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刘杰:之前对市场预估太乐观,现在是从坑里往上爬的过程

腾讯汽车《远光灯》 傲敦
“我们现在正在从坑里往上爬的过程,我们先得保证从这个坑里爬出来。“2024北京车展期间,在谈到理想汽车内部反思和组织架构调整时,理想汽车产品线总裁刘杰表示,公司并不想把它定义成二次冲高,而是为了保持健康的增长和发展。
图片
理想MEGA遇阻后,外界开始质疑理想汽车打造爆款的能力,李想甚至在内部发言反思,理想汽车也因此发起了新一轮的组织变革。理想汽车此次调整的核心,是CEO办公室更名为“产品与战略群组”,在该组织下设立“产品线”部门和“质量运营”部门,同时弱化供应链和商业销售职能。
在刘杰看来,理想汽车升级到2.0版本组织阶段至少需要一年时间,现在才刚刚开始,“目前最大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用户,还有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
4月22日,理想汽车宣布采用全新的价格体系,其中理想L9全系下调2万元,L7、L8售价下调了1.8万-2万元,MEGA售价下调了3万元至52.98万元。
谈到降价原因,刘杰表示,一方面是因为从3月份开始理想汽车意识到对今年市场的预估太乐观,根据内部统计,一季度在30万以上的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了12%;另外,与去年相比,今年一季度中传统燃油车豪华品牌的主力车型终端成交价下降了10-15个点。
“这两个事情都让我们重新调整了预期,原来我们的判断太乐观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回归健康的增长。“刘杰表示,由于整个消费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理想汽车认为今年市场相对比较有挑战,从现在开始会把对今年市场的判断回归到一个更理性、更保守的状态。
价格调整将会对理想汽车毛利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刘杰表示,理想汽车的几款产品都保持在它的价格区间内,无论对于保有用户还是新用户都是很重要。
以下是腾讯汽车《远光灯》等媒体与理想汽车产品线总裁刘杰的对话(经编辑):
谈组织变革:我们现在正在从坑里往上爬的过程
问:您从商业副总裁变成现在产品线的负责人之后,对您个人来说最大的变化是哪些?哪些挑战是最大的?
刘杰:我们流程和组织变革的1.0阶段是从去年年初开始的,差不多经历了一年时间。今年3月份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当然有外部的因素,但最后暴露的是我们这个阶段的一些问题。现在进入了大家看到的矩阵型组织升级2.0阶段,我认为2.0阶段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现在才刚刚开始。
目前最大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用户,还有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第一个最大的挑战在于端到端的用户价值问题。端到端的用户价值是指,价值创造的过程包括从最早的产品定义到产品研发,再到产品的传播,这是价值传递的过程,再到用户成为我们的车主。在1.0阶段商业部、产品部、供应部等大家对于用户的价值是各管一段的,现在相当于包括跟我一起的几位产品线总裁,大家要一起做端到端的用户价值。以前我作为商业部的负责人,可能更多在关注价值的传递,会参与一些价值的创造过程,但现在参与到端到端的用户价值肯定是一个新的挑战,不仅仅对于我个人,对于产品线团队来说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挑战是对内的经营效率,这个跟用户是完全映射的。举一个例子,我们对用户价值创造到价值传递的过程是分段的,对内的经营也是分段的,比如以前分产品、商业、供应的时候,产品更关注的是牟利,商业更关注的是费用,那现在也一样需要端到端的去经营。端到端经营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能够提升效率,因为我们发现在1.0组织变革和流程建设的过程中,其实华为也经历过,会有一个先僵化再优化的过程,僵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流程过于复杂和冗余的问题,所以我们除了经营效率之外还要关注内部的整个工作效率。
对用户价值的端到端和对产品经营的端到端,可能对我们团队来说是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在一步步做,也准备好了用一年的时间经历这个过程,但必须一步步往前走。
问:内部提升效率和降本方面具体有哪些措施和想法?
刘杰:因为我们现在还在逐步进行中,关于效率问题,我大概说几个方面。
第一个提效是把内部运营做减化。在1.0流程变革以后,大家会发现如果流程定得过细,就会产生很多信息传递和搬运,意味着会产生很多无效的时间和无效的会议,所以我们现在竭尽全力要把会议减半。我觉得乔布斯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就是我们有一些管理者花了太多时间在流程上,但是花了太少时间在“content”上,这本质上是指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有价值的“content”上,而不是仅仅在管理流程上。
第二,是流程应该聚焦于核心的关键节点。流程有没有效,当然非常有效,理想在前年还是一个月销稳态1万台左右的企业,去年通过流程1.0阶段的流程变革,当然去年年底我们冲高了一些,但L9、L8、L7三台车稳态月销3万台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去年流程带给我们的价值。但我们会发现第二个问题,就是流程最关键的应该是掌握住关键节点,而不是每一个细节的过程点,这样会累死三军的。
第三,对于一些可做可不做的项目我们现在肯定选择不做,把资源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说下一代的产品,真正面向未来的技术;比如对于用户服务的投资,包括超充网络建设;比如现在有70多万车主,对于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些我们仍然会高程度的去投入。
问:之前理想内部信说3月进行了一些复盘和反思,除了组织架构调整,还有什么其他的主要复盘问题?
刘杰:第一是流程和组织已经到了一个阶段,需要从1.0被优化到2.0,这是流程和组织会并行发生的事情。
第二,我们重点复盘了MEGA的0-1阶段的问题,之前可能没有把它当做0-1阶段来做。当然我们也很幸运,第一款纯电是MEGA,把问题暴露得很充分,如果后面真的到了主流价格区间的纯电车型遇到这样的问题,那肯定就会更痛、跌得更惨。
第三就是用户价值的问题,我们发现在用户价值的创造上、用户价值传递上,之前一个阶段过于关注竞争和欲望,要回归到用户本身上面去。至于怎么回归,大家会看到从理想L6开始,从对理想L系列的其他调整开始,我们正在找回原来应该很擅长的事情。
问:理想做了这么多调整,重新将发展质量的权重提到首位,但从中长期角度看,理想步入千亿营收俱乐部、取得全球TOP级体量和地位的决心似乎未改。接下来有没有开启二次销量冲高的可能?到达这一阶段前,需要满足怎样的前置条件?
刘杰:第一个问题,可能我今天回答不了,因为最核心的是我们现在正在从坑里往上爬的过程,我们先得保证从这个坑里爬出来。但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理想内部会有很深刻的反思,会有比较快的行动。所以我觉得在坑没爬出来之前可能谈不上什么二次冲高。
第二个问题,整体来说接下来还是应该保持健康的增长。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去年的增速还是非常非常高的,是我们所在价格区间增速的将近3倍,当时肯定很嗨,但反过来讲,当你追求一个过快过高增长的时候,可能也会造成一些动作变形,埋下一些问题隐患。
在我们的思考里面,不想把它定义成二次冲高,而是要做健康的增长。这个健康的增长需要我们做什么?第一需要我们对整个市场有清晰和冷静的判断,不应该盲目乐观,也不应该盲目悲观,因为如果对市场判断错了,剩下来什么都错了。第二,对市场有了合理判断之后,我们应该仔细和踏实地审视我们每一款产品对消费者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不是足够、到底是不是卓越,是不是超越用户需求。这是追求健康增长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谈降价:我们对于今年市场的预估太乐观
问:咱们前两天刚刚做了一个大的降价,这一次降价有坚守毛利率的原则吗?这个降价是怎么考虑的?
刘杰:我先说一下原因。
首先,从3月份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今年市场的预估太乐观。对于我们更加关注的大于20万元的新能源市场,去年10月份之前我们每个月的市场预估和判断都还挺准确的,10月份有一个国庆小假期,看上险量的话,11月份一般会比10月份高,12月份会再度冲高。但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不准了,实际的市场表现大大低于我们的预测,而且是连续好几个月。
2月份大家可能还抱有一定的预期,是不是过了春节以后还能回到原来大家对于所关注市场的判断,当然不同企业关注的市场不一样。但是当3月份过完之后,我们发现确实是我们的判断过于乐观。给大家说一个数据,因为在L6推出之前,L9、L8、L7包括MEGA都处在30万以上的市场,30万以上的乘用车市场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了12%,这可能在以前中国汽车消费升级趋势里是大家想象不到的。
第二,如果用今年的一季度跟去年的一季度做同比,尤其是传统燃油车豪华品牌的主力车型,终端成交价下降了10-15个点。
这两个事情都让我们重新调整了预期,原来我们的判断太乐观了,对自己预估的增长也太乐观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回归健康的增长。另外由于整个的消费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要做好今年的市场相对来说会比较挑战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4月22日发布了新的价格调整。这是我们连续好几个月看到的趋势,可能从现在开始,大家都会把对今年的市场的判断,回归到一个更理性、更保守的状态。
问:从理想的角度来看,目前这种降价对于行业和供应链有哪些传导出去的影响?
刘杰:我们现在还没有传导出去,这就是我们自己需要承担的。这次降价对我们毛利率肯定是有影响的,大家算一下也知道有几个点的影响,但这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认为给用户价值的同时,还是要去提升自己的经营效率。这个经营效率不是简单的把成本传递给合作伙伴,更重要是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冗余和浪费,是不是把资源真正投入到最重要的、最有用户价值的事情上,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和不安全感干了很多可干可不干的事情。在市场相对比较挑战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要生存下来、要能够活下来,最重要的还是聚焦,要把自己的资源投入到最核心的事情上去。
我们内部信中谈到了如何聚焦经营效率的提升,如何把核心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干一堆可干可不干的事情,这也是现在我们内部在不断审视和反思的问题。
问:理想大概从3月份就开始讨论产品的价格调整,整个决策周期相对比较长。增程系列和纯电系列的降价,增程降2万、纯电降3万是怎么决定的?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刘杰:首先,对于L9、L8、L7来说,我们仔细分析了目前它们和消费者预期之间的差距,以及在市场上所谓产品价值和价格之间的锚点应该有个位置,因为我们之前23款在清库的过程中,所以这件事情是经过仔细分析的。
第二,其实MEGA是最后才纳入讨论的一款车。我们之前都认为MEGA作为旗舰不应该调整价格,但后来内部讨论的时候马哥(马东辉,理想汽车总裁兼总工程师)说服了我们。他说其实选择MEGA的用户,无论是提车的还是还没有提车的,都愿意相信理想纯电的又一个0-1阶段,就像当年理想ONE的那批用户一样,其中还有很多就是当年的理想ONE车主。如果我们的其他产品都做出了价格的合理调整,但MEGA没有做,我们会让这些用户失望。所以最终我们把MEGA也做出了一个价格的调整,当然MEGA的调整幅度相对大一些,那是因为它所处的价位段不一样,一个是30多万的车、一个是50多万的车,这个是背后价格有差距的重要思考。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虽然价格进行了调整,但不同产品所面向的价位段对消费者来说还是要清晰。比如L6主要聚焦的是在30万以内的价位段,L7、L8还是主要聚焦30-40万的价位段,L9还是聚焦40-50万价位段,MEGA还是聚焦50万以上。这次既做出了价格调整,我们也不会把L7降到30万以内、把L9降价到40万以内,当然我们已经牺牲了很多毛利。我们觉得产品保持在它的价格区间内,无论对于保有用户还是新用户都是很重要的,这是这次价格调整背后的一些大概逻辑。
谈竞争:长期来看小米、问界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企业
问:你觉得新的问界M5会对理想有多大的冲击,你们怎么应对?
刘杰:大家谈到20-30万价位区间,我个人认为长期来看小米、问界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企业。另外,我认为今天不存在谁要干死谁的问题,优秀的产品和优秀的企业肯定在市场里是长期共存的,面对的用户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理想L6很明确的是更多面对20-30万的家庭;小米SU7的购车者很明确的是面向年轻人、也有很多女性用户,肯定比我们比例要高很多;问界M5也是更偏向于个人用车会多一些。以前我们好像认为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较量,但今天行业到了这个阶段,不同的企业到了这个规模,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但竞争不是我们的聚焦点。无论我们跟别人比还是别人跟我们比,最终你没有赢得用户,你比过了别人也没有意义。我们最终还是要赢得用户,这是最重要的。
问:因为特斯拉Model Y的市场份额还是比较稳固,您对于20-30万这个市场区间是怎么看的?
刘杰:20-30万这个区间,首先市场空间还是挺大的。20-30万区间跟30万以上的所有加起来,差不多是1:1的关系。
第二,其实今天20-30万市场真正稳定月销过万辆的新能源车并不多,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大家回到三五年前的燃油车时代,20-30万区间稳定月销破万的车型还是挺多的,所以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大空间的。理想L6进入到这个市场,面向20-30万的家庭用户,我们还是非常聚焦的,大家也会看到20-30万其他产品也都面向不同的消费者。
第三,竞争肯定存在,也会非常激烈。但我还是认为在20-30万区间,首先应该做好自己和服务好自己的用户,这个是最重要的。
谈产品规划:理想L6不会有更低版本了
问:纯电的M系列有什么规划?会有什么调整吗?
刘杰:下半年敬请期待。
问:MEGA是纯电系列价格的锚定,它可能决定接下来几款车怎么定价,MEGA降价3万元以后,后续车型定价策略会不会有变化?还是会在一些产品功能上进行调整?
刘杰:首先,理想的产品系列之间定价肯定是需要存在一些逻辑的。尤其对家庭用户的消费来讲,其实就两个核心关键要素,理想产品组合基本遵循这两个关键的核心要素:第一是价位段,第二是座位数。我们一般按10万划一个价位段,分为5座、6座还是7座需求,基本上是这样的逻辑。
我们第一、第二、第三产品线并不是按纯电和增程分的,而是40万以上是第一产品线,30万-40万是第二产品线,20万-30万是第三产品线,这也就意味着今天我不会替他们做决定,李想也不会替他们做决定,而是每一位价位段的产品线总裁和他们的团队,应该深入的去看自己价位段所面向的消费者,然后去思考它的产品价值和产品定价。所以你问的问题我只能说现在并没有确定,需要下半年用最终发布的产品告诉大家。当然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价位段,去思考用户价值和定价的问题。
问:20万以上车型有其他规划吗?
刘杰:没有规划。我补充一下,很多人问L6会不会有更低的版本,我们研究过了,不太可能有更低的版本。
大家也知道,行业里能够产生版本差异的,无非几个大件。要么是电池度数有差异,这个一般是对于纯电车;要么两驱四驱有差异;要么就是智驾有差异。
假设L6出一个更低版本,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两驱版。但问题首先是,L6比很多20-30万级别SUV尺寸大很多,之前内部预演过两驱版本,最后否定掉了。因为如果L6用两驱,第一是加速时间可能要到8秒左右,这个性能我们接受不了;第二个问题,L6是4925cm长的车,重量是不轻的,如果家里人开L6去远途、去露营,去可以进山的地方,四驱的动力性、四驱的全路况安全性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最后就否掉了两驱的版本。大家想一下还有什么能再做一个版本出来,其实没有了。
我们还是会聚焦家庭用户,如果是非家庭用户,肯定会有其他企业能够做出好产品,理想能够服务好家庭用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