣、更开放的绿色知识共享空间,接下来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将不断推出有意思的跨界融合项目,不止是孩子,各年龄层的公众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提醒一句:
中国湿地博物馆将在4月27日重新对外开放,馆内基本陈列全年免费开放,周一闭馆(不含法定节假日),入馆时间为9:00-16:00,闭馆时间为16:3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