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设计能有多美?一起走近“最美的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6日讯(记者叶飞艳)书籍设计是书籍美学的灵魂。4月26日,周晨、张志奇、张悟静等3名“世界最美的书”奖项获得者在武汉中心书城讲述书籍艺术设计背后的故事,与读者一道感受书籍的美学表达。
图片
全国书籍设计艺术特展正在武汉中心书城8楼的江汉书院展出。记者叶飞艳 摄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审、艺术出版中心主任周晨现场分享了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的《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中国最美的书”《北桥船拳》和最新出版的新书《周庄身世》三部图书。无论是《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磨得“掉渣”的书边、通过中国古代的民间数字系统“苏州码子”呈现的书本页码,还是《北桥船拳》以草席为原材料的封面,都充满了乡土情怀。周晨的书籍设计在“有情”“有意”上用力传递着乡愁,传递有温度的阅读,展示书籍的物化之美。“希望通过书籍设计艺术还原江南地域文化特征,传达直抵人心的江南味道。”周晨说,“纸书塑乡愁,纸书述乡愁。纸质书籍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性其实已经被取代,可以说物化之美正在超越其功能性。”
图片
周晨和读者分享书籍设计的故事。记者叶飞艳 摄
“书籍是一种古老的信息的记录和传递方式,当下也并不会被淘汰。”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师张志奇认为书籍设计是一项十分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并乐在其中。“我设计的出发点是想让读者获得舒适而愉快的阅读体验,创作的过程往往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发现。”在张志奇看来,我国优秀的书籍设计首先会具有中国汉字文化的文化特征,其次有较强的东方视觉语言,而且内容本身和视觉的设计语言表达可以完美契合。“希望中国编排有更多视觉特征能够被发现。”他说。
图片
张志奇设计的书籍作品。记者叶飞艳 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美术编辑张悟静从事书籍设计工作近11年,一直深耕于建筑类书籍的设计。他告诉记者,自己希望读者能从书籍中既感受到其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又能在阅读体验、纸张触感等方面获得现代设计带来的美感。最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读者,发挥书籍的社会效益。在张悟静的《园冶注释》等作品中并没有高端繁复的工艺,更多的是来自他在图文内容与选材上下的功夫,以此增加阅读价值。
图片
近半数展品敞开式展览。记者叶飞艳 摄
“世界最美的书”什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正在武汉中心书城8楼的江汉书院展出的全国书籍设计艺术特展上大饱眼福。记者了解到,该展由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指导,武汉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首次在武汉展出,汇聚了全国200多家出版社各类获奖作品400余件。主体部分为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作品,含佳作和优秀作品350余件,分为社科、艺术、文学、科技、教育、儿童、民族、插图、信息设计和印刷等。包括40余种获评“中国·最美的书”,其中,张志伟设计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上、下)、张志奇设计的《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曲闵民&蒋茜设计的《水:王牧羽作品集》和尹琳琳设计的《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4种图书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这代表了中国书籍设计师的最高水平,也是当今世界书籍设计艺术的最高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的近半数展品不是展示在橱窗中,敞开式展示让观众可以现场一页页触摸、翻阅,感受书籍设计内在的“五感之美”,细品“纸上风景”。
【编辑:赵可】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