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名家毛国伦的八十述怀作品展

潮新闻客户端 洪亮
海派名家毛国伦先生是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学员,是上海中国画院德艺双馨的画师代表。自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成立伊始,他的艺术历程便与画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图片
4月26日,“感悟丹青——毛国伦八十述怀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第一、第二展厅举行。展览分为“画院情缘一甲子”“艺田耕耘无辍时”“落墨思古圣先贤”“挥毫写今世春秋”“丹青谱梨园曲韵”五个部分,涵盖人物、山水、书法等门类, 汇聚了毛国伦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以来的学习与创作作品88件(组)。
通过本次展览,全面系统地梳理毛国伦艺术历程的演变与发展,从学习阶段到自主创作,从主题性创作到个人艺术语言探索。同时也尝试探讨通过画师艺术个案研究与画院美术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关系,画师的成长离不开画院的沃土,画院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不断壮大的画师队伍。
本次展览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以时间脉络为横向维度,通过毛国伦艺术的个案分析,折射出了现代中国画家的艺术成长之路;一个以艺术风格探索为纵向深度,通过作品的归类看毛国伦的人物画艺术是如何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毛国伦,1944年生于上海,浙江奉化人。1960年秋,毛国伦从上海市大同中学选入上海中国画院深造,拜樊少云、程十发为师,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学员。现为画院画师、画院艺委会副主任。经历了六十余载的艺海耕耘,见证了画院的辉煌与发展。展览的第一部分,毛国伦亲自遴选80张老照片,以文献资料的展陈方式叙述他与画院的甲子情缘。
图片
毛国伦 猴王戏罗汉 50×50cm  2003年
展览的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毛国伦早年学习阶段的临摹、写生作品。临摹是学习中国画艺术的第一步,毛国伦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后,得以系统地临摹与学习中国画,他在人物、山水、书法等方面用功极深,展览中有《临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临李公麟五马图》《临梁楷八高僧图》,有《临赵孟頫九歌图》《临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还有他临摹老师程十发先生的人物画作品,更有其临摹夏圭、唐寅的山水画。
图片
毛国伦 苏武牧羊 65×148cm 1999年
除了临摹,写生也是中国画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步。毛国伦通过写生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生活、讴歌时代的作品。在第四部分中,从《游春图》到《欢乐歌》,从苗族、彝族到傣族族的写生创作,无不流露出毛国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理念,充分地将所学传统技法运用到现实题材的人物画写生创作中去,即画出了艺术,又画进了生活。
图片
毛国伦 牧 70×138cm 1983年
展览的第三部分与第五部分呈现的是毛国伦的个人艺术探索。他笔下的古圣先贤、佛道人物、戏曲人物题材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照写与解读,孔子讲学、曹操横槊赋诗、苏武牧羊、羲之爱鹅、太白醉酒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除历史叙事之外,他也擅长为历史人物画像,如正气凛然、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精忠报国的岳飞,悲愁孤寂、忧国忧民的杜甫。与古圣先贤、佛道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古圣先贤与佛道人物或有固定粉本与故事的参考。而戏曲人物完全考验画家随机应变的写生能力。将动态美转换为静态美,将瞬间性转化为永恒性。《猴王戏罗汉》《宇宙锋》《打渔杀家》《扈家庄》等一刹那的动态被画家快速捕捉,完美地表现在画图中,笔墨酣畅老辣,线条肯定洒脱,形与神兼备。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