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动的阿里本地生活

图片
进入阿里十年的俞永福,如今又结束一段「救火队长」的职业生涯。
3月31日,阿里2024财年的最后一天,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俞永福正式卸任,后续他将以 eWTP 基金为基础、以投资的方式进行更多国际化探索,同时保留阿里合伙人身份。
执掌本地生活近三年,俞永福一方面内部业务和组织架构,重塑经营视角,另一方面为饿了么减亏、巩固高德的市场地位,相当于给阿里本地生活业务来一次「全身调理」。
但自阿里「1+6+N」的变革后,新任领导者推举敢创新、有干劲、对财富有渴望的年轻人上位,一批少壮派管理者接替老将走上业务一号位。
据阿里公告,接任饿了么董事长的原本地生活集团CTO吴泽明、接任CEO的原蜂鸟配送负责人韩鎏均为80后,而高德的新任董事长和CEO也均为70后。
老将整合、梳理原有业务基础,年轻人借此闯出新的业务机会,变化看似顺理成章,但俞时代更注重自我调整的阿里本地生活,能否在新管理者手中焕发生机?
相比俞永福刚入主时,如今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抖音和美团要打一场「系统战争」,快手、小红书等都是强有力的搅局者;相较而言,阿里本地生活的管理者们虽然年轻,但也缺乏「打仗」的经验,他们能带得动阿里本地生活吗?
饿了么放弃雄心
被阿里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的饿了么,一度肩负起阿里挑战美团的重任。
收购案后不到四个月,饿了么率先启动「夏季战役」、半年后又发起「冬季战役」,重点聚焦消费者补贴和商家降佣,从市场和公关营销层面全力出击。
2018年10月,口碑与饿了么共同组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阿里全面整合本地生活到店与到家业务,时任阿里本地生活总裁王磊还提出经典的「六楼打二楼」理论,几乎要倾全力对决美团。
据Trustdata,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还是5(59%): 3(36%)。但战争打了一两年后,到2020年一季度,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对比却变成7(67.3%): 3(30.9%)。
份额不升反降,饿了么错在哪?
收购案之后,阿里和饿了么希望以迅速而激进的「烧钱补贴」打法,从美团手中抢回市场份额,但饿了么显然低估了内部整合的难度和外部竞争的残酷。
2019年后,饿了么经历过数次业务合并。2020年4月,饿了么的新零售业务被整合进同城零售事业群;2021年7月,饿了么所在的本地生活业务与高德、飞猪共同合并为生活服务板块。其中必然存在多次组织融合与分化的问题
2020年饿了么的一场内部会上,王磊曾对内表示:“当美团在2019年利用高频带流量,利用酒店、广告、医美做变现的时候,饿了么内部正在做融合。”
贻误战机乃兵家大忌。
另外,那句经典的「我们(饿了么)站在六楼了」,其设想正是饿了么融入阿里生态后,对接阿里的流量、零售体系,得到的资源支撑更强。
但在业务不断被拆分、整合后,饿了么得到的资源支持很有限、业务间的壁垒很高。据虎嗅2020年报道,饿了么的员工一度看不了阿里员工交流的内部社区「阿里味儿」。
虽然饿了么曾与蚂蚁集团尝试过流量打通,但让消费者能在支付宝里点外卖,还是难以抵御美团在到店、到家及本地零售领域的全方位进攻。
差距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2022年数据显示,美团的骑手数为624万,饿了么旗下的蜂鸟骑手仅为300万左右;据国联证券相关报告,2023年10月,饿了么商家版日均活跃用户为261.31万,美团外卖商家版则为488.61万,几乎是饿了么的1.87倍。
餐饮商家形成的「板结」、用户久而久之形成的消费习惯,仅仅靠资本补贴是难以动摇的,并且美团的资金储备雄厚、可以集中资源长打「消耗战」;但如果战线越拉越长,反而对饿了么更不利。
在一场失败的进击后,饿了么不再怀有「挑大梁、战美团」的雄心壮志。在互联网下行的大环境中,饿了么也放低姿态、认清现实,进入俞时代后以减亏增效为核心目标。
2022年二季度,饿了么首次实现单位经济效益转正。2023年起,饿了么开始专注在全国约40个重点城市城市重点投入、精准补贴;当年四季度,饿了么的亏损同比大幅收窄30%,超出市场预期。
除延续减亏增效战略外,饿了么目前的战略新方向是即时零售。去年三季度数据显示,以医药、鲜活、商超、酒饮、大百货五大重点细分行业为主,饿了么的非餐订单均取得双位数增长。
当下,即时零售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参与其中的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等各有优势。美团闪购能快速复用美团外卖的业务轮子,业务大底座稳固、上限更高;京东到家则基于京东对实体零售的布局,对接的商家资源同样丰富。
已然收缩资源、放弃雄心壮志的饿了么,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基础更深的即时零售对手中拼到前列,维持与调理将是饿了么接下来最主要的战略节奏。
高德的天花板
高调做事的饿了么之下,低调行军的高德却是阿里本地生活「全场最靓的仔」。
得益于俞永福接手后提出的「聚焦」战略,高德在2019年后坚持「做好一张地图」,相比于不断增加O2O业务的百度地图,用户体验明显更胜一筹。高德的日活用户也从最初的3000万增长至2021年的1亿以上,在去年国庆期间更是达到2.8亿的峰值。
用户量超越百度地图后,高德也不再局限于只做地图工具,逐步开始尝试本地生活业务,最初的突破口正是与地图导航高度相关的出行业务。
2020年,高德开始加大在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运营权重;2021年,高德的品牌升级为「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全面发力网约车业务。
为避开滴滴的锋芒,高德采取聚合模式,陆续接入200多家网约车平台,其中大多数是仅在地方运营的小规模网约车平台;借助聚合模式,高德打车得以在3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
2017年才推出聚合打车的高德,目前市场份额仅次于滴滴。据《晚点LatePost》,去年2月,高德聚合打车的日均单量超过800万单,仅次于APP恢复上架一个多月的滴滴。
以导航工具为核心,高德打出了网约车这一业务长板。当用户在高德搜索地点时,APP可以无缝衔接推荐网约车服务,而基于聚合模式的低成本扩张,加之滴滴遭遇的黑天鹅事件,高德成为了网约车市场难以撼动的第二名。
当然,高德也被阿里本地生活赋予了进入更大市场的重任。
2023年3月,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到店业务口碑与高德正式合并,随后高德便推出星巴克咖啡「沿街取」服务,自驾用户在高德下单星巴克后,开车途径门店时可以直接在路边取咖啡、无需再下车。
依托于高德过亿的活跃用户体量,阿里将到店业务嵌入高德APP中,希望借助导航工具的流量带动到店业务,也为高德地图增加交易量、提升GMV。
早在2021年,俞永福就表示「地图是整个现实世界最好的载体」,他希望高德能做到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让用户不仅在地图上加油充电,还会寻找美食目的地和预订酒店门票,成为本地生活的又一超级APP。
高德正在沿着俞永福当初的设想去发展,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高德做打车、做咖啡沿街取,都是基于导航工具属性衍生出的强相关业务,但地图APP的数据留存很浅,用户搜索到定位、确认好导航路线后,这次交互行为基本结束,用户不会再单独花时间去体验工具APP内的其他服务。
即使网约车服务让用户产生交易行为,但高德若想低频带高频,依托出行业务反攻商家、消费者积累更深厚的餐饮服务,依然很难成功。
滴滴当年也曾尝试以网约车为核心构建电商和本地生活的版图,还在2018年推出外卖业务、在2020年进军社区团购,但这些需要商品运营基础和供应链能力的新业务,反而暴露出滴滴的短板,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既然低频难以带动高频,高德在推出「沿街取」后,暂时还未推出其他到店服务,关键在于高德做本地生活的业务天花板不可能太高,一旦脱离导航和出行的核心、激进探索太多没有高相关性的业务,失败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自身天花板不高的高德,在本地生活领域还得低调前行。
飞猪再折腾
从阿里内部长出来的飞猪,似乎总是走在「自我折腾」的路上。
2014年,阿里在美上市,并将「全球化」明确为集团战略之一。两年后,阿里旅行正式升级为「飞猪」,宣布未来20年的战略关键词是「全球游」。
服务于阿里彼时的全球化战略,飞猪疏于开发境内酒旅市场,这让竞争对手有了「可乘之机」,比如美团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大力签约低星级和经济型酒店,在2019年成为国内酒店间夜量第一名。
另据浙商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美团酒店间夜量市场份额约为52%,携程系为42%,飞猪仅有5%。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出境游不得不暂停,飞猪在新任CEO庄卓然的带领下更加重视国内酒旅市场么;再到2022年的组织架构调整,飞猪明确将为未来独立面对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飞猪逐渐寻求独立于阿里之外发展,但战略思路依然带着浓浓的「阿里味儿」,尤其是飞猪一直坚持类传统电商的OTP模式,相当于飞猪只做酒旅的信息撮合平台,一端连接消费者,另一端由航司、酒店等供应商在平台开店,飞猪从中赚取交易佣金。
2023年,庄卓然还表示希望飞猪做旅游市场的“安卓”,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有更多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比价,获得最高的性价比。
但设想归设想,现实却大相径庭。
以携程为代表的酒旅OTA模式虽然运营成本较高,但平台更重视履约和运营,对供应商的约束和话语权更高;飞猪的OTP模式虽然成本更低,但对酒旅最重要的线下交付环节缺乏掌控力。
酒旅产品不及实物电商的标准化,用户下单后到店交付、享受服务的过程比交易完成本身更重要,其中的细节差异就会导致消费者产生不同的体验落差。
专业人士指出,旅游业的消费端处于高度信息不对称的状况,用户决策周期和成本远超电商。履约环节中机票、酒店、景区、线路等每个环节都有数十种种服务场景,每个品类都是一个小淘宝,平台想做统一标准化运营的难度很大。
消费者总是用脚投票,商业模式的差异、对履约体验重视程度的差别、消费习惯积累的深浅不同,最终导致各平台的用户体量差距悬殊。
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携程月活用户约为5989.03万;携程系的去哪儿排名次席,平均月活为3486.61万;飞猪排在第三,月活用户仅为1824.36万。
一路折腾却一路落后,飞猪不得不调整战略,更加重视自营产品和服务的运营,近两年阿里也陆续增持或投资传统旅行社、旅游分销科技服务商等供应链企业,为飞猪的发展提供助力。
但过去折腾欠下的「学费」,飞猪还得慢慢补。
今年3月,携程在直播间推广日本京都威斯汀酒店的套餐价,而飞猪几乎同一时间针对该酒店开启比价,其叠加部分优惠券后的「攻城价」可以做到1249元/晚,明显低于携程的券后价1360元/晚。
但随后,京都威斯汀酒店官方发布声明称:飞猪所售的1249-1519元京都威斯汀酒店住宿产品未经官方授权,现已停止飞猪订单核销。
一场贴身肉搏的价格战却闹成乌龙事件,本质在于飞猪所提供的产品是否能真正做到合理合规的性价比、真正让消费者享受优惠,这考验飞猪的服务、运营和供应链等整体能力,而非利用所谓的「攻城价」做营销噱头。
如今,飞猪已经被划为阿里「N」系列的外部子业务之一,这意味着他将更加彻底地独立于集团体系、完全自负盈亏,但经历过去一系列业务反复后,未来面对竞争环境更复杂的酒旅市场,飞猪的盈利和发展压力会越来越大。
本地生活的竞争激烈又残酷
当下本地生活的竞争格局,已经与阿里收购饿了么时完全不同。
无论饿了么或高德,阿里本地生活的基本盘都由外部收购的公司组合而成,与阿里集团的融合与打通本就是一道难题。飞猪虽然是从内部孵化,但一直以来都处于边缘地位,无法与携程和美团酒旅得到的资源支持相提并论。
延续阿里一直以来的投资风格,外部并购的公司但往往要为集团的宏观战略服务,包括给核心电商业务导流、与核心电商进行业务协同等,这一定程度限制了各自业务的独立发展。
阿里大拆分之后,本地生活集团在自负盈亏的同时可以灵活经营和发展,但在本地生活竞争愈发激烈之际,饿了么、高德得到的资源支持将极为有限。
资源投入的限制并不利于阿里本地生活参与竞争。
短视频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本地生活战场的重要力量。据快手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超过25倍,日均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近40倍。
最强竞对是流量规模更庞大的抖音,其崛起之势更是让美团感到巨大威胁,美团内部认为:对手在变强,过去美团打败的对手都有弱项,现在都是全能选手。
抖音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增长256%,门店共覆盖超过370座城市。另据海通国际研报,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 GTV(总交易额)已经约占美团的三分之一,接近2000亿元。
抖音增长势头迅猛,美团同样积极应战,不仅持续推出美团直播、特价团购等新产品对标抖音,更是大幅调整组织架构,力出一孔、全面整合核心资源以应对外部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今年2月,美团整合平台、到店、到家、基础研发,由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全面负责,相当于美团唯二的两大事业群以及三个平台(美团平台、智慧交通平台、基础研发平台)中最重要的两个均由一人领导;两个月后,美团将平台、到店、到家、基础研发整合成立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王莆中出任CEO,权力再一步提升。
美团全倾集团资源以防守商业护城河;抖音将电商、本地生活视为短视频之外最重要的业务增长曲线,资源投入同样巨大。
反观阿里,集团「一拆六」后,阿里体系的资源几乎全部向淘天集中,这也是阿里为守住电商市场地位、适应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而本地生活集团的增长显然不是当下最紧要的战略目标。
目前,本地生活集团不能再依赖淘天的内部支持,并且没有明确的独立上市计划,在各集团自负盈亏的大背景下,阿里本地生活未来的主要目标仍是降本增效、优化盈利。
俞永福曾认为,本地生活是一场「不激烈但很残酷」的竞赛。不激烈是因为选手数量不多,残酷是因为没有一招制胜的方法。但今天,本地生活行业入局者众,不同对手从不同维度发力,对阿里本地生活的市场份额进行挤压,竞争同样残酷。
在这场「激烈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阿里本地生活还能守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