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如何隆重纪念国际劳动节

图片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陕甘宁边区政府着力改善工人生产生活境遇,并在每年5月1日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国际劳动节。在抗日救国的大背景下,“五一”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的旗帜,也是号召全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斗动员、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斗争的纪念日。
“不会让人欺辱我们”——
1938年4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成立。到1939年5月,全边区95%的工人加入工会。边区政府还取消了一切包工制和行会现象,使工人在生活上有了改善、政治上有了自由。
经济方面,各业工人的工资有显著提高,如煤矿工人的工资提高了25%,制造工人和一般店员工人的工资增加了15%至20%,手艺工人的工资增加了20%左右。
政治方面,工人在边区政府的鼓励和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广泛发扬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工厂的主人。在边区印刷厂、兵工厂,上至厂长、下至管理员都是工人,厂长和工人一样参加生产,工人自己组织合作社,发展手工业。
劳动保护方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做六天工休息一天。冬天天气寒冷时,工人住房所用煤炭由厂方供给;粮食涨价时,工人的给养费用也随之提高。女工取得和男工同等地位,在工作时间、工资等方面实现同工同酬。
边区政府成立后,工人拥有了受教育权。工作不忙时,可进夜校念书。新华化工厂工人程肇继通过三年学习即成为一名熟练工,原因就是工厂有业务学习的规定,学理与实践相结合,让他的技术进步甚快。
“五一”来临前,政府还会派专人到工厂检查生产设施。各工厂工会和资方签订的集体合同、各个城市及乡村工人同雇主签订的劳动合同,政府也会派人去检查执行情况。工人如认为需要改订,政府会协助工会重新签订;若厂方或雇主不执行合同条款,将受到制裁,工会也要进行改选。
张鸿发是一名在边区内外往来、工作的土石工人。他总结,边区比其他地方好的原因有四:一是有工可做,二是待遇优厚,三是有工会负责,四是代表工人利益的共产党“不会让人欺辱我们”。
“我也好像在前方”——
1942年5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当着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及中国抗战进入严重阶段之时,‘五一’的纪念更应当与反对国际法西斯的野蛮,反对日寇的侵略斗争结合起来!”
在抗日救国的感召下,工人积极参加抗战动员,还健全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抗日自卫军,在边区政府领导下保卫家乡、保卫西北、保卫全中国。
生产战线上,工人努力提高生产,供给前方战士抗敌。财政厅被服厂工人苏常德说:“我替战士做衣,心底真有无限的高兴。当我做成一件衣服后,就想到它会披在保卫边区的战士身上,我也好像在前方哩。”
“五一”劳动节正值春耕时期,工友们都是先把抗日军属的田耕种好,再顾其他的事。抗日军属的家庭生活物资不足时,工友们会主动送水、送油、送柴火。
“大家都负有当家人的责任”——
1939年“五一”期间,边区各工厂举行生产学习大赛。工友们得到竞赛消息后踊跃应战,纷纷向各厂或各部门提出挑战书。到11月,各工厂都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在提高质量和节省原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此后的每年“五一”期间,边区都会开展大赛,以激发劳动热忱、增进生产。
在大生产运动中,边区政府还发起“赵占魁运动”,号召广大军民向劳动模范学习。在先锋模范的鼓舞下,边区各地和各工厂从1943年3月中旬就开始开展生产竞赛,努力以新的生产纪录和新的劳动态度来庆祝“五一”。
比如,振华纸厂从3月起改进生产原料,纸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该厂工人介绍,过去有些工人偷工减料,书报印出看不清楚,造成党和政府在政治宣传上的损失。现在努力改进技术、提高质量,用实际行动纪念“五一”。
为保证前方将士尽早换上单衣,军需被服厂职工决定在“五一”前完成全部单衣制作。为此,厂方注意调剂工人生活,杀猪添菜,改善伙食。军需制药厂也订出了生产突击计划,力争在“五一”前精制药棉600斤至700斤、纱布100磅、药物150磅。
1943年5月1日,朱德同志在延安纪念“五一”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工厂是“抗日政府的工厂”,所有职工同志要把工厂看成自己的事业一样来加以经营爱护,用革命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工作。“全厂职工,从厂长到工人,上上下下,大家都负有当家人的责任,把这份革命的家务搞好。”
同时,边区总工会要求各工厂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实行经济核算,反对贪污浪费,以达到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到1944年“五一”前夕,边区工厂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工人在劳动态度上更是有了惊人的进步。以此为基础,边区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打破了经济封锁威胁,基本实现了主要必需品的自给自足。
(作者: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