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大河流将实现管控规划全覆盖

4月26日,北京市政协召开“坚持流域系统治理  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和水生态保护修复”议政会情况通报会。市水务局、市规自委、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园林绿化局向委员们通报了北京市在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和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取得的成就。
图片
三大河流将实现管控规划全覆盖
北京市建立并逐步完善水生态空间管控和保护修复规划,目前《永定河水域空间管控规划》《北运河(含温榆河)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已经印发实施,《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也已编制完成,待潮白河规划发布后,北京最重要的三大河流将实现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全覆盖,为河道水生态空间利用与保护、违法违规设施处理处置提供了基本规划依据。
多年来,北京市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作为首都水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号工程大力推进,自2019年实施永定河生态补水以来,官厅水库上游累计集中输水8.4亿立方米,2023年实现全线全年有水。打造永定河生态绿廊方面,实施工程建设34项,河道生态治理285公里,形成蓄洪空间330万立方米,生态修复1172公顷,河道外两侧新增造林19.25万亩,河流沿线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市民亲水幸福感倍增。
地下水位累计回升11.01米
北京市统筹实施多水源跨流域生态补水,全市五大河流时隔26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3年贯通入海。滨水空间提升,先后实施了亮马河、永引渠石景山段、西南二环水系、清河下段、金河、万泉河等城市河段景观提升或滨水慢行系统建设。北京市还加强地下水生态修复。最新评价成果显示,自2016年以来北京地下水位连续八年回升,累计回升达11.01米,增加储量56.4亿立方米。
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4万公顷
持续推动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北京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从2002年正式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20余年累计完成造林营林922万亩,山区森林覆盖率由40%提升到67%,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4万公顷,减少近60%,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工程实施初期的年均13次减少到近年来年均2至3次。
国考断面优良水体达75.7%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宜居城市水环境建设,地表水水质稳中向好。2013年以来,全市污水处理率从83%提升到97%。2023年全市100个市级考核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77个,无劣Ⅴ类断面,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5.7%,连续三年持续消除劣Ⅴ类。水生生物物种也不断丰富,2023年,全市一半以上的河流水生态达到优良水平,共监测到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共984种。
99.3%公园绿地实施节水灌溉
北京市大力实施节水园林建设,通过调结构减少需水与用水量,有效提升林地绿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累计使用耐旱植物1700余万株,开展林下补栎200万株,实现了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达639.89吨每公顷每年。2021年至2023年替代冷季型草坪800万平方米,全市城市公园绿地99.3%已实施节水灌溉。
图片
聚焦五大重点开展调研协商
今年市政协将联合市委统战部召开“坚持流域系统治理,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和水生态保护修复”议政会,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和提案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组将深入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实地了解情况,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聚焦流域系统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探索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流域系统治理机制。协商调研将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开展。
加强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方面,重点关注构建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和监督等问题。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重点关注编制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提高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水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问题。加强水环境治理方面,将重点关注河流水库周边乡镇污染源治理、推进各类违法违规用地清理、腾退过度开发的水空间、强化入河排口监管等问题。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方面,将重点关注健全水灾害和水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推动制定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等。完善协同机制方面,将重点关注构建区域协同管理格局、推动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加强京津冀流域协同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