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做好一件好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一群杭州程序员,建了一个天文台

余杭百丈镇中心小学的后山上,不知何时,多了三个并排坐的可伸缩组合的集装箱。
谁能想到这居然是一个智能天文台?还是全国首个的那种。
图片
图片
这是一群杭州程序员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建造的“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昨天下午,天文台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个具备无线电教学、卫星云图接收、中国空间站及卫星高精度观测、行星成像、深空拍摄、流星监测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公益科普实践基地。
图片
程序员和天文台,这缘分是怎么来的? 
天方夜谭的想法
曹林,是来自阿里云的“普通”程序员。
“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前的一些支教活动,那时候我发现乡村不缺通识教育,而是缺航空航天科普。于是便发起了‘向天空出发’公益幸福团,去到全国各地,给小朋友们讲天空的故事。”曹林说。
这些年,曹林和他的公益幸福团的足迹遍布了全国近20个地区,带着孩子们发射自制气象探空火箭、直播国产大飞机……团队成员们被小朋友们称为“火箭叔叔”。
图片
去年,四川省泸定中学的孩子们向“火箭叔叔”提出了一个新的梦想,希望能够亲眼看到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于是,公益幸福团再一次“向天空出发”。团队的成员们自主研发了一套能自动追踪并拍摄中国空间站的智能化设备,成功和孩子们一起拍下中国空间站的珍贵影像。
“团队一直在探索如何以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方式在乡村地区进行航空航天科普教育。这个项目结束以后,我们觉得要服务更多的乡村小朋友,需要一个固定的基地。”曹林说,“建一个天文台的想法,就在脑子里冒了出来,而且挥之不去。”
曹林没想到的是,这个天方夜谭的想法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全世界都会帮你
雷斌,“向天空出发”公益幸福团的顶梁柱之一。
“一般是曹林负责仰望星空,我负责脚踏实地。”雷斌说刚听到“建一个天文台的想法”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的同时,已经开始发愁如何实现了。
他们尝试着和相关部门联系,没想到真的得到余杭区委统战部、民革余杭区基层委、阿里公益等各方的支持。2023年5月,曹林与雷斌正式发起了“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项目,还得到了更多身怀绝技的小伙伴们加入。在他们的规划里,这个天文台将融入AI技术,能让全国中小学生们体验到最前沿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
有了目标,大家开干。首先是选址,要适合天文观测、便于施工和管理、有当地村民的支持……经过大家的搜寻,最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场地——百丈镇中心小学的后山。
但是这群程序员们都没有搞过基建,连如何平整土地都成为了问题,就在这个时候,百丈镇站了出来。
“这么好的一个事情,这些年轻人也触发了我们的思考,要把乡村振兴变得更加星辰大海,我们决定支持他们。”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亲自拍板,为这个天方夜谭的想法平整了后山山头、铺上了崭新石板路,浇筑了水泥地面……
图片
2023年9月的时候,曹林发了一个朋友圈,配文是“一个月前,我们说要造一个公益天文台,有人说太疯狂了,如今土地已经平整好,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即将拔地而起,不由得想起一句老话,如果你想做一件好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图片
图片
天文台的背后有哪些力量呢?
除了曹林、雷斌、刘旭恒、赵培龙、樊嘉楠、张文涛、梁素婷、雷勇、张旭这群自称“普通”的程序员以外,有厂家零利润协助生产集装箱、建筑公司老总深更半夜上山来帮忙安装滑轨、天文爱好者们捐赠望远镜、相机等设备……
拍张太阳系的全家福
程序员们出品的天文台有什么本领?
天文台里已经摆满了各种设备,12寸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11寸的施卡望远镜,还有F2.0的8寸快镜,以及各种冷冻制冷相机,行星相机,还有一位数字人“沈括老师”。
“我们将航空航天科普和团队最擅长的AI领域进行结合,能够通过远程操作互动方式调动全国多个观测站点,实现分时使用和远程互享,开展智能化观测,并且有针对性的自动下发观测任务、自动采集分析数据、自动产出研究成果等。”雷斌说,“而且让整个操作容易上手,并且可以在任何可以联网的地方操作,再加上数字人沈括老师能够进行人机交互,做一些科普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
沈括天文台最简单的观测项目,普通人只需要学习半个小时,就可以上手操作。这也实现了程序员们当初的设想:即便没有老师在孩子们的身边,他们也能随时随地拍摄向往的星空。而且有了数字人老师的陪伴,科普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可贵的是,因为可以远程操作,天文台可以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孩子们。
图片
“今年,我们要带着百丈镇中心小学的小朋友们拍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说起未来的计划,曹林和雷斌滔滔不绝。
“要让天文台真正地、持续性地运营起来,服务于更多的老师和孩子们”“开展一些天文观测的活动,带动当地的文旅发展”“不断优化数字人,帮助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