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记》里的“中式妈妈”何赛飞,本身就是风骨惊艳的亦舒女郎

2023年春晚上,一首《是妈妈是女儿》唱出了母女之间复杂而温柔的代际关系。在刚刚完结的亦舒剧《承欢记》里,杨紫何赛飞又唱着这首歌,演绎出了中国式母女真实的冲突与依恋、曲折与慰藉。在剧中,饰演女主妈妈的何赛飞把传统中式妈妈的偏执、隐忍、强势、深情都演活了。她可以卑微委屈地过苦日子,却不能让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她所有的不堪和不体面,都只是为了女儿能过上比自己更加幸福的生活。
何赛飞的演绎,让《承欢记》中的看点不只有杨紫和许凯甜甜的双强爱情,更有温暖熨帖的母女亲情。剧还没播完,#何赛飞抓住了刘婉玉的灵魂#这一话题就被刷上了微博热搜。何赛飞真正地抓住了亦舒笔下这位名叫刘婉玉的母亲的一缕执念,让这个并不完美的角色情真动人、落地生花。
图片
何赛飞饰演的刘婉玉,是中国式妈妈的缩影
《承欢记》里的刘婉玉,是一个不怎么讨喜,但也让人讨厌不起来的角色。
一方面,她很强势。她干涉女儿的想法、无视女儿的隐私、始终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女儿的生活。剧中的刘婉玉还十分虚荣物质,她一开始阻挠女儿与男友约会,但知道了女儿男友是富二代后又立刻殷勤地撮合两人。
图片
另一方面,她又确实爱女儿如生命。她对女儿无条件地袒护,女儿受了委屈就是她的天塌了。她的市侩和伧俗都只源自出身的低微和眼界的狭隘,但她爱女儿的心不比旁人少一分。然而,正是因为她没眼界、没见识,所以才总是以“为女儿好”的心意,做出让女儿左右为难的事。
图片
在原著里,亦舒这样描写承欢注视母亲时的心情:
图片
这样的刘婉玉,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熟悉的母亲形象。她曾经年轻过、漂亮过,但最终还是步入了粗糙困窘的生活之中,为孩子、为丈夫操劳到老、到死。她的尖酸刻薄、强势蛮横,都是她在生活里砥砺出的茧,是她无法逃避的岁月的印痕。
图片
如果我们愿意再多注视母亲一会儿,愿意再多了解她一些,我们就能轻轻剥开这层坚硬的茧,看到她柔软的内心——即便时光已经把她冲刷成了老态的妇人,但她对我们的爱从未改变。
图片
其实真的很想顶锅盖说一句,何赛飞老师太美太优雅了!以至于光看剧照都觉得她和刘婉玉不太贴脸……因为《承欢记》原著里的刘婉玉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微胖、沧桑、甚至不那么好看的主妇和母亲形象,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里被搓磨得暗淡无光。而何赛飞真的是站在那里好像整个人都在发光一样。但是何赛飞老师的演技又实在太好了,直接掩盖了外型上微妙的错位感,而让观众笃信,她就是刘婉玉本人。
图片
剧里的亦舒女配,剧外的亦舒女郎
在这部亦舒剧里,何赛飞饰演的是配角。但剧外的何赛飞,却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亦舒女郎”。她的人生完美契合亦舒笔下女主角们的标准:美丽、聪明、独立、要强,既有豁出来沉下去的果敢与韧劲儿,也有自珍自在的赤诚和恣意。
何赛飞出生于浙江舟山,在年幼时父母离异,她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女俩的生活十分贫寒清苦,父亲始终在外奔波打工,而何赛飞从6岁起就开始自己做饭、操持家务。艰辛困苦的童年成为了她人生的第一遭历练,打下了她上进要强、理性独立的性格底色。
图片
尽管家境拮据,但父亲一直想让何赛飞有一技之长,这样就不用窝在农村等着嫁人,而是可以自给自足、安身立命。在父亲的教导和培养下,何赛飞深谙自立的重要性。她虽没有先天的基础,却有后天的勤奋;她依次学会了乐器和越剧,并得以进入浙江岱山剧团,只用了一年,她就获得了出演大戏《终生大事》女主角的机会,从此崭露头角。后来,何赛飞又被选进了小百花越剧团,成为了台柱子。1984年,越剧电影《五女拜寿》选中了何赛飞出演,从此打开了她的演艺之路。
图片
《五女拜寿》里,何赛飞饰演翠云
在那之后,她相继出演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三姨太梅珊、《红粉》中的小萼、《风月》中的姐姐秀仪,《敌后特工队》中的小红云……角色千人万面,但何赛飞的认真与郑重一以贯之。为了演好京剧名伶梅珊,越剧出身的她日夜苦练京剧;为了演好大鼓演员小红云,她反复练习“含灯大鼓”,即用嘴含住点着蜡烛的灯架同时演唱曲调。对一个角色,她都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即便是与巩俐、刘晓庆、张国荣这些名演员同台飙戏,也完全不逊色。
图片
《敌后武工队》中,何赛飞饰演小红云
在电影届大放异彩后,何赛飞又接触到了电视剧,所演的部部是经典。一部史诗般的《大宅门》成就了许多不朽角色,其中就包括何赛飞饰演的名妓杨九红,敢爱敢恨、有勇有谋,却被吃人的旧社会逐渐吞噬,有多美丽就有多凄苦。在何赛飞的诠释下,杨九红成为了剧中除白文氏和白景琦之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同时,也因为何赛飞对于梅珊、杨九红此类美艳且复杂角色的塑造过于成功,她获得了“姨太太专业户”的外号。
图片
《大宅门》中,何赛飞饰演泼辣悲情的杨九红
后来,她又陆续演出了《孝庄秘史》里的海兰珠、《血色残阳》中的雅芝等等经典角色。在拍戏时,何赛飞曾多次因认真投入而受伤,有导演说她“长着一张‘资产阶级’的脸,却比保姆还能干”。这股为了事业全心投入的狠与韧也成就了何赛飞,凡是她的表演,总能博得众人的交口称赞。
图片
《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夸赞何赛飞
尽管在影视圈里早已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何赛飞却始终未忘初心。她一直记得自己是一名戏曲演员,始终到处奔走,为越剧培养流派传人,为孩子们上公益课,并一直在参与越剧的演出。正是因为这份对戏曲的珍视,才会有她为收入微薄的基层曲艺工作者怒而直言的名场面。
图片
何赛飞在戏曲节目上声援曲艺工作者
最近,何赛飞凭借电影《追月》获得了金鸡奖影后。年逾60的她,穿着自己设计的漂亮戏服,操着依旧清亮的声音,笑靥如花地站在领奖台上挥起奖杯。讲到激动处时,何赛飞语带哽咽。她说:“我们(演员)这个职业很辛苦,有时候会伤身体,有时候会伤心,影响我们的健康……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继续辛苦,继续受苦。我情愿少活几年,我也多想创作一点角色奉献给大家。”
图片
何赛飞在金鸡奖上发表感言
由于《追月》尚未上映,刚刚完结的亦舒剧《承欢记》,就是我们能看到的何赛飞的最新作品。在《承欢记》里,何赛飞不再是昔日明眸皓齿的越剧小花旦,不再是敢爱敢恨的美艳姨太太,而是让我们看到了她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普通母亲形象。尽管在剧中她只是配角,但在剧外,演得漂亮、活得漂亮也长得漂亮的她,才是最贴近“亦舒女郎”内核的那个人。
图片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何赛飞饰演叛逆多情的三姨太梅珊
20年前的琼瑶热,20年后的亦舒潮
如今《承欢记》虽然已经完结,但热度不减。20年前的大热门剧还是缠绵婉转的琼瑶剧,到了如今,以自立自强为内核的亦舒剧显然已经成为了主流。在内地,亦舒曾两次走入过大众的视线。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但那时亦舒的关注度明显不如琼瑶。第二次就是当代,从《我的前半生》到《流金岁月》,再到《承欢记》,亦舒作品改编的剧部部是爆款。无知无觉中,这一股“亦舒热”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
图片
从琼瑶的情爱到亦舒的姿态,是整个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缓慢转型和成长的缩影。亦舒的哥哥倪匡曾说:“亦舒的小说,是极佳的文学作品。她的小说中社会意识之浓,比起一般枯燥乏味、名词堆砌、美其名曰严肃文学、自命正宗的那些作品来,不知真实强烈多少。”
诚然,亦舒的作品虽然专写女性,但却并不过多着墨于浪漫悱恻的爱情故事,反而专注描写那些聪明自我、果敢洒脱、富有野心和欲望的都市女性。亦舒笔下的女性角色们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她们重视个人价值超过一切,对情爱并不抱有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笃定地相信自助自渡才是唯一的出路。
图片
小说《城市故事》里,亦舒强调:“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在《胭脂》里,亦舒又这样写道:“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这样一段话放在20年前,或许与当时偶像剧、琼瑶戏当道的文化主流格格不入。但在20年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女性受教育水平和资产能力的提升,琼瑶式的情爱至上早已成为陈旧价值观的一部分。王宝钏成了“挖野菜”的反面教材,许沁的“白粥论”引发全网群嘲,而始终注重刻画独立、自我、充满个性女性形象的亦舒却引起了越来越多女性的共鸣。
《承欢记》剧版对原著的改编,多了一处麦承欢帮妈妈实现戏曲表演的梦想的桥段,这是比原著更多的一份温暖与慰藉。当刘婉玉穿上戏服,笑意盈盈地唱出自己最爱的曲调的那一刻,台上的母亲和台下的女儿,共同完成了自我的探索与重建。
图片
当然,亦舒的作品本身也存在许多局限性。例如她的作品以输出人性观念见长,但在具体情节上的处理却较弱,许多情节往往一笔带过;加上她本身家世不错、生活考究,因此不太了解真正的普通人需要面对的残酷生活真相,在描写女主角如何奋斗时,难免有脱离真实生活的悬浮感。但瑕不掩瑜,艺术作品清醒独立的内核是能够跨越时空,精准踩中当下时代脉搏的。就如同这部《承欢记》,不管是剧内阳光向上的麦承欢,还是剧外通透独立的何赛飞,都是亦舒女郎卓然风骨的一种体现。无论何时,自珍自强的亦舒女郎精神永不过时。
图片
结语
《承欢记》的大火,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不同、更加可塑的紫妹,同时也让老戏骨何赛飞再次回归我们的视线。岁月从不败美人,撷来芳华成至真。祝福何赛飞老师一直自在自如地美丽和闪耀下去,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都拥有“亦舒女郎”的清醒心灵和坚韧底色,用独立果敢的姿态,拥抱更加快意的美好人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