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沉浮苏伊士(五):如何才能摆脱延续百年的发展魔咒?

  新华社开罗4月27日电 如今,苏伊士运河已成为全球贸易的咽喉要道。高峰时期,全球平均每天约30%的集装箱和超过100万桶原油经过这里被送往世界各地。行走在运河岸边,常遇到不同肤色的游客,三两成群拍照打卡,满载货物的巨轮缓缓驶过。清风暖阳、碧海蓝天,历史的硝烟似乎已随风消散。
  然而,在平静的表象下,埃及摆脱西方控制的斗争并未结束。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欧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大额援助和贷款,诱导埃及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对西方资本彻底打开大门。一个多世纪前,英法正是通过这类金融游戏,将苏伊士运河据为己有。美国学者莱夫滕·斯塔夫罗斯·斯塔夫里亚诺斯在1981年出版的《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指出,西方“不能容忍埃及政治上和财政上的独立”。
  在发展道路上一次次被西方坑害的埃及人正在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延续百年的发展魔咒?
  在曾为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工作了大半辈子的退休官员瓦埃勒·卡杜尔看来,历史已经给出答案。“想想过去吧,谁曾压迫过我们?谁曾帮助过我们?谁对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感同身受?我们的朋友在东方!”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埃及成为最早加入的国家之一。2024年1月1日,埃及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如今,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平等互惠的合作之树已结出硕果。
  在运河伊斯梅利亚段,一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双翼平旋铁路桥已完成各项应用测试,进入项目移交最后阶段。随着巨大的机械转动装置启动,重1.5万吨、总长640米的大桥两翼缓缓旋转,宛如两条巨臂,在运河中间稳稳相握,将亚非两洲相连。大桥正式启用后,将成为埃及对西奈半岛进行开发建设的核心通道。
  在运河以南不到50公里的沙漠中,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初具规模,这就是由中国企业和中非基金共同出资建设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示范项目,合作区已吸引超过140家企业入驻,涉及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等行业,带动当地就业超5万人。一些中国企业带来的生产链,直接填补了埃及相关产业的技术空白。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称赞合作区“是埃及工业园区发展的理想典范”。
图片
  这是2023年8月10日在埃及苏伊士省拍摄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在运河对岸的西奈半岛南部,一座由埃及和沙特合作建设的沙漠新城正拔地而起。根据规划,这座新城将在2039年完成初步建设,成为中东地区重要的旅游、商业、科技中心。在埃及新行政首都、红海海岸旅游景区等地,埃及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
  截至2023年,埃及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总额已占该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埃及还在积极推进与金砖国家建立本币贸易结算体系,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图片
  2024年1月13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亚省,一艘货轮行驶在苏伊士运河上。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埃及)期待着与金砖成员国的合作……以共同提高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获邀加入金砖机制后,埃及总统塞西第一时间表达谢意。
  历经百年沧桑的苏伊士运河,正见证古老文明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现在居住在开罗的卡杜尔仍会不时回到运河,去曾经工作的地方看看。“那是我们独立梦想实现的地方。我相信,那里也会成为我们发展梦想实现的地方。”
阅读原文:南方觉醒|百年沉浮苏伊士
  -END-
  总监制:袁炳忠
  策划:倪四义 班玮 毛磊
  监制:冯俊扬 支林飞
  统筹:赵卓昀 闫珺岩 徐超
  主笔记者:陈梦阳 赵文才 姚兵
  参与记者:刘品然 杨依然 王东震 赵曼君
  视频:杨依然 余福卿 赵文才
  编辑:邱夏 宋盈 朱瑞卿 吴宝澍 王申 沈浩洋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