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真挚纯朴的父子情 ——读胡永平《我的父亲》影集

胡永平以自己的方式做了一件我们这群七零后对上一代人本该人人有责的一件大事,就是胡永平老师年长后以镜头为介质,点滴细微拾掇父亲在他人生每一个随机自由本色的角色,有意识的抓取和无意识的生活,像誓言一般的坚守和忠诚,从千百张照片中反复揣摩和比较,汇集出版个人摄影专辑《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集子中精选的 一百余幅照片带我们领略了一个集世纪老兵、坚强父亲、诚恳扎实工人、朴实退休干部、含饴弄孙的闲散老人的一生角色,还引我们领略到了清凉夏日的桂东风情。那种心心念念的记忆和感动,没有岁月耗损的痕纹,翻开书本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弥漫人间的至亲至爱父子情深,一直让我感动至今,这种始终不变的忠诚和守护也很适合胡永平老师关于父亲的摄影专辑。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角色,是社会学领域里了不起的英雄,是儿女的肩膀和靠山,一大家族的精神支柱和脊梁,无数个父亲的存在撑起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过往的和现行的,即将老去和已在天堂的父亲们,是每一个做儿女心中温暖的港湾,无论面对面的思念还是梦里阑珊的泪水,那个生你养你护你为你助你的父亲,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形而下的存在,更是形而上的影响!影像的记录更加加深了这二者的交融和渗透,是历史的真实和情感艺术的升华。有良知的读者不会小看一个平凡父亲角色的真实情感个小人物的人世沧桑,知道那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和光影,这种黑白的记忆往往比色彩绚丽的数码技术更有年代的层次感和岁月的沉淀物。
作者看似认真观察“父亲”的每一个生活现状和生活节奏,却无法介入父亲的内心,反而是父亲把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镜头反向直通作者的心灵世界,所以我们面前的作品集子里才有摄影人胡永平镜头里真切、自然,朴实而厚重的“父亲”历经沧桑的淡定,脸上每一道杠杠似的皱纹就是作者一道道孝道的心坎和良心的沟沟,那里流淌过岁月的辛酸和苦难,沉淀了父亲一生记忆和期盼,三言两语是无法描述这层层叠叠的沧桑和沉重,是儿子对父亲垂暮的怜惜和隐忧,是父亲对儿子远超自己预期的无上欣慰和祝福,一种祝愿、满足、骄傲、自豪,夹杂自己检讨自己宽慰自己的复杂心绪,就在这一组组照片的细微动作和丰富表情中稍稍展开。摄影人胡永平自攫取到能够充分展现自己情感的渠道和手法后,柔软的心灵天幕里渐渐涌起一抹夕阳余晖的晚霞:为老父亲做个岁月的写实和适当挽留活在人间的背影,千千万万遍的重复,选择,扬弃,艰难中缓缓取舍和放下。
胡永平镜头里下的世俗人间里,没有枯藤古树昏鸦的颓废,有的是父亲一幕幕凛冽的人生长剧中出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角色。在他与父亲长年的相濡以沫中,攫取了父亲人性的光辉无时不在精确透视之下,极具典型的中国老人和父亲的角色、心灵世界被一次次地冷静剖析。在各种光怪陆离或静谧庭院的场景中,迷失的人性和沉睡的道德中,只有你打开看看这部集子,定会触发一连串的悲喜情绪。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六根,为生命解锁,从个人命运那里寻找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自己飞离寂静的牢笼去聆
每一个新的音符,去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摄影师都是一些对“美色、美颜、美图、美态”有着执着追求的家伙,所以无论是单张照片还是他们的作品集,都非常有自己个人色彩浓郁的创意和突出个性,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美感和独特审美的风格。一般来说,摄影作品的风格、水平、表现力和留给观影者的张力等文艺元素是跟摄影师的想象力、摄影风格和摄影手法技术紧密相关的。胡永平《我的父亲》摄影集大部分摄影照片都是黑白装帧设计,这两种颜色的表现手法只能让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图片的明暗、造型、线条和肌肉造型上,从而为照片表达被摄者的情绪、状态、气质等带给巨大的情感价值,展示创造有利的环境,渲染、烘托氛围,如通过虚化被摄者的前景表现摄影者内心世界的如泣如诉或柔肠百转,通过光影的明暗程度或撕心裂肺或悲情凄美,通过人物表情的生动渲染表现被摄物的美艳动人或鲜艳夺目,照片里的黑白二色如同二胡两根胡弦拨动众人心弦,合上书页就能闭门苦修一甲子,不问世事一辈子。打开书扉就像二胡长把弦,拉尽人间一生曲。
书作者云淡风轻的后记,蹦出来的一个个文字串成一条条慢燃乡愁的挂件,黑白照片的辅助,彰显作者细腻而真切的情绪,血浓于水的至亲至爱,大爱无言的精准刻画,前虚里实的聚焦过程,以渐进式稀释墨色的手法,清晰到老父亲鬓角的绒毛,光亮而不刺眼的展现,是纯文字难以描述的情感释放,是文图互促胡动的深入浅出,是理性观察与感性表达的默认,是用自己人生的际遇做底色映射老父亲的耄耋沧桑,是作者年愈不惑颖悟砥砺上一代人的深情,光和影的使用必须是摄影者感性的诗行和书写,用此等感性充十足的物理技术留刻生命的美好与时间击掌刻痕!人生风一程雨一程的,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分,当年苦是真戏,今日真戏很苦。没有岁月的留痕可以搬运,明暗的对照和黑灰白色的次第嵌入,方显作者怀柔天下父母衰老的大悲同体!
在芸芸众生中单挑自己的父亲出现在对照相机的面前,却表现出一致的特征:表演性、模仿性、符号性、互图性,呈现出上个世纪中国人生活的表与里、现象与本质的真正内涵。20世纪下半叶日常生活照片的影像类型丰富、多元,甚至出格,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从老照片的影像中去理解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照片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拥有者信息皆无,使日常生活图像消弭了个案差异,由个体、家庭的记忆载体转变为公共记忆的共享之物,都是平凡百姓的平凡生活照,《我的父亲》全书既关乎过往,又预知者未来,是一部平民生活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现代精神成长史。通过收集父亲的日常生活瞬间,打开了视觉艺术解读历史文化的新视角,探索中国人日常照相行为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为一个日渐模糊的昨日世界,呈现出人性的温度,使我们更直观、感性地理解今天的中国人。
在一个民族的奋斗史上,个体的势力单薄、能力弱小,但在民族伟力成长的阶段,每一个各具时代共性和个体特质的单一生命的轨迹就像大海中发光的水母,或是漫天的繁星,不会很耀眼,但一定是容易找到的存在。历史长河正是由这些星星点点的小人物联辍而成,做好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直至个体能力有所提升,便要知恩、感恩、报恩,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贡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中国的文人、学者、商人、政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情怀,催生了人民的大仁大勇,刻入民族性格,深植文化血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的父亲》大抵也有这个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