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手抄论文,未必是刁难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图片
微信公众号截图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引发热议。
“晚安华师”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此事,称“手抄本科毕业论文,是我校文学院长期以来的传统”,网络上关于“学院用手抄毕业论文威胁学生毕业”“手抄毕业论文与师范认证、教学评估绑定”等说法不实。目前已对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进行优化调整。
手抄论文很罕见,但要说学校成心刁难,恐怕不是事实,学校为什么为难自己的学生,动机是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难道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从新闻中可以看出,这并非是学校心血来潮的一时之举,而是长期行为,是学院的一项传统,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学校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的用意。手抄论文的本意应该是让学生体会书写的意义,这毋庸置疑。
有学生认为手抄是一种落后的输入方式,既没有必要也浪费时间。的确,在信息化时代,有那么多便捷的输入方式,手抄从书写效率上说完全没有优势。但也因为大家习惯于电脑打字、语音输入,所以往往荒废了手感模糊了记忆。提笔忘字,只会拼读不会写,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很多人养成了对手机电脑的过度依赖,生疏了与文字的亲切感。手抄论文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激活记忆的方式,将毕业论文这样的人生大事打上传承的烙印,提醒学生们勿忘初心。
保留一份对文字的亲切感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正是很多大学仍然保留在手写录取通知书的原因。手写更是一种态度,明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文字更好地传承下去,作为中文教育机构,教育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播发扬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多年来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热情追捧。一节课下来,要写满8块板书,难道她不知道写板书累,不知道PPT的方便快捷?如刘晓芬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坚持用一种笨办法亲近传统文化,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承文化,而他们更希望学生能体会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我们每每惊叹于一些学术泰斗留下的墨宝,他们一丝不苟的书写里透着认真和执着。论文是会被长期保留并可供学弟学妹们学习借鉴的,我想若干年后,当这样一份精心制作的书写论文展示在学弟学妹面前时,前辈们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学校学风跃然纸上,一定会给他们不一样的启迪和震撼。
当然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避免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学生对于这一点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比如网帖称,“抄写要求”包括,抄写的特定格式纸张需要学生自行打印,每页400字,起码需要30+张纸,抄写的笔出水不能太粗等。市场上那么多现成的格式纸又便宜好用,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打印固定格式的纸张?没有必要整齐划一,统一格式、统一大小。
是不是一定要用手抄论文这种方式,也可以探讨。如果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不妨将功夫用在平时,多布置一些书法作业,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目前,学院已经对之前的做法作出优化调整,不妨看看优化以后的效果,再评估要不要坚持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