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神的孩子》如何诞生?暨大教授李学武为你剖析想象力的秘诀

生活中常见的“水”,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启发?如何保持对万物的敏感和好奇,自由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力?通过阅读,也许我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4月27日上午,时值“珠江公园悦读季”期间,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座无虚席,家长与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学武共读新书《水神的孩子》,探寻“想象力的秘密”。
图片
想象力源于“远距离”的联想
活动现场,许多小读者手捧一本《水神的孩子》,在其中充满想象力的世界里遨游。作品中,四个故事的主角都面对着不同的困境,但在水之力的帮助下,他们听到内心的声音,学会与现实和解。
秦文君儿童文学创新奖评委会评价称:“作者以大开大阖的姿态,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纵横捭阖,以灵秀通透的笔触,赋予了作品巫一样的神秘,云一样的飘逸、水一样的无穷魅力。”
图片
从天空的飞机,到耳机里的歌曲,所有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那么,想象力到底从何而来?李学武谈到,想象力来源于“远距离”的联想,即“把某个X和某个看似不可能的Y关联在一起”。
例如,月亮的光线可以纺成“蝉绢”,轻柔的月光就像丝线,而“千里共婵娟”的意象又与“蝉”是同音,蝉翼也十分漂亮坚韧。同样的概念移植到不同的领域,就能让表面上毫无关联的思想重叠,想象力就这样诞生了。
奇特的想象,让现场孩子们听得入神。李学武又拎出《水神的孩子》里的一个关键道具——“歌木”,从一棵古树截下来的横断面,上面密密麻麻的年轮就像黑胶唱片,唱片可以储存歌声,年轮则可以储存春天的鸟鸣、夏天的雷雨、秋天的落叶、乃至冬天野兽走在积雪上“嘎吱嘎吱”的声音。
图片
可是,叠加的材料要从何而来?李学武建议,像外地人一样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生活中熟视无睹的事物,其实是非常有趣的。”观察,是想象力的基础,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既有知识所蒙蔽。
其次,要像摄像机一样观察。摄像机会事无巨细地记下所有内容,而人类的大脑会自动过滤掉许多细节。从案头写作到发明创造,想象力绝不是凭空出现的,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我们需要造访不凡的宇宙,才能看清楚平凡的生活。通过想象力,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看到未来,进而找到我们生命的真谛。”李学武说,在童年时,我们都是出色的魔术师,但这种能力经常随着长大而消失,应该好好珍惜、利用它。
“情感实验室”与“大脑工具箱”
想象力,意味着不仅能看到树木,更能看到树木背后的森林,可以把单一的元素放到更广阔的范围之中进行思考,找到事物之间隐藏的连接。
那么胡思乱想、天马行空,也属于想象力吗?李学武告诉小读者们,阅读是想象力不可或缺的“另一条腿”。
《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走近三江源》《河流空间设计》……创作《水神的孩子》的过程中,李学武大量阅读了许多有关河流、气候、地理等方面的书,这些文学以外的丰富资料,引得许多读者拿起手机拍照记录。
“想象力需要在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前人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想象。”李学武说,如果只活在自己认知范围之内,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的世界只是“圆柱形的”。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进行无数次“情感实验”。李学武提出,每个人都难免经历情绪失控的时候,而文学作品就像“情感实验室”,在这个安全的环境里,读者能提前感受一遍各种情绪,做好心理准备。
图片
同时,其他领域的书籍则是“大脑工具箱”,每个学科就是一套工具,涉及的学科领域越多,工具箱里的“工具”就越充实,越能帮助读者产生跨界的联想。
针对最近热门的AI(人工智能)话题,李学武回答道,阅读是重塑个人大脑的过程,跨领域、跨观念的思考也是人类独有的,这是AI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个人也无法向AI提问、分辨AI的回答。’发现问题’也许才是未来人类更重要的能力。”她说。
图片
据悉,“珠江公园悦读季”期间,湾区书屋陆续围绕多部湾区文学新作开展创作分享活动,通过讲座、展览、数字阅读等多样化形式和优质内容,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精彩纷呈的书香“大餐”。
文|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朱英豪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