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穿越到几十年前的杭州,看到这些展品,你的DNA动了吗?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特展来了

4月29日,“百万收藏:一座博物馆收藏一座城”特展将在杭州博物馆南馆临展厅开展。展览免费开放参观,持续至10月9日。
粮道山18号,吴山脚下的杭州博物馆,隐于热闹的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是了解杭州城历史变迁的好去处。
2021年,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时,正式开启了“百万收藏”计划。以“大杭州”为视野,积极征集、收藏与展示反映近现代以来杭州城市建设变迁、工业文化发展、生活方式转变等相关的时代物证。
截至今年4月20日,已经进行了五期征集活动,共计征集藏品1562套8878件,包括票证、照片、文献、家具、日用品等品类。橙柿互动作为媒体合作平台,从首期开始持续开放征集通道,不少橙友家里的“宝贝”都被杭博入选收藏。
图片
图片
这次特展,大部分展品来源于“百万收藏”计划中的市民捐赠,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博物馆影响一座城。”杭州博物馆馆长王英翔馆长向每一位杭州市民发出邀请,“这是一场可能每个杭州人都会想看的展览,无论是新杭州人还是老杭州。” 
434件/套展品
回溯杭州75年来的城市变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杭州解放75周年,展览以1949年5月3日的“杭州解放日”为起点,讲述至2024年5月3日的杭州“城市记忆”。
1949 年 5 月 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 21 军从余杭向杭州进发,攻占钱塘江大桥,进入杭州市区,凌晨三点钟,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它向全国人民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杭州解放!”至 5 月 29 日,杭州地区各县全部获得解放。从此,杭州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图片
2021 年 5 月 3 日,杭州推出首个“杭州市民日”,成为杭州人的专属节日。由都市快报摄影记者拍摄的首个杭州市民日现场照片,也在展览中呈现。
从1949年至2024年,展览通过甄选代表群众集体记忆的“100件标志性事件”、广泛征集“见证物”,与市民一起讲述普通人民生活点点滴滴的改变,进而以杭州为缩影,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展览分为十个单元:“荣耀的日子”“那年江畔”“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到杭州的第一站”“时代在召唤”“在希望的田野上”“快来看‘明珠’”“梦想天堂”“I LOVE Hangzhou”“乘‘数’而上”,分别对应杭州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出434件/套展品,大部分来源于“百万收藏”计划中的市民捐赠。这些展品关联着城市、社区、家庭及个人的故事,体现了“在地性”与“广泛性”,是杭州“城市记忆”的生动演绎,也是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活化利用博物馆收藏,讲好城市故事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展览策划前期借鉴“参与式博物馆”理念,贯彻公众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原则,举办多次公共策展人研讨会。邀请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杭州人参与甄选1949-2024年来反映杭州城市变迁、凝聚市民集体记忆的“标志性事件”,并让场景设计、素材拣选等更贴近市民生活,强调一种持续不断的生成状态与活动组织等阶段性成果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确保以城市故事为主公众的参与。
展览期间,还将配套策划“讲述一座城”“见证一座城”“走读一座城”系列主题活动,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既让观众在体验中感受岁月变迁,又引导公众更好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更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搭建老杭州布景
沉浸式穿越到了当年的杭州
展览现场搭建了不少老杭州布景的打卡点,让大家可以沉浸式穿越到那个年代的杭州。
比如展览序厅的城站火车站,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建设的火车站,杭州城内的火车站原是1909年建成使用的清泰门站,次年迁移至城内,改称“杭州站”。因是城内之站,故被称为“城站”。
图片
进入展厅,循环播放着“80后”小学时做的“眼保健操”和“时代在召唤”广播体操的音乐,真的是时代在召唤,瞬间让人穿越到20世纪90年代,面前是一间小学教室,课桌、投影仪幻灯片上,是一道抛物线题,你还会解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场搭了一个老底子的商店柜台,模拟的是杭州解放路百货,它的前身为诞生于1918年的浙江省商品陈列馆,位于杭州主要商业街之一的解放路上。1958年更名为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成为几代人购物的记忆。
里面摆着的各类商品,相信老杭州们的DNA又要动了。老式热水瓶、搪瓷杯、西湖牌肥皂……你家里是不是都有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有杭州钢铁厂,现场还原了杭钢的公共浴室、食堂、生产车间等。杭州钢铁厂创建于1957年,1958年2月和5月,杭钢第一座高炉和转炉分别建成投产,结束了浙江没有钢铁的历史,解决了浙江经济发展中铁、钢供应严重不足突出矛盾。在展览中,以杭州钢铁厂的生产画面为场景,成为杭州工业化的一个缩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很多杭州人都乘过的“151路”公交车,也来到了现场。1961年,杭州市区第一条无轨电车线通车,线路为城站至拱宸桥,编码是1路,全长12.5公里,车型为西湖牌。1988年,51路按照公交线路编码国际排列改名为151路,一直沿用至今。这辆车上,观众可以走上车拍照、打卡。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厅里,还搭建了一个“登月小火箭”,是根据20世纪80年代杭州青少年宫登月火箭仿制,曾是很多80后杭州人的童年记忆。
图片
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胜利剧院场景,始建于1934年,原为“联华大戏院”,1950年更名为“浙江胜利剧院”,是浙江省内历史悠久,在原址保存完整的省级专业剧院。2018年,列入杭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西湖游船也是大家的共同记忆。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第41个世界遗产项目。这里展出的是西湖上使用过的游船。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画报》上,曾刊登了西湖游船的影像,成为当时人们想象西湖的素材。
图片
这里有一段段温情脉脉的岁月往事,是杭州发展 75 年的纪实。来到这里,你会一秒穿越到几十年前的杭州。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明天收藏今天,为城市收藏记忆,你会去现场打卡吗?
重点展品抢先看
20世纪60年代越南漆器
图片
浙江麻纺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杭州新建的第一家大型麻纺织国营工厂。1962年2月至1965年6月,受国家纺织工业部委派,由浙江麻纺织厂专家组成的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赴越南负责援建河内三八纺织厂建设。1965年,顺利开工投产。这组漆器是1965年越南所赠,共计10件,其中一件用汉文记述了援建的前后。
20世纪60年代寿崇德《新安江水电站》等速写
图片
寿崇德1927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44年考入位于重庆的正则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毕业后,先后在诸暨同文中学、浙江省立金华师范学校、严州中学任教。后长期在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任教,并担任副校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务。从1953年开始,寿崇德每年都去建德各地采风,留下了近千幅写生稿和水彩画稿。1957年,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开始建设。寿崇德多次到工地观摩写生,被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和秀丽多姿的铜官峡谷所感染。这组速写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西湖牌”系列商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展览有一部分带有“西湖牌”字样的展品,如西湖牌电视机、相机、缝纫机、闹钟、热水瓶、竹筷等,这些曾经被摆在餐厅、客厅、厨房的各类用品,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湖牌电视是由西湖电子集团在80年代生产的电视产品,1978年的西湖电视机厂已经有500名工人,是当时全省工人数量比较多的企业。2012年,西湖电子集团退出传统的电视机产业,西湖牌电视机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陈子雄成绩单奖状一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组是杭州市民陈子雄从小学到大学的成绩单、毕业证、奖状、毕业照一批。陈先生是杭四中第一届毕业生。创建于1899年,经历了杭州府中学堂、浙江官立第一中学、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浙江省立杭州初级中学(联初)、杭州第一初级中学等名称变更,1955年正式定名为杭州第四中学。
老城站的琉璃瓦
图片
1937年10月,日军对“杭州城站”进行了两次轰炸,大部分站房被炸毁。1937年12月,日本井上岗部队对沪杭铁路实行军管。杭州城站后经修复,再搭出临时棚才勉强维持运营。出于各界爱国群众的压力,考虑重建杭州站。杭州站重建于1941年开工,1942年竣工。这一建筑一直沿用到1997年。本次展出的琉璃瓦就是20世纪40年代城站的建筑构件,成为城站变迁的实物见证。
其他展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品图片由杭州博物馆提供
“百万收藏”计划还在持续
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还在继续进行中,在展览现场,有几个展示区域写着“虚位以待”,期待你的“城市记忆”出现在这次展览中。
发帖晒物件为初选阶段,后续将由杭州博物馆组织专家鉴定橙友们上传的“宝贝”,最终入选的老物件,将有机会进入展厅展出,并作为博物馆永久收藏。
发帖截止时间:5月30日中午12:00。
48
图片
橙柿书画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