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买国债,意味着什么?|政经十事

过去一周,我们为您挑选了如下十件值得关注的政经新闻,包括国债受热捧、财政部和央行都有动作;村镇银行加速退出历史舞台;立法工作持续近二十年的能源法进入新的立法阶段等。
细究来龙去脉,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事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与趋势。
图片
近期投资者积极认购储蓄国债,部分银行出现了“一债难求”的情况。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在4月22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4月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首日即售出计划发行额的99.7%,进度明显快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
李先忠表示,“一债难求”核心是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并表示财政部将研究适当增加发行规模,进一步调降单人购买的限额。
解读:理财不再刚兑、基金收益低迷,加之近期大额存单暂缓销售、银行存款利率降低,投资者急需一个安全的资金去处。今年4月发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储蓄国债,分别是期限3年(利率2.38%)和期限5年(利率2.5%)两种。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部分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3年期和5年期的产品利率已然跌到2.3%—2.4%之间,国债的优势就此凸显出来。国债通常被视作较为安全的投资产品,但也有产生亏损的可能,比如提前赎回。按照相关规定,购买储蓄国债半年内赎回没有利息,还要支付银行承销0.1%的手续费,假设在购买国债后半年内赎回,1万元的投资就会亏损10元。
图片
4月23日,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提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解读:这是QE(量化宽松)吗?显然并不相同。量化宽松通常发生于低利率或零利率时代,在市场已经没有降息空间的情况下,才需要央行以直接购买债券的方式继续为市场“输血”。国内目前的利率显然远未到这一时刻,未来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配合长期国债发行,可能是此次央行购买国债的重要目的。在近年来解决地方债的压力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吃紧。未来财政部发行长期国债后,由金融机构在一级市场购买,同时由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来控制总量和节奏,二者配合,可以防止大水漫灌或者流动性不足的出现。
图片
近日,多家村镇银行被发起行收购并将转为母行分支机构,所涉村镇银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重庆、广东和北京等地。在发起银行完成收购并承接其全部资产负债、权利义务后,这些村镇银行将被解散。
解读: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内就有至少7家村镇银行被解散,今年以来,也有数家村镇银行获得当地农商行或城商行的增资,又或是直接被合并。
早年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后,农村金融出现缺口。2006年12月,原银监会提出在湖北、四川、吉林等6个省份的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试点。村镇银行的设立初衷是服务三农,但在近些年银行业竞争加剧、业务下沉的背景下,不少村镇银行通过“高息揽储”在夹缝中求生存。
互联网平台的加持,更让这些小银行突破了地域限制、走向全国,不法分子甚至瞄准了手机银行系统漏洞、挪用存款,引发挤兑危机。如今金融服务伴随互联网已然触达农村各个角落,村镇银行也将逐步走出历史舞台。
图片
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会议强调,要尽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水平。
解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的征求意见稿已于2022年1月出台,经过近一年半征询建议后,出台正式法案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摆脱“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指导方针的影响,为社会信用惩戒建立合理的边界,减少和防止信用联合惩戒的肆意、过度与滥用。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公布第四批68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目前全国已有130个示范区。
图片
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天上午,布林肯在北京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谈。
应中方邀请,布林肯于4月24日至26日访华,这也是布林肯自去年6月以来,时隔10个月后再次访华,他也是近期美国访华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一位。此前,包括美国财长耶伦在内的美国高官也数次来华访问。
图片
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司法部向华盛顿法院提交了一份量刑备忘录,认为赵长鹏在承认违反反洗钱法后,理应在监狱服刑36个月。
去年11月,赵长鹏及币安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对涉嫌洗钱的指控认罪,并同意支付总计43.2亿美元的罚款。赵本人同意支付5000万美元罚金的同时,缴纳1.75亿美元保释金以躲避“牢狱之灾”。
解读:币安和赵长鹏的结局,揭露了虚拟货币行业过去十多年的混乱管理,欺诈、洗钱充斥其中。今年1月全球首只比特币ETF获批,预示着这一行业进入了另一时代,以一种被主流金融市场认可的方式。
全球都在争夺虚拟经济的制高点。数日前,华夏基金 (香港)、博时基金(国际)、嘉实国际旗下比特币ETF、以太币ETF在港获批,拟定4月29日发行,4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这是亚洲首批加密货币ETF,降低了参与门槛,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ETF而不是直接持有加密货币的方式投资这个行业。
图片
4月23日,能源法草案正式提请人大审议,能源法起草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近二十年时间里,牵头部门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部门反复衡量,如此历程在我国立法史上实属罕见。
解读:2021年起,司法部开始接手新能源法(送审稿)的修改完善工作。直至通过202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这部能源法的立法进程才算走入正轨。
立法提速的原因有二:一是近年来,为应对俄乌冲突、红海危机等事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解决中国能源储备、应急等问题,亟需在能源法中明确保障能源安全;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让这个法案有了与时俱进的内涵,关于新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内容占据该法案相当篇幅。
顺利情况下,相关法案需要经过三审表决通过,草案审议的周期大致需要一至两年不等。
图片
4月22日,有媒体曝光了“内蒙古开鲁县蹊跷的增补承包费”事件,迅速引起了舆论关注。开鲁县政府连续发出多个通报,对相关情况进行说明。通报称,公众关注的耕地收费问题,实际为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方案中针对新增耕地采取的处置方式之一,即“完善合同、收取有偿使用费”。
解读:社科院政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明指出,该事件的主要矛盾在国土“三调”新增耕地如何消化处置的问题,事件的矛盾焦点,正是管理者和承包者因价格没有谈拢而引发的冲突。
该事件中的三方,承包方认为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的约定,其有权进行耕种;发包方双胜村则认为,其承包土地范围内出现了新增耕地,承包方需要额外再缴纳耕地有偿使用费才可进行耕种;镇政府则支持发包方的观点,因此共同阻止耕种。
承包方依据的是合同,走的是“法”,发包方和镇政府依据的是新政策,行的是“规”。要如何解决旧政策下已经执行的合同和新政策“打架”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图片
近日,重庆、长沙、深圳等地密集发布关于低空经济的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安徽、深圳、苏州、沈阳、太仓、武汉、天津等省市已发布了低空经济相关的行动方案或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解读:所谓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后,各地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目前已经能够实际运用的场景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配送、旅游观光、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
地方发展低空经济的第一步思路是“招商”。以广东为例,拥有全球低空经济起步最早、最完整的产业链,其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和工业级无人机生产数量都占全国半数以上。安徽计划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6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0家左右。苏州计划到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500家,产业规模达600亿元。为进一步吸引低空经济企业落户,部分地区在招商政策方面给到一定补贴。
图片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作报告指出,适时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比重,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国家队”。并指出,针对银行业机构“一支独大”、政策性金融功能近年来有所弱化等问题,未来将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解读:如何解决报告中提出的银行业机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的问题?未来的发展重点很有可能在非银机构中。上述报告着重提到要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强做优,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对标“国际一流”的提法不新鲜,但此次提出了具体方式,是“适时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比重”。报告还给央、地国有金融机构划分了职能,指出中央金融企业对标的是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的金融支持;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则专注主业、特色化经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等。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责编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