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英雄》没上,《夜不收》又来了?曹盾,你可长点心吧

文|令狐伯光
最近,这个爱奇艺那边放了一堆电视剧预告,其中曹盾导演的《夜不收》爆出首个预告了,质感还是非常不错的。其实目前没有啥写的,导演团队,演员阵容还是不错的,剧照和预告质感也还行,但是一部电视剧没有播出前,你也不知道它具体质量如何。
图片
我个人写文章习惯从文化产业发展出发,其实中国古装剧的话,尤其是这类古装剧。
这部剧的导演是《长安十二时辰》曹盾,前段时间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曹盾导演,雷佳音主演的《长安的荔枝》也开机了,再加上古装战争片《敦煌英雄》,还有被压的《广州十三行》,曹盾导演已经有四部作品没有上了。
“夜不收”是明朝历史上就有的官职,大概就是明朝和瓦剌边界特殊的军事侦察部队,他们负责哨探、侦查、奇袭和暗杀等任务。反正就是明朝和瓦剌的纷争,预告里服化道非常还原,再结合《敦煌英雄》唐朝和吐蕃的战争。
图片
现在问题就是拍一部,敏感一部,结果又没有一部上映,实在无法形容。
因为我个人是非常期待的,当初《长安十二时辰》本质上问题不少,我觉得这一系列国产古装剧,包括《风起陇西》《风起洛阳》《显微镜下的大明》《繁城之下》等等,这一票古装剧对于国产剧最大功劳,大概就是中国古代审美的建立。
《长安十二时辰》是否好剧吗?它逆转了“以倭代唐”的审美
图片
如果硬要说中国影视剧问题的话,那就是中国近代落后,我们不扯太深单独就影视层面的文化构建层面。一则美术、二则文本、三则戏剧层面方方面面等等。还是那句话不扯远了就影视剧,古装影视剧吧。
中国方面在这方面构建最成功的是香港胡金铨,然后内地历史剧。前者几乎影响了中国所有武侠,奇幻和志怪层面的审美,文本和深层次文化表现等,徐克就是商业化巅峰。
80年代后内地放开拍摄的历史剧无论审美,文本和表达层面构建都很深刻。可惜的是电视剧影响力天然逊色电影,同时我们后来市场经济起来了一直在丢,而不是借其发扬光大,2000年过后就铺天盖地在抄当时市场化更成功的日本。
图片
而黑泽明简直是绕不开的一个东亚传统文化大师,从审美到文化都这样。
陈凯歌,张艺谋,陆川《王的盛宴》,全都在抄黑泽明。你甚至会发现一种现象,九几年内地古装影视剧还传统审美,到2000年后陈凯歌《无极》,再到武侠片,一堆历史片就全是日本审美了,不止影视剧,现实服饰,建筑,传统文化细节都一样。
2008年过后,中国全面进入市场化时代,当流量经济起来过后。这个古装剧服化道上面就彻底放飞,以倭代华,以西代华,各种魔改便成了常态。
图片
这几年网友还是动不动骂国产影视成最,网上抱怨看看就好,你就看比较表面的流行文化。
2023年国内有两部比较火的古装剧是《显微镜的大明》和《繁城之下》,两部都剧背景都是明朝的,不但服化道无比还原,而且已经尝试在还原中国古代市井生活这种文化细节,同时内容也通过古代文化,与今天中国社会进行一种对照,寻求一种借古喻今的表达。
图片
港台这种传统文化审美的追求,在2000年过后几乎就没有了(电影有,电视剧是真没有了)。更早之前的90年代,台湾有新黄梅调《新白蛇》,徐克拍了《梁祝》《青蛇》。到2000年后,除了电影《投名状》个别,古装全剩武侠和穿着古装的黑帮打架。
哪怕所谓政治运动一直不断的内地,对于中国传统和内地最深层次的思考都没有断。
8090年代刚放开央视《四大名著》不说了,到90年代末刘和平等横空出世,那种思考港台学者都做不到,要知道,严格说来刘和平只是名电视编剧,后面十年流量经济暗淡了一些,但你看新一代中国年轻创作者又回来了。
图片
甚至从这个角度上讲,郭帆的《流浪地球》还是中国传统精神呢。更不用提现实里的汉服运动,传统文化运动,也都是内地搞起来的。但是来到新时代,大概就是2018年前后,中国影视剧变得很怪。古装电影除了早期《绣春刀》,然后被各种各样古装魔幻烂片搞坏了观众口碑,然后在《战狼2》崛起过后,古装片一度在电影市场绝迹。
但是古装剧却开始蓬勃发展,这当中还原传统文化是一大类型,而《长安十二时辰》又功不可没。
汉服,铠甲和冷兵器战斗?6年过去了,还是没有第二部
图片
这部剧对于样的时代中国古装剧美术审美,服化道的突破绝对是开天辟地的,甚至包括音乐,特效层面都是顶级的,单独就服化道而言,这个美术,服化道,女装和妆容相信不用多讲了。
你看现在的唐朝剧和以前的唐朝剧,《长安十二时辰》完全是个分界线。
这点都不提,这部剧还在一个方面有重大突破,那就是铠甲和冷兵器战斗,这里面的军队才像真实军队,打斗场面相互配合,不拖泥带水,其他那些电视剧里面的军队,跟一群混混械斗没区别,一拥而上,被主角一个无双,全部铲倒!
图片
其实唐朝到底有多强大,普通人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唐军就是古代武德巅峰,因为技能,待遇,心气都是历史最高的。前期府兵制下,当兵的都是地主,家里有部曲奴仆给干活供养,自己自备甲胄武器,从小打磨武艺琢磨杀人技巧。唐高宗开始人口滋生府兵制度败坏,开始招募长征健儿(募兵制)。
武则天时期因因为各种原因对外战争接连失利,武力值低谷,到了唐玄宗全面改为募兵制,配合节度使制度又四处拓边,直到安史之乱之后,河北叛乱的田承嗣遍选诸军择其弓马娴熟的组成衙兵,厚赏以待,衙兵这一群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动辄杀将驱帅,鼓噪邀赏。衙兵的待遇丰厚到一人当兵全家富裕,一年工资直接在市里买大房子,每月给吃完还能卖钱的粮食,每年固定几次发赏(财货),打仗了还要发赏。
图片
只不过安史之乱没有被彻底平定,之后一直陷在中原与河北的对抗中,后来又军阀混战,打得河北户口减半人相食。
这剧服化道,盔甲,冷兵器战斗,马伯庸,导演团队对于历史考据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所以亮点非常突出,但高开之后的剧情就没有前面这么好。一方面是剧情压缩在很短的时间,让后面剧情显得拖沓。
图片
另外主角的几次危机处理的不够好,比如说主角张小敬无护甲持短刃情况下面对一群全副武装的右骁卫,竟然通过正面对抗打赢了,我根据前面的风格还以为要用火攻或者炸药去处理,这种情节的出现就显得很突兀。
还有就是这剧的剧情和之前出现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非常相似,都是在帝王统治下某些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然后企图报复,主角也是受过不公正待遇但仍然帮助帝王对抗这些势力,加上都是唐朝发生的事情,让后面剧情的吸引力减弱了不少。
压了4部,马伯庸新剧又来了?谁能超越《长安十二时辰》
图片
其实观众的审美又岂是影视剧能完全带起来的?观众能提高自身审美的渠道多了去了,看书,听音乐,旅游——哪怕是日常闲谈、家长里短都会提高一部分自身审美层次。
孩子从小被家长和环境耳濡目染式熏陶,不就是一个人最初的审美意识的确立吗?影视剧,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增添审美和情趣的一种方式,不是全部。但既然看了(其实偶尔也是会被某些影视剧感染),那么,评论观众审美怎么了,倒不如说说现在的影视剧怎么了。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当初爆红,自身优秀和突破不用多讲,主要还是像《战狼2》 一样。中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发展到达一个顶点,它出现然后做出巨大突破,然后也就爆红了。
但是这部剧本身问题不少,就像后面《风起陇西》《风起洛阳》等等同类剧一样。
我觉得,包括《长安十二时辰》等现在古装剧有两个问题很明显,一个主要是编剧上,也就是从整部作品的基础来说,好编剧应该知道,如果面向大众就是最好的本子,而不是要求太多却做不好。
图片
第二个就是导演,也就是把故事通过自己的再创作,而使故事按照流程变成影视剧的人。好导演应该知道,观众不是一群可以任由他安排的无脑儿或傻白甜,观众其实都是现实生活里的演员。
现在只希望《敦煌英雄》《广州十三行》也好,还是《夜不收》《长安的荔枝》也罢。它们在突破美术服化道等影视工业层面(我是觉得再突破多大不太可能,除非像《球2》对《球1》那样),现在导演和编剧是真的要把剧情写好了。
图片
如果再影视工业很好而剧情差,可能就真的把观众搞审美疲劳了。这个题材在市场火爆程度是有时期的,你能明显感觉到盗墓探险没有以前火了,再不能搞部高质量超级爆款重塑作品,大好局面就真的没有了,希望能拍好吧。
当然,前提是先播出来,拍一部敏感一部压一部,谁能经得起这样折腾。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