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4首诗词:水有波澜,爱有起伏

图片
水有波澜,爱有起伏,但它们始终包容一切,温暖人心。
水是情感的象征,它既可以如同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也可以如同狂暴的风雨,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波折和磨难。
它的柔情与激烈,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样,充满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浩瀚和腾涌;
白居易有诗“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那份唯美意境;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份惆怅和落寞;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我流连于这些文字时,我愕然发现在这一个瞬间,如水的生命和文字是这样的富有风韵和内涵,心在水意中伫足,小心翼翼地聆听那涓涓淙淙的深远境界,婉约于那份灵魂与灵魂的对望…
于是许多俗世的涓尘纷纷然失去了踪影,不由得叹古诗人对水的了然和钟情。
图片
图片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它们往往感情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哀叹惆怅。
严维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今天一别我就知道两地悲愁了。
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正如宋代吴文英有诗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
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
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以水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人这一辈子,如果有三五个知己,彼此真挚、淳朴、无拘无束,真的令人羡慕。
有多少人苦苦寻觅,但终究寻它不着。其实不是没有,而是因为我们苛求的太多,讲究的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这闲适的心境,忽略了纯朴的真情,从而苦苦追寻一无所获。
图片
图片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唐·韩琮《暮春浐水送别》
严维以水悠悠以示情谊情长,韩琮也以莫听宫前水以感伤。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
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
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
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
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
图片
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
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
“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
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韩琮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在这首诗里,作者将友情、世间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特色,令人为之惊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
坦然地面对人生沟壑,走过四季风霜,言者随意,但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
”一寸光阴一寸金,走过的岁月,每一段时光都那么珍贵,每寸肌肤都在清风朗月下舒展,淡饭清茶,便是幸福,明媚灿烂的每一天,便是最美的时光。
图片
图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就是离开郴州之前所写。
秦观以郴江水流表露同心中的郁结难舒。
弥漫的大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在这凄楚迷茫的环境中,站在旅舍极目眺望,可是他一直望到天边也找不到世外桃源般理想的去处,他的心情失望而痛苦。
桃源无觅,又远离家乡,独自谪居在凄清孤寂的驿馆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让人不堪忍受,更何况日落时分杜鹃又一声声凄厉地啼鸣起来,就更加勾起了词人的愁思,触动了他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远方的亲友殷勤致意,寄来书信关怀失意的自己,但每一封安慰的书信都触动了秦观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对如今困苦处境的痛省。
这满满温暖的宽慰之情,非但没能安慰他孤寂悲伤的心灵,反而凭添了他心中的绵绵愁恨。
郴江的水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词人借此山水来慨叹自己身世:自己好好一个读书人,本可以隐居乡野,自得其乐,却为什么偏偏要跻身仕途呢?
他对于自己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远谪异乡感到深深的悔恨。
一个经历过盛衰变化的人,心中总是充满无穷的感慨,总会怀着无比惋惜的心情追忆昔日的繁华,来慰藉当年的凄凉和寂寞。
人的一生,长路漫漫,跌宕起伏也是难免得,也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多的挫折经历,人生都更加丰富多彩。
每每回忆起来,除了那一抹难以忍受的疼痛之后,便是会心浅浅的一笑,再不好的,不也就过去了吗?
看开了,看淡了,再委屈也自我消化了,再痛苦也显得不重要了。
图片
图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十国·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以一江春水都无法表达心中的悔意与哀忧。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李煜由一国之君变成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易主,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的悲秋几许,这本身就是无法言说的,说得太实,称斤论两就显得假。而这这一江的春水,不舍昼夜,滚滚东流,恰似后主的满腔悲情,也是短暂的人生,面对这不金夜世事变幻的无奈之痛啊。
这样的感受,又岂不是带血之书呢?这样的悲情,又岂不是承载了芸芸众生生命之无奈悲苦呢?
图片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更多文章资讯可以关注我们:荔枝姑娘诗词赋(微信公众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