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智库 | 持续用力,务必抓出成效!国常会再部署优化营商环境

图片
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草案)》和《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
图片
3月30日,工作人员在山东日照一家公司自动包装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发
持续用力,务必抓出成效
会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
要着眼发展大局,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务必抓出成效。对督查调研发现的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聚焦促进公平竞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破除市场壁垒、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要加强跟踪督办,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对督查调研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逐条分析研究,在制定出台政策时积极予以吸收。对典型经验做法要适时总结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多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今年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围绕整体优化目标,一体推进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等工作。要更加注重回应经营主体突出关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本次国常会对营商环境再部署,是对过去营商环境的问题和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前营商环境优化的效果需要总结经验后进一步优化;部分领域存在的问题,则需要回头看,再次审视体制机制对缔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作用是否可持续。
图片
4月1日,山东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码头上停满了即将发运的商品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增强长远发展的信心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超过普遍预期,实现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此前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所谓市场化,就是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所谓法治化,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落实“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要求,确保政策的清晰性和可预期性。所谓国际化,就是要进一步对标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加快与国际经贸通行规则衔接,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盘和林认为,当前国内市场的法治规则在和国际对接上,还有一定空间,有些政策需要和国际接轨,避免对外经济交流受阻;部分领域存在管理过度,抑制产业活力的状况,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领域营商环境优化靠人事,而非靠机制,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要从制度上来着手;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营商环境差异较大,可能需要通过转移支付来优化。
“努力为市场主体的投资、经营、发展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和政策预期,增强市场主体和微观个体长远发展的信心,需要久久为功。”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风口财经指出,必须全方位优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正本清源,提振信心,继续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在法治、平等的基础上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正常经营秩序,加快破除企业发展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的障碍。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谭浩俊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应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法治环境,不管哪个地方哪个部门,都应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和矛盾;二是政策环境,要让政策平等、公正、公开,让所有经营主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三是服务环境,主要表现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服务,以及这种服务带来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