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教授团队:FA-ME可提高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效能丨ESCMID Global 2024

图片
编者按:尽管新的抗菌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持续进行,但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诊断难度仍然很大,因此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耗时长等,这使得临床早期诊治变得棘手,尤其是在儿童患者中。在第34届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大会(ESCMID Global 2024)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曹清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刘刚教授团队和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中心王海银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入选电子壁报发言,该研究评估了FilmArray脑膜炎/脑炎测试条(FA-ME)对儿科患者临床结局和卫生经济的影响。
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昏迷、高热、惊厥、呕吐及抽搐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手段,将会对脑实质、脑动脉、脑神经和脊髓等造成侵犯,引发脑膜刺激症状,升高颅内压,损害脑实质,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
目前,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脑脊液培养、涂片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查等。然而,在感染的早期阶段,儿童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改变不典型,脑脊液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且存在污染菌以及腰椎穿刺禁忌或腰穿不配合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
一项评估基于症候群的PCR检测对中国儿童脑膜炎/脑炎患者临床结局和卫生经济影响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摘要号:ALP0402)
背景
FilmArray脑膜炎/脑炎测试条(FA-ME)是一种基于症候群的多重PCR检测,可以在一小时内检测到14种常见的脑炎脑膜炎致病细菌/病毒。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儿科患者中使用FA-ME对临床结局和卫生经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在中国两家儿童医院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疑似脑炎/脑膜炎患儿(18岁以下)1:1随机分为FA-ME组或常规治疗(SOC)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实验室病原体检测。在FA-ME组中,患者的脑脊液同时进行FA-ME检测。所有患者都按照临床指南和常规进行治疗。
结果
病原体检测
在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有183名患儿被随机分到FA-ME组(90例)的SOC组(93例)。
- FA-ME组和SOC组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3.33%(12/90)和9.67%(9/93)。
- FA-ME还额外检测到7种病毒。
图片
△FA-ME和SOC检测到的细菌和病毒比例
临床与卫生经济学效益
- FA-ME组的抗菌药物治疗天数、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呈下降趋势,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
图片
△使用FA-ME对儿童脑膜炎/脑炎患者的影响
- 在亚组分析中进一步发现,FA-ME组与SOC组相比,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天数(18.50±10.10 vs. 29.06±9.77天,P=0.004)和住院时间(19.56±9.41 vs. 29.56±10.63天,P=0.007)则显著下降。
- 在1岁以下的患者中,FA-ME组的总住院费用(27977±16227 vs. 41006±29842,P=0.025)也显著下降。
图片
△抗菌药物治疗天数、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
结论
FA-ME对导致脑炎脑膜炎的细菌和病毒的检出率均高于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FA-ME的使用可为疑似儿童脑膜炎和脑炎患者,尤其是重症和1岁以下患儿带来潜在的临床获益和卫生经济学价值。
▌参考文献
Zhenzhen Dou, Yue Tao, XiaoXiao Qin, et al.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yndromic PCR testing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health economics in paediatric meningitis/encephalitis patients in China. ESCMID Global 2024; ePoster ALP0402.
图片
曹清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大内科主任、感染科主任、儿内科教研室主任、儿科规培基地主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感染研究室副主任。
担任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儿科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会委员;上海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中华儿科杂志》和《Pediatrics & Neonatology》等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病原与宿主免疫机制、脓毒症发病机制、基因药物基因组学及血药浓度监测的脓毒症抗感染治疗、细菌素对脓毒症肠道内源性感染及细菌易位的机制、儿童粪菌移植临床应用、特殊人群预防接种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