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亚东图书馆旧址面临拆建,文史学者呼吁保护砖雕门楼

“温州路27号石库门前,与时间赛跑……”上海文史学者、收藏家陈思航在一个专家群里呼吁。上海温州路27号,亚东图书馆旧址所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这个由出版家汪孟邹投资并经营的出版机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陈独秀、胡适等人都曾在此活动。1935年,在《新青年》创刊20周年时发行的合订本也诞生于此。
4月26日,现代快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温州路27号。这是目前发现的亚东图书馆在上海唯一仅存的遗迹,其门牌地址、门楣砖雕题字“安且吉兮”等,与史料文献形成印证。然而,它目前正面临着一个困局:即将被拆除复建或拆除新建。汪孟邹故乡安徽绩溪的文物部门希望能将砖雕门楼保护下来,迁回绩溪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也有专家呼吁,希望上海能原地保留这栋建筑。
图片
 △上海温州路27号,亚东图书馆旧址所在
实地探访:院门口贴着“旧改基地”标识
“幸得你这悲惨世界的觉醒者,才有我们这唤起民众觉醒的杂志。”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对汪孟邹说。他们谈到的杂志便是《新青年》。剧中,亚东图书馆遇上困难,陈独秀卖字筹钱相助。
图片
 △上海温州路
影响深远的亚东图书馆,在今天的上海还有遗迹吗?陈思航通过梳理、对比自己收藏的文献发现,温州路27号曾是亚东图书馆编辑所。
图片
 △上海温州路27号,亚东图书馆旧址所在
图片
 △提示标识
在上海黄浦区,温州路上伫立着许多沧桑老旧的房屋。“网红”黄河路与它几乎平行,相隔不到100米,通过北京西路相连。但与黄河路的热闹喧嚣不同,温州路显得有些冷清:房屋紧闭,随处可见写着“旧改基地 注意安全”“无关人员 请勿入内”等提示标识。柏油马路两边,成排的共享单车摆放得整整齐齐,来往的行人却很少。
图片
 △门楣砖雕题字“安且吉兮”
温州路27号是红砖砌成的多层老洋房,有着上海特色的石库门门楼,砖雕门楣上题写着“安且吉兮”四个字。目前,这处门楼已被水泥封住。旁边的温州路33弄2-6号,其铁皮大门也上了锁。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月,在陈思航和汪氏家族后人朱莉一起考证确定这处遗址时,门口还挂着一块“温州路27号”门牌,而短短几个月后的8月,这块门牌就不见了。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门牌的位置留下了一块深色印记。
图片
 △原本门牌的位置留下了一块深色印记
根据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布的《黄浦区广场社区C010101、C010102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001、003a、007等街坊局部调整(HP-01-Ⅱ、HP-02-Ⅱ、HP-11-Ⅰ等风貌保护街坊保护规划)》,其《街坊调整图则》显示,温州路27号作为“其他历史建筑”,将被“拆除复建/拆除新建”。
1935年出版的《新青年》合订本,很可能诞生在温州路
亚东图书馆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出版家·汪孟邹》作者林英介绍,亚东图书馆发行与代派、代售新杂志如《甲寅》《少年中国》《新潮》《建设》《新青年》等近40种;策划出版与新文化运动桴鼓相应的系列书籍,如胡适的《尝试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当时就是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文存》《独秀文存》等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的“模范”;开创性地给白话小说加标点,出版了《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亚东版标点白话小说16种之多,起了“白话教员”的作用,助力当时的新文学革命声势。
图片
 △1935年,在《新青年》创刊20周年时,亚东图书馆与求益书社联合发行了合订本
陈思航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由于亚东图书馆正忙于出版章士钊的《甲寅》,所以经过汪孟邹的介绍,《新青年》由群益书社出版。1935年,在《新青年》创刊20周年时,亚东图书馆与求益书社联合发行了合订本。根据亚东编辑部搬到温州路的时间推断,《新青年》合订本很有可能就是在温州路27号编辑出版的。
图片
 △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示的《新青年》杂志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胡适等都曾在亚东图书馆集会,陈延年、陈乔年曾寄宿于亚东图书馆发行所。这些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情节,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根据相关文献、书信、回忆录记载,1928年,胡适曾受邀在温州路的亚东图书馆编辑部过春节,他很高兴,还给汪家人买了许多礼物。亚东图书馆编辑汪原放的回忆录里有一段记载:陈独秀听说亚东编辑部搬到了温州路,也想搬来住,但由于汪孟邹的妻子不同意,后来陈独秀才搬到了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图片
 △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示的内容
如今,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作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相隔不远处,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如今,这一带成为热门红色文化打卡点,吸引了许多青年学子前来参观和学习。
图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专家考证:门牌号、门楼题字与文献资料记录相印证
图片
 △陈思航带着地址“温州路27号”的信来寻访
当年亚东图书馆的编辑,有许多都是汪孟邹的亲戚,比如他的侄子汪原放、汪乃刚。陈思航收藏了汪乃刚的多封往来书信,其中有一封信是汪乃刚妹妹汪协如的来信,地址正是“温州路27号”。顺着这个线索,陈思航和汪氏家族后人、汪乃刚曾外孙女朱莉一起展开了寻访。
图片
 △汪协如给汪乃刚的信地址是“温州路27号”
亚东图书馆编辑、汪乃刚哥哥汪原放的回忆录里有明确记载,1927年8月,亚东编辑部搬到了温州路的石库门房子,大门上方门楣上有砖雕“安且吉号(应为兮)”四个字。书信里的门牌地址、回忆录里的门楼题字,刚好和今天的温州路27号对上了号。
图片
 △门牌
“汪原放回忆录上写的是温州路137号,所以,之前去考证的人按照这个地址都没有找到,那是1927年的门牌号。在20世纪30年代初,那边的门牌号进行了变动。我收藏的这封信是1935年的,那时候温州路137号就变成了温州路27号,一直沿用至今。”
陈思航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亚东图书馆分为编辑所和发行所,其中编辑所前后搬了5处。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和实地探访,温州路27号曾是亚东图书馆的编辑所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亚东图书馆在上海唯一留存下来的遗迹。
图片
 △上海温州路27号
争论:原址保护还是异地保存?专家们热议
“这处遗迹见证了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他值得所有人关注和保护,这不仅是对汪孟邹先生及其团队精神的尊重,也是对新文化运动历史的保存。”陈思航认为,将带有“安且吉兮”四个字的墙砖永久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研究亚东图书馆的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出版家·汪孟邹》作者林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去年夏天,她在陈思航的指引下,才第一次实地探访了温州路27号。她认为,如果这处遗址能原地保存将更有意义,否则,迁移到绩溪进行异地保存也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教授叶新认为,亚东图书馆这个出版社,虽然已经不存在,但它又“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存在于文献中,存在于他们出版的书当中。如何证明它的存在?物质化的存在其实很有必要,应该被保存下来。他认为,保存方法有两种:一是保存在原地,并加以说明“亚东图书馆旧址”,介绍它的历史背景;二是异地保存,在上海的相关博物馆里展示,或者迁回绩溪汪孟邹的老宅或当地博物馆,加以适当说明。
困局:温州路27号面临拆迁,拆卸运输可能造成门楼损毁
2023年,在确认这处遗迹之后,为了将它保护下来,陈思航和朱莉开始联系相关部门。2023年10月,他们收到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编号“网[2023]000191130”的回复:“温州路27号和长沙路149弄正贤坊28栋涉及地块位于南京东路街道009街坊、010街坊。两处旧址为一般历史建筑,尚未列入2022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在目前阶段,我区规划部门按照一般历史建筑开展了相关规划安排。关于您来信建议将拆下的部分建筑,尤其是温州路27号写有‘安且吉兮’的拱门,自行运回绩溪。根据房管部门的综合评估,可以配合进行拱门建筑拆卸工作。鉴于房屋墙体老化,拆卸中不确定性较多,所需经费也会较高。 后续我们将会持续关注009街坊、010街坊的规划建设进展情况,并会同党史部门加强史料研究工作。”
今年4月,陈思航陪同安徽省绩溪县文物所(博物馆)负责人赴上海,在温州路27号展开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现状堪忧,材质较为疏松的红砖拆卸难度较大,运输过程也很可能会造成损坏,必须由专业文保人员来拆除。”该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希望将“安且吉兮”砖雕门楼运回绩溪,同时也采集了影像资料,未来可以复刻1:1模型,“还原”这所老房子。他表示,为此会再赴上海,希望与上海方面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沟通更多细节问题。
4月26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先后多次尝试联系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均未能联系上。
图片
 △1935年,在《新青年》创刊20周年时,亚东图书馆与求益书社联合发行了合订本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文 赵杰/摄 刘赟/视频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