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场上的西方武器

乌克兰战争到现在已经打满2年,乌克兰本土的军工体系早被摧毁,苏联时代的武器库存也消耗殆尽,如果不是整个西方阵营拿出压箱底的武器弹药支援,乌克兰根本撑不到现在。特别是德国、瑞典等国为了援助乌克兰不惜改变过去禁止出口进攻性武器的政策,欧盟也在历史上首次以机构整体对外提供致命武器。无论是乌克兰、俄罗斯还是西方都承认如果停止军事援助乌克兰的防御能力将很快被削弱,前线的崩溃不可避免。
在战争期间,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每月会议举行一次例会协调海外军事援助的捐赠事宜。援助联盟由54个国家组成,包括北约全部30个成员国和其它24个国家。截至去年10月31日,军事援助最多的是美国,金额高达463亿美元;排在第二的是德国(181亿美元),第三是英国(69亿美元)。按照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美国的援助资金绝大部分(约90%)都留在了美国国内用于生产新武器,它们或者直接提供给乌克兰,或者用于替代援助乌克兰的旧库存。
图片
繁杂的武器捐赠来源造成了乌军装备万国牌、各种老旧武器去库存和新式武器实战试验并存的独特场面。本文将选取一些主要的西方援助武器,介绍它们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和作用。
【 反坦克武器 】
2022年2月初在战争爆发前,乌军从西方接收了150套“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和1000-1200枚导弹、2000套NLAW反坦克导弹以及大量反坦克火箭弹。当时西方相信即将到来的作战行动将集中在大城市巷战中,因此提供的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战。开战后美国提供了超过1万枚“标枪”、7千枚“陶”式导弹和另外9万多枚各类反装甲弹药,英国又提供了200枚“标枪”和约5000套NLAW。
图片
乌军士兵展示的“标枪”(右)、NLAW(中)和“毒刺”防空导弹
FGM-148“标枪”是一种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1996年进入美军服役,全系统重22.3公斤,可重复使用的发射控制单元(CLU)重6.4公斤,装在一次性使用发射管内的导弹本体重15.9公斤。CLU可拆下作为步兵便携式热像仪使用,具有4倍白光/4倍红外/12倍红外和9倍导引头四种视场模式,还具备将目标图像和GPS位置数据传输给其它单位的能力。
图片
“标枪”导弹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单元(64×64 像素阵列),发射后不管,由导弹自动跟踪射手锁定的目标,可采用攻顶或者直射两种攻击模式。8.4公斤重的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可对抗爆炸反应装甲,能穿透750毫米均质钢装甲。F型换用了多用途破片战斗部,增强了对人员等软目标的杀伤力。“标枪”有效射程2.5公里,最新型号从车辆平台发射时达到4.75公里,具备从封闭空间软发射能力。
图片
“标枪”弹体结构,从左到右分别是传感器、前置装药、制导系统、主装药、飞行发动机和发射发动机
对岸WW陆军和陆战队从2001年起也分4批采购了超过120套发射系统和1100枚导弹。
图片
乌军第36海军陆战旅士兵发射“标枪”导弹
NLAW反坦克导弹是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研制的,由英国合资企业生产,泰雷兹防空公司进行最后组装,2009年入役。它是一次性使用的轻型肩射反坦克导弹,对装甲车辆采用近炸引信攻顶模式,对建筑物和非装甲目标采用碰炸引信直瞄模式。
全套设备仅重12.5公斤,导弹重6.5公斤,聚能装药战斗部重1.8公斤,可击穿500毫米均质装甲。其有效射程20-800米,可在4x2.5x2.5米的密闭空间内软发射。NLAW同样为发射后不管型,采用预测瞄准线方式,操作员只需瞄准目标保持跟踪3秒,弹上的惯导系统将记录目标的运动趋势,发射后导弹按制导系统计算出的提前量沿预编程弹道自主飞行,实际上并没有制导系统,如果目标突然停车或者转向将无法命中。
图片
射手通过瞄准具捕获目标,瞄准坦克炮塔顶部,按压跟踪按钮3-6秒,然后发射导弹
图片
当导弹飞越目标正上方时近炸引信将引爆成型装药
NLAW无论是射程、威力还是探测、瞄准能力都不及“标枪”,但它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单价只有2.5万美元,而“标枪”的导弹就要24万美元,发射控制单元25万美元,全套成本是NLAW的20倍。另外NLAW的重量只有“标枪”的一半,携行更方便,一次性使用打完就扔,最近射击距离只有20米,非常适合巷战和近战;“标枪”的红外制导系统最佳射击距离在500米以上,使用起来没有NLAW灵活。
图片
从上到下,“标枪”、NLAW攻顶和NLAW直射的弹道对比
“标枪”导弹的操作非常简单,培训只需几天时间,CLU还有战场监视和侦察等广泛用途,因此被优先配属特种部队。NLAW的培训更是只需几小时,被广泛分发给前线部队。而且俄军、乌军装备的“短号”一类反坦克导弹均采用激光驾束制导,他们惯用的干扰方式对西方导弹不起作用。
图片
开战5个月,乌军在阻击俄军进攻的过程中总共击毁了约1500辆俄军坦克,其中30%到40%都是由NLAW贡献的。乌军往往采用伏击战术,躲在建筑物、茂密树林之后近距离向俄军坦克的侧后方射击,令俄军防不胜防。
图片
在巴赫穆特郊外被乌军第3独特突击旅(前身是亚速营特种部队)反坦克营3连发射的NLAW击毁的俄军T-80
西方对乌军提供的使用培训非常出色,但往往忽视了维护,尤其是电池的维护。这导致战争初期乌军收到西方反坦克武器后无法使用的情况相当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提供了更清晰的说明和咨询服务解决了维护问题。
图片
当然“标枪”和NLAW也不是万能的,俄军坦克普遍装备的接触-5爆反装甲在一些角度下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激烈的巷战中有时候射击距离会低于导弹的最小射程导致引信无法正常工作。
图片
2022年3月下旬马里乌波尔巷战中,乌军从公寓窗口发射NLAW攻击顿涅茨克人民军T-72B坦克后侧的视频截图,但这辆坦克并未被摧毁,因为射击距离小于20米的最小射程弹头装药未能引爆。
到战争中后期,双方已经很少将坦克投入一线直接冲杀,很多时候都躲在战线后方当作曲射火力支援点使用,射程较近的反坦克导弹逐步让位于战场上无处不在的无人机,战果也就少了很多。
【 海马斯火箭炮 】
对于火箭炮大国俄罗斯来说,美制M142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射程和威力都不算很出众,仅仅6枚的火力持续性也很低,但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指挥和火控系统,堪比导弹的极高精度及出色的机动能力让海马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大放异彩。美国一共提供了39辆海马斯,乌军拿到的M30A1和M31A1火箭弹射程达到84公里,可以在最远射程上准确命中一辆汽车这样的点目标。
图片
乌克兰还得到了21辆M270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德国提供了5辆、意大利2辆、英国14辆。M270才是冷战时期北约的主力火箭炮,载弹量是海马斯的2倍,基于M2步兵战车的底盘装甲防护和越野性能也优于海马斯,而且在海湾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但M270在乌克兰战场的活跃程度和战绩远远不及海马斯,因为它的战斗全重达到24吨,最大速度64公里/时,履带平台的目标特征也非常明显。而海马斯只有16.2吨重,最大公路速度85公里/时,发射完毕撤收后和普通军用卡车无异,打走藏都更加方便,标准的美军M1140中型战术卡车底盘的经济性和可维护性也更好。
图片
乌军接收的第一辆M270
乌军在2022年6月23日接收了第一辆海马斯,2天后就向伊久姆的俄军基地发动了攻击,造成40多名士兵死亡。之后海马斯在北约空天一体化侦察情报体系提供的高精度坐标数据支持下对俄军的指挥控制中心、弹药库、燃料库、后勤仓库、铁路枢纽、通信中心等关键节点进行了广泛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图片
2022年7月4日,乌军海马斯在公路上随机停下发射火箭弹
海马斯更出名的是对一些俄军集结地的突袭,多次造成重大杀伤。2023年元旦零时刚过,顿涅茨克马卡耶夫卡距离前线不到20公里的一处俄军临时驻地就遭到6枚海马斯火箭弹的袭击,当时一个300名新动员兵组成的步兵营正在大楼内举行新年联欢,这些还没上战场的新兵大量使用民用手机和家人通话被乌军侦测到,立即发动攻击。6枚火箭弹中有2枚被俄防空系统拦截,另外4枚准确命中目标,楼内存放的大量弹药殉爆,共造成63名士兵死亡,数百人受伤。
到2023年2月,CNN报道乌克兰已经消耗了约9500枚海马斯火箭弹,分割俄军部队、切断补给通道,对2022年乌军的反攻产生了全局性的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俄军的溃败。
在哈尔科夫方向,俄西部军区铁道兵在库皮扬斯克被摧毁的铁路桥附近架设了铁路浮桥,依靠铁路运输保障了对哈尔科夫的攻势。在乌军得到海马斯后这座浮桥和铁路调车场都遭到打击,俄军的攻势立刻限于停滞。
2022年7-8月份在赫尔松一线,海马斯精确攻击了大多数桥梁,令俄军重型运输车辆无法通行,严重迟滞了俄军对第聂伯河右岸的后勤和炮兵弹药补给,俄军只能依靠机动舟桥渡河补给,最终被迫放弃了整个右岸地区。
图片
2022年7月28日遭到海马斯打击的安东诺夫斯基铁路大桥
在很长时间内俄军对海马斯束手无策,即使拥有足以覆盖其射程的远程火箭炮和战术飞机,也因为缺乏对乌军战线后方40公里范围内持续监控的能力,无法及时侦测海马斯的发射阵地或者发现其行军路线,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不得不将指挥和后勤系统撤出80公里射程外分散配置,降低了自身的作战效率。
另外俄军还采取了很多对抗措施:打击维护海马斯的乌军修理厂,投入电子战系统大范围干扰战场通信和海马斯的GPS制导系统(降低其射击准确性),使用“山毛榉”-M2/3中程导弹、“道尔”-M2进程导弹和“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对火箭弹进行硬拦截。再加上昂贵的海马斯弹药快速消耗,美国的产能不足,2023年海马斯的战绩明显不及2022年。
今年3月5日,一辆海马斯在顿涅茨克尼卡诺里夫卡附近被俄军无人机发现并跟踪,随后俄军发射一枚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将其摧毁,这是俄军第一个确认的海马斯战果。在此之前媒体拍到乌克兰的安-124战略运输机将2辆受损的海马斯空运回美国本土进行维修,一辆被炸掉前轮,另一辆的驾驶室布满弹孔,显示遭到了近失弹的打击,已经丧失作战能力。这些战损说明俄军已经能够对乌军纵深目标进行有效的侦察和持续跟踪,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显著提高,为了摧毁海马斯更是不惜动用弹道导弹杀鸡用牛刀。
图片
无人机拍摄的攻击画面,左侧大的爆炸烟尘是伊斯坎德尔弹头的空爆,右侧小的光点是殉爆的海马斯火箭弹失控发射
WW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订购了11辆和18辆海马斯,总数达到29辆,预计2026年交付。其平均交货时间为4.5年,而中东用户只要3年,欧洲用户为3.6年,其它印太地区用户4年。
【 坦克 】
从2023年3月开始,西方陆续提供了47辆豹2A4(加拿大8辆、丹麦7辆、挪威8辆、波兰14辆、西班牙10辆)、10辆豹2A5(瑞典)、21辆豹2A6(德国18辆、葡萄牙3辆)、14辆挑战者(英国)和31辆M1A1(美国)主战坦克,三代坦克总数达到123辆。另外还有90辆属于二代坦克的豹1A5(丹麦70辆、德国20辆),因为装甲薄弱,仅用于战斗侦察、训练、火力支援等辅助任务。德国在2024年将再提供115辆豹1,荷兰33辆豹1、7辆豹2A4。
这几型坦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不再介绍详细性能了。按照乌军坦克兵每个坦克营31辆的编制标准,这些坦克可以组建4个坦克营,足够一个现役坦克旅的数量。而乌军一共只有6个坦克旅,主力装备还是相当老旧的T-64BV、T-80BV。在去年下半年乌克兰展开大反攻之前,乌军和西方对它们还是寄予厚望的,计划集中兵力凭借技术优势在扎波罗热方向突破俄军防御,切断克里米亚和乌东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
事与愿违,集中配备豹2坦克的乌军精锐第21、第33和第47三个机械化旅在面对俄军大纵深配置的龙牙防线时同样一筹莫展,很多坦克连一线阵地都没看到就被密布的地雷阵和蜂拥而至的“柳叶刀”无人机摧毁。
图片
2023年6月初,在北约受训、配备豹2和M2步兵战车的乌军第47机械化旅向扎波罗热南部发起反攻,行进中的装甲纵队没有空中掩护,被困在雷区后遭到俄军武装直升机和远程炮火的打击,迅速损失2辆豹2A6、1辆A4和6辆M2。其中一辆A6从画面上看并未受到明显损伤但已经被车组放弃。
图片
连为坦克纵队开辟雷场的豹2R HMBV扫雷坦克也同样难逃厄运,芬兰总共提供了6辆比豹2A6还宝贵的扫雷坦克,在一次战斗中就被远程炮火摧毁了一半。
图片
到目前为止似乎尚未发生过西方坦克和俄军坦克集团对战的场景,连单挑都十分罕见。西方开源情报系统报道过少数几个战例,2023年9月乌克兰的豹2A6在扎波罗热方向曾击伤1辆俄军T-80BV,迫使另外2辆装甲车辆后撤,交战距离达到2800米。2024年3月,乌军第53机械化旅的豹2在阿夫迪伊夫卡在15分钟内以3次准确的射击摧毁了3辆俄军坦克。这两次小规模坦克战显示西方坦克在观瞄能力、远距离射击精度上对俄式坦克仍然具备较大优势。
图片
向T-80BV开火的豹2A6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双方的坦克在按照传统军事理论整好战斗队形投入正面冲击之前就被早早发现并遭到全方面的打击,或者被迫疏散隐蔽,难以发挥出钢铁洪流的作用。
随后登场的挑战者2和M1A1坦克也没强到哪去,不断出现被击毁的画面。乌军从反攻转入防守后开始改变坦克战术,不但紧急加装了简陋但实用的笼式隔栅,还将西方坦克化整为零分散到战场上避免遭到集中打击。第21机械化旅的Strv 122坦克(瑞典版豹2A5)通常以两辆坦克为一组行动,游弋在战线后方作为移动炮台,向侦察发现的俄军步兵分队或弹药库发射大约15发炮弹,然后立即转移阵地。坦克出动的频率越来越低,一天两次甚至一周才两次。
图片
加装“鸟笼”的挑战者2
俄军也采用了同样的战术,今年3月22日俄国防部公布的一次电视采访显示俄军一辆T-90M坦克在无人机在指示下在9公里的超远距离上采用间瞄火力摧毁了藏身在一座废弃建筑中的乌军无人机指挥中心。
在阿夫迪伊夫卡之战进入尾声之时,乌军将集中装备M1A1SA坦克、M2步兵战车和M1150突击破障车的第47机械化旅(之前装备豹2A6)投入战场,据乌军报道在阿夫迪伊夫卡外围的阻击战中战果颇丰,大量击毁俄军装甲车辆。
乌军目前至少已经损失了3辆M1A1,每一辆都遭到了两种不同武器的攻击。第1辆是被俄第15摩步旅用巡飞弹和反坦克导弹击毁的。第2辆被俄第30摩步师用RPG火箭筒炸断履带后由2架无人机攻击装甲薄弱处。一辆M1150试图进行战场抢救,拖回这俩受损M1,结果也被俄军炮火命中。第3辆是被短号反坦克导弹和T-72B3摧毁的。
图片
图片
被摧毁的第2辆M1A1和M1150突击破障车
很多军事观察家和媒体都在惊呼面对无人机的打击,坦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将被无情地淘汰。这样的观点还是比较偏颇的,俄乌双方都已经开始生产部署数以万计的廉价版穿梭机后,已经可以实现对战场上的单兵进行精确无人机猎杀。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装甲保护的车辆或者掩体才具备更好的生存能力,需要更昂贵、数量稀少的大中型无人机或者巡飞弹才能摧毁。哪一方能够真正建立全面的反无人机体系,哪一方就能重新发挥出坦克的优势。
WW在2019年采购了108辆M1A2T,今年将交付首批38辆。
【 步兵战车 】
和坦克相比乌军得到的步兵战车更多,战果也更丰富。美国提供了186辆M2A2 ODS-SA型和4辆M7 BRIST布雷德利火力支援小组战车,德国提供了60辆“黄鼠狼”1A3(将再捐赠40辆),瑞典提供了56辆CV9040。
M2A2 ODS-SA是沙漠风暴行动-态势感知改型,安装了对肉眼安全的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集成精确轻型GPS接收机和数字罗盘的战术导航系统、旅级战场命令信息系统和驾驶员的热成像仪,可搭载标枪反坦克导弹,载员从6人增加到7人(乌军仍然只搭载6人)。
图片
2023年6月在扎波罗热方向的乌军M2A2,其搭载的机械化步兵全面换装了美式枪械
M2A2于2023年4月进入乌军服役,主要装备第47机械化旅(99辆)。乌军在部分M2A2的车体和炮塔四周加装了厚厚的BRAT布莱德利反应装甲块,共96块,大幅度提高了防护能力。6月份开始M2A2在反攻中投入战斗,初期主要伴随豹2A6一起行动,相互支援,由坦克负责压制敌方坦克,步兵战车则扫荡步兵、反坦克火力点等近距离危险。但正如上文提到的,乌军的装甲纵队往往还没抵达前线就遭到了相当大的损失,毫无建树。
图片
到阿夫迪伊夫卡之战后期,乌军改变主战坦克战术的同时也将M2A2解放出来,不再承担主战坦克的护卫任务,而是独立在战场上进行侦察游猎。凭借优秀的机动性、先进的昼夜观瞄和通信设备以及高精度、高射速的M242大毒蛇25毫米链式机关炮,M2A2广泛用于机动压制俄军步兵,和无人机配合协同攻击隐藏在树林中的俄军分队甚至是单兵。其炮塔附加装甲多次承受了反坦克导弹的攻击,保护了车组的安全,甚至遭到122毫米“冰雹”火箭炮的直接命中也仍然能依靠自身动力撤离战场返厂检修。
图片
被“冰雹”火箭炮直接命中的M2A2在后方进行维修
在装甲车辆的近距离遭遇战中,M2A2不但对俄军的BTR-80装甲车、BMP-2步兵战车具备压倒性优势,还创造了多个击毁俄军主战坦克的惊人战例。2023年7月10日,第47机械化旅的一辆M2A2在扎波罗热地区被俄军步兵包围,M2A2用机炮消灭了这些步兵后俄军投入2辆T-72,但这2辆坦克都被M2A2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远程击毁。
2024年1月11日在阿夫迪伊夫卡北部的斯特波沃村,47机械化旅的1辆M2A2和1辆俄军最新型的T-90M狭路相逢,T-90M先敌开火,但没有命中目标。乌军步兵战车在四轴侦察无人机的指示下迅速拉开距离,以村庄房屋为掩护在机动过程中使用M242机炮不断射击,从右后侧命中T-90M,引爆了炮塔和车体前部的爆反装甲。
随后乌军的第2辆M2A2抵达战场,这辆步兵战车只有2名乘员:驾驶员和车长兼炮手,车长在1个月前刚刚于德国完成M2A2的操作训练,这是他们第二次驾驶M2A2执行战斗任务。2辆步兵战车形成夹击,反复穿插从各个方向向T-90M射击,至少命中20多发25毫米炮弹。随后T-90M又被乌军的FPV无人机撞中侧面,炮塔座圈内冒出火苗。虽然俄军坦克的主装甲并未受损,车组还是弃车逃走。
图片
在这场实力并不对称的遭遇战中,双方距离只有数百米,都脱离了各自交战的“舒适区”,M2A2主要得益于监视无人机提供的战场态势信息,始终掌握着交战的主动权,从侧后方不断机动攻击,令无论主炮还是装甲都要强得多的俄军坦克丧失战斗力;而T-90M的厚甲特别是Relikt爆反装甲也有效地保护了车组的安全。
截至2024年3月,乌军的M2A2中已有32辆被摧毁、24辆受损、11辆被遗弃、2辆被俄军俘获并公开展出,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除了地面反坦克火力和无人机,俄军的卡-52M和米-28NM武装直升机也击毁了相当数量的乌军装甲车辆,包括M2A2。乌军指挥官对此倒显得很大度,表示任何希望新武器能够压倒俄罗斯人的希望都是错误的。
图片
图片
今年2月26日,俄军缴获的1辆M2A2被火车运往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爱国者公园展出。该车正面完好无损,但后部满是机炮弹孔,乌军曾试图摧毁它以免被俄军完整俘获。俄军一个侦察小组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小组在夜色和浓雾掩护下从乌军阵地前500米处成功拖回了这辆被车组放弃的步兵战车。
还有更多的M2A2被击伤,大部分都是地雷造成的,很多已经被修复重返战场,一些受损严重的则需要送往波兰进行大修,彻底无法使用的将作为“器官捐赠者”拆下可用部件用于其它车辆的维修。
图片
第 47 机械化旅的士兵在扎波罗热森林中更换受损战车的车轮和履带,这辆M2A2还保留着美军库存状态的沙漠色涂装
【 巡航导弹 】
在战争前期,西方国家一直没有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对地导弹,以免过分刺激俄罗斯。直到2023年2月在俄军大规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俱乐部巡航导弹对乌克兰基础设施进行打击后,英国才承诺提供暴风阴影巡航导弹,随后法国也分多个批次提供了同型的法国版SCALP EG导弹,据说每个批次为50枚。乌克兰则承诺不会在俄罗斯领土上使用这类武器。
暴风阴影/SCALP-EG是英法联合研制的远程隐身空射巡航导弹,1994年由英国航宇和法国的马特拉公司开发,2003年投产,现在由MBDA生产。
图片
它以法国的阿帕奇反跑道巡航导弹为基础设计,用450公斤重的单一穿甲延时战斗部替代了反跑道子母弹,适于攻击加固地堡类目标。动力系统采用Microturbo TRI 60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0.8马赫,最大射程560公里。
暴风阴影采用GPS、惯导、红外、数字化地形图复合制导,发射后不管,也无法更改攻击目标/航路或自毁。依靠GPS和数字地图半自主选择路径超低空抵达目标区后爬升,抛掉鼻锥用高分辨率红外寻的头扫描目标区,然后转入俯冲攻击。它可以通过单向数据链将撞击前的目标信息回传母机用于战损评估。
图片
该导弹可以由鹰狮、幻影-2000、阵风、狂风、台风等欧洲主流战机挂载,但进入乌克兰后经过改装由苏-24战斗轰炸机挂载肯定也是双方的设计师都不曾预料到的。
图片
苏-24挂载暴风阴影导弹照片,上面有华莱士的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签字和留言。 这架苏-24是乌克兰空军第7战术航空旅的Su-24MR“黄 60”号机,它原是一架侦察机。
苏-24MR型绰号击剑手-E,1980年7月首飞,用于战术侦察,它具备苏-24M的导航套件,包括地形跟踪雷达,但取消了Orion-A攻击雷达、激光/电视瞄准系统和机炮,加装了2台全景相机、摄像机、侧视雷达和红外侦察系统,其它侦察传感器采用吊舱挂载。
乌克兰空军从苏联继承了大约120架各型号的苏-24,目前只剩12架。最近因为战事紧迫将侦察型进行了改装也可以执行有限的攻击任务,在固定翼套下方挂架上挂载重1.3吨的暴风阴影导弹,挂架适配器来自英国皇家空军退役的狂风GR4。乌军的米格-29和苏-25都无法携带这个重量级的弹药。
图片
获得暴风阴影后乌克兰立即向俄军纵深的指挥控制中心、后勤节点和基础设施发起了攻击,以切断其对前线的支持。在2023年5月11日英国宣布提供导弹的2天后,乌军就用暴风阴影袭击了卢甘斯克地区的工业设施,出击的苏-24由改装挂载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的米格-29和苏-27掩护,乌空军还使用无人机和美制ADM-160空射诱饵吸引俄军防空系统的注意力。6月12日,乌军发射暴风阴影炸死了俄第35集团军参谋长谢尔盖·戈里亚切夫少将,动用远程巡航导弹进行“斩首行动”确实非常罕见。
6月22日,连接克里米亚和赫尔松州的琼加尔公路桥被法国提供的SCALP EG导弹击中,破坏了俄罗斯对赫尔松前线最主要的后勤保障通道之一。7月29日又再次袭击了琼加尔铁路桥,导弹精确命中桥上两条铁轨之间,炸出一个大洞使2条铁轨都受损。
图片
9月13日,暴风阴影攻击了塞瓦斯托波尔港,击毁了基洛级“顿河畔罗斯托夫”号潜艇和蟾蜍级“明斯克”号登陆舰。9天后乌军又发射了3枚以上的暴风阴影命中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总部,当时黑海舰队高层正在开会,可见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的情报侦察能力相当强悍且精准。12月26日,运送军火的俄军蟾蜍级“新切尔卡斯克”号登陆舰又在远离前线的费奥多西亚港被2枚暴风阴影命中坐沉在港池内,上层建筑被彻底摧毁,该舰还搭载了数百架伊朗的“沙赫德”自杀无人机,损失可谓非常惨重。
图片
乌克兰和西方都对这种导弹的作战效能非常满意,今年1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再向乌克兰提供40枚SCALP EG。这不仅仅是对俄罗斯,如何对抗以AGM-158C LRASM、暴风阴影为代表的新一代远程隐身反舰/对地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无人艇等不对称攻击,对每个军事大国来说都是全新课题,目前也并没有特别有效的防御手段,只能依靠整个作战体系尽早发现、尽早干扰、尽早拦截。
目前乌克兰空军已经完成了12名F-16飞行员为期10个月的培训,首批北约提供的F-16将最早在7月份进入乌克兰作战。乌克兰赋予它的首要任务是拦截俄军投掷KAB滑翔炸弹的苏-34和苏-30战斗机。阿夫迪伊夫卡战役最激烈时,俄军每天发射上百枚射程增加到65公里以上的KAB炸弹,精确摧毁了乌军几乎所有阵地,这也是乌军主动撤出阿夫迪伊夫卡的主要原因。面对俄军完整的防空体系和拥有苏-57隐身战斗机的空天军机队,50-60架老旧的F-16能否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还有很大的疑问。
图片
2023年8月20日,访问丹麦北部Skrydstrup空军基地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丹麦首相弗莱德里克森一起坐在F-16D座舱内谈笑风生。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到了今年4月份,包括这架飞机在内的24架二手F-16已经被出售给了阿根廷,泽连斯基现在可是欲哭无泪了。
乌克兰的兵源和西方的援助已经在残酷的消耗战中日趋衰竭。现代战争的形式在无人机、信息战的冲击下正在发生深刻的演变,海湾战争以来欧美军队依靠小巧精悍的高科技部队迅速战胜弱小对手的光环在乌克兰被打回原形。高烈度正规战争比拼的更多是体系、资源、规模和费效比,这和西方以质量和技术建军的思路是相悖的。
西方武器在乌克兰战场上可谓喜忧参半,既有占尽优势且无有效防御手段的海马斯、暴风阴影,也有生不逢时建树寥寥的豹2A6、挑战者,研究它们在新时代作战环境中的表现对今后武器装备的设计、运用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