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尾声!“集章”爱好者:我们盖的不只是章

文字 | 谭可心 汪婧 黎诗情 李佩珊
图片 | 受访者 网络
运营丨孙际雅
编辑丨邱子涵 谭可心
责编丨张慧凤 黄玺澄
指导老师丨王辰瑶
图片
五一假期第一天,人民网就火速发出《门票售罄,预约已满!多地提醒》的讯号。5月1日到5日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已约满!江苏南京博物院:已约满!湖南博物院,及其马王堆墓坑遗址门票也已尽数售罄……
图片
故宫博物院预约界面
疫情放开以来,大家积蓄已久的旅行热情终于获得了释放的空间。人们纷纷走出门,去感受身边的美好,更加注重丰盈自己的精神需求。在步履不停的出游中,盖章、集章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出游时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在南京,南京博物院、玄武湖景区、红山动物园等景点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集章处”,在栖霞山更是有多达20个纪念印章供旅客打卡留念。“南京发布”甚至还专门发布过一份《南京集章攻略·旅游景点篇》。
那么,“集章”对于一次出游活动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家书访问了几位集章爱好者,他们说,我们盖的不只是章。
图片
盖的不只是章,是情谊
晚辞ci.(以下简称晚辞)是一名小红书博主,也是苏州的一位咖啡师,平时喜欢旅游、集章。她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在旅途中收集到的章以及盖章的攻略,现在已经发布了接近四十条集章作品,涵盖了她在苏州、南京、上海等地盖的各式各样的印章。光是在南京,晚辞就收集了三百余个印章。
图片
晚辞的小红书分享帖
很多人看见了晚辞的分享,都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盖章”?对于晚辞来说,集章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旅游的纪念,集章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不少与人交往的感动瞬间。她曾在朋友圈里感叹道,旅游集章的意义大概是在多年后翻到它还能想起来,在一个刮大风即将下雨的阴天,互不认识的大家都默契地赶在老板收摊前,弯着腰在桌子上哐哐一顿猛盖;大概是陌生大哥听说她的纸不够了,向她分享了好几张他的纸;大概是盖完章后,来自陌生伙伴的一句道别。
图片
晚辞收集的苏州寒山寺章
晚辞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盖章经历,是去年她去苏州寒山寺的时候。由于疫情,当时去寒山寺的人还不多,盖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晚辞去盖章的时候,印章找不到了,于是盖章处的三个工作人员一起帮她找印章。他们翻找了盖章处里很多个桌子的抽屉,其中一个阿姨为了帮助她,还发动相识的人帮忙询问章的下落。费了好大功夫,他们最后终于找到了章,晚辞对此特别感动。
有时候,晚辞遇到比较有意义的章,尤其是她的好友没去过的景点,她会特地盖两份,送给她的好友。尽管对方没有集章的爱好,但晚辞觉得这是在用印章传达对朋友的情谊。
图片
盖的不只是章,是艺术
“我可能痴迷于赋予图像以意义这件事,我觉得很多很平常的事物被赋予意义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这个不是电子化的东西能取代的。”河海大学大学生小滑说。相比于将自己的章“晒”在社交平台,小滑更愿意将它们向自己的朋友私下展示,将自己出游的美好经历分享给朋友们。在他看来,用旅游集章的方式来保留独家记忆,具有十分微妙的感觉:“其实电子化背后就是公开,但这种非电子的产品对我来说就是很私人的回忆。”
小滑的盖章之旅始于一年半以前。在南京红山动物园的文创区中,他一眼相中了一款盖章风琴本,并发现旁边供有各式各样精美的印章;小滑当下就把这些章都盖了个遍。经过了这次有趣的盖章体验,小滑就迷上了集章。到现在,小滑已经收集了两本盖章本,他对此十分自豪。
图片
小滑的盖章本
镇江博物馆的“凤鸣高冈——吕凤子艺术·教育·人生”专题展给小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镇江博物馆为该展设计了几套章,其中一套章的图案是从国画里截取出来的,包含人像、柳树、石头等元素,游客可以依据原画将这些印章自由组合,用印章绘制画作。小滑本以为这些只是零散的中国风印章,便随意盖在本子上了。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小滑的盖章本后特别“生气”:“盖章可不能随随便便就这样盖上,有一些章是可以组合在一起拼成一幅画的。”而后工作人员又向小滑展示了一枚字迹规整的书画章并按照正确方法帮他盖在本子上,“呐,章不能随便盖的,我们要盖的,是有艺术的章”。从那以后,小滑在盖章的时候都会特别小心,因为他要把章的艺术留在本子里。
图片
该展印章展示
小滑很骄傲地展示了他的集章本里的“章的艺术”。一个是在鸡鸣寺梅花开的时候,寺庙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章——让鸡鸣寺的“猫咪师傅”踩上印泥,印出了一个猫爪的图案,然后用猫爪拓印制作而成。而玄武湖的“四季章”则由四个不同颜色的章组成,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季节;每个章都是四分之一圆,拼起来是一个圆形,就像一年之间走过的四季。还有今年春节期间,他在江苏省美术馆收集的兔子套色章,寓意兔年,印章上的兔子显得非常可爱有趣。
图片
小滑收集的印章1
图片
小滑收集的印章2
图片
盖的不只是章,是另一个我
相比晚辞和小滑,酷爱旅游的孟姜可谓是集章圈的“大前辈”了。从开始接触到把它当成挚爱,“章”已经陪着孟姜走过近十个春夏秋冬。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比如你想吃个盐水鸭或者想买某个地方的糕点,淘宝就能帮你带回家,在哪里买的都没什么区别。但是集章就不一样了,这个东西你带不走,只能自己用脚步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盖”。过去旅行人们喜欢寄明信片,但总存在有丢失的风险;集章则与之不同,它有自己固定停留的地方,“还可以买一些当地的明信片再往上面盖章拿回家,这个就很有纪念意义。”孟姜说。
图片
秦淮四十八景章
“因为盖章,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孟姜说。
3月24日到南京旅游的孟姜一下飞机就直奔夫子庙附近的邮局,打算在那边盖一个章。由于导航,她打了几个转还没走到目的地。当她到达邮局门口的时候,正巧看到门闸关闭。她注意到旁边也站着一个小伙子,他俩对视了一阵,小伙子上前问孟姜是不是也是来盖章的,孟姜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之后俩人就开始找有没有什么空隙能把本子塞进去,希望工作人员能够帮他们盖章。幸运的是,里面的工作人员知晓他们的来意后,重新打开了门闸,他们得以进门盖章。盖章之后两人一道喝了咖啡,相谈甚欢;虽然孟姜比小伙子大了近二十岁,但年龄差却不是他们交流的阻碍。一次集章,让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结成了朋友。
景点集章处的印台大多是公用的,集章的人多了,印台里的印油就少了,很是影响盖章的体验;为了集章,孟姜总是随身带着两盒印台,一盒红色的,一盒蓝色的。孟姜觉得盖章很看缘分,交友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这两盒印台,小伙子能够一眼看出孟姜也是一名集章爱好者。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一群喜欢集章的记忆收藏家。他们将对生活的热爱浓缩在本里,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印刻在心间。记忆被唤醒,热爱被真藏,对他们来说,也许这才是集章的意义所在吧。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晚辞、小滑、孟姜均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家书工作室”,原标题为《“集章”爱好者:我们盖的不只是章》。
图片
本文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WeChina微观中国”项目、未来编辑部一流课程的学生实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