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小桥流水老人家”,与千年古镇一起生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葆青
4月26日,“文化中国行”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深入探访江南水乡风情胜地——千年古镇西塘。
图片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它的美征服了世界,一直蜚声海内外。《茉莉花》、《长恨歌》、《风吹云动星不动》等许多国内外影视剧摄制组都会青睐这块宝地。好莱坞电影来这里取景,周杰伦和方文山在这里拍MV,因为西塘是一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图片
方文山在西塘拍摄《天涯过客》MV
西塘,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古民居建造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其建筑艺术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社会和文化的特征,景区内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规模之大和完好程度江南少有。
图片
鸟瞰全镇,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入影,整座水乡似诗如画。走进西塘会感觉很安静,特别是清晨,更显现宁静温婉的水乡本色,这是一个非常适合现代人远离大都市喧嚣、放松心情的慢生活古镇。
图片
送子来凤桥位古镇的核心位置,由于造型别致,又有“送子来凤”的寓意,是西塘的经典打卡桥之一。嘉善文化学者、嘉善西塘旅游休闲度假区管委会文化顾问,77岁的韩金梅老先生,在桥旁和几十位记者侃侃而谈。
图片
嘉善文化学者、嘉善西塘旅游休闲度假区管委会文化顾问 韩金梅
韩金梅说:“既然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所以我们鼓励原住民住下来。人们经常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水乡古镇。在西塘我们把它称作‘小桥流水老人家’”。为什么叫老人家?就是老的建筑留下来,老的原住民留下来,不能为了开发旅游,大拆大建地改造老建筑,迁走原住民。
西塘旅游从1996年发展至今,已经历27年。2600多户原住民依然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原住民、老的建筑,老的古镇肌理、水系、桥梁、街巷都不能动”韩金梅说。
随着近年来《嘉兴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和《嘉兴市西塘古镇保护条例》的相继施行,为古镇保护提供了法规保障,也明确了保护机构、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韩金梅告诉记者,当地遵一直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依法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
图片
西塘留下的不止有老建筑,还有动人的田歌。田歌是江南地方文化中极具个性色彩的优秀民歌品种,其清亮优美,在历史文化和音乐价值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韩金梅除了研究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教西塘的导游们唱田歌,通过导游让更多人听见来自西塘的歌声,感受江南水乡韵味和本土优秀文化遗产。
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自2013年起,西塘与著名词作家方文山携手,以汉服为载体,揭开了“汉服文化周”的序幕以后,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让西塘成为展示、宏扬国学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基地。
图片
从第一届不足万人参与的10多项活动,发展到如今超40项活动、超10万人参与,西塘汉服文化周不但成为汉服界的盛事,每年还吸引全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相聚于此。
图片
西塘镇党委委员杭斌告诉记者:“西塘目前共有100多家汉服相关门店,受众群也越来越多元”。不需要穿越,在西塘一夜之间就能梦回古代。有人概括西塘是“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如今,又增加了一句“汉服的风”。
西塘汉服文化周还圈到一位来自也门的铁粉。纳比尔1986年来到中国,不但读了硕士,还在西塘安了家。在第四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上,他与妻子穿着汉服行走在古镇,看着大街小巷满是穿着绮罗、摇着团扇的年轻人,让他爱上了西塘的小桥流水和这里的慢生活,于是决定在西塘开了一家汉服店。
图片
来自也门的纳比尔
生活成就了西塘,西塘也守住了生活。西塘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始终坚持“整旧如旧,以存其真”原则,体现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韵味。当经济的GDP与文化的DNA发生冲突时,首要任务是保护文化的DNA。充满生气的西塘,已经从“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变成了“游客与千年古镇一起生活”。
图片
今年3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年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嘉善西塘古镇景区榜上有名。下一步,西塘镇将全面实施千年古镇创生复兴“新三年”工程,以恢复烟火气、展示新形象为主线,进一步凸显文化精神内核,在古镇生活化、文化多元化、体验深度化、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从“吃、住、行、游、购、娱”出发打造“新时光、老场景”的水乡人间烟火气,逐渐将传统景点向集讲解、体验、策展、活动、文创、软饮等多业态综合景点转变,培育形成婚庆、制衣、研学、茶道等一批“汉服+”衍生产业链,着力将西塘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