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市民"过上理想生活,济南起步区探索"理想社区"标准化建设

4月26日,在大桥街道鹊华理想社区记者见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一楼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窗口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二楼设置书画、棋牌等功能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当天,三楼正开展学生升学指导课堂,不少居民与授课老师交流孩子升学大事。
图片
此外,在党群服务中心旁,日间照料中心、泉城书房也已挂上标识牌,在南侧的"书记茶摊",不少居民在此相聚谈天。作为起步区首个回迁社区,鹊华理想社区持续完善社区服务,"理想"一词的内涵在该社区的体现正越来越多。
图片
据悉,自2023年开始,起步区将有11个回迁社区陆续投入使用,覆盖116个村居、8.91万人,乡村向城市、村民向市民的转变进程不断加快。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和城市化进程新要求,起步区探索推进"理想社区"标准化建设,努力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记者从起步区了解到,人本化服务、多元化治理、数字化赋能、市场化运营等原则是"理想社区"建设的内涵。
图片
其中,人本化服务体现在发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培育社区新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主题、文化标识、文化设施。"理想社区"在建设上突出"一老一小"关爱,将在每个社区配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婴幼儿托育点、图书馆、书画室、亲子乐园、全龄学堂等功能区,着力打造养老托幼一体化场景。突出就业创业服务,配建创业个人及团队办公、产品展示、创意宣传等场地,建立社区"成长学院"开展专业培训,营造社区就业创业良好生态。
多元化治理体现在实施网格精治,以若干楼栋为单位划分基础网格,建立"2+1+N+X"网格工作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多网合一、一网统管"。起步区将在"理想社区"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党员领单"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主动参与服务。推动居民自治,建立积分兑换、信用评价体系,搭建议事厅、会客室、"书记茶摊"等载体,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数字化赋能体现在搭建可视化平台,构建以社区"人、房、车、物"等信息为基础的智慧平台,打造"平台+网格""平台+物业""平台+服务"模式,实现数字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理想社区"将实行"一站式办结",通过"全科窗口"、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实现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推行"一端集成应用",开发涵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商业服务等方面的居民端APP,实现服务与需求精准匹配、快速响应。
市场化运营体现在健全场景运营、物业运营、智慧平台运营机制,引进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为居民定制公益性、普惠性服务标准和模块,调动居民消费意识,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实现服务的精准供给和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
未来,起步区将统一标准,打造更多理想社区。记者了解到,"理想社区"作为全区回迁社区品牌名称,并设计理想社区标识,起步区成为全市首个拥有社区品牌名称的区县。同时,起步区将统一建设标准、规划设计、运营模式。结合社区场景功能布局,组织规划、设计、建设等单位抓好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统一配建日间照料、托育托管、医疗康养、运动健身、文化休闲等空间设施,保证"邻里、教育、健康、创业、服务、治理"六大场景落地应用。
党建引领是理想社区建设的基础。起步区立足多村回迁实际,统一组建实体化社区党委,集中领导社区党建、治理、服务等工作。在用人上,起步区坚持内选与外聘相结合,面向全国公开遴选社区管理负责人,实行岗位聘任和绩效薪酬。目前,已有1名录用人员走上社区党委副书记岗位。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行社区治理与村务管理"双轨并行"模式,在社区党委下设社区治理、村务管理两个党总支,两者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形成双管齐下、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沥中 刘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