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258米洞穴的深潜潜水员和用帆船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少年,2050最包容的大会:每个年青人都是新物种

潜到洞穴水下258米是怎样的体验?
三年前,一部叫《泰国洞穴救援》的影片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映。影片改编自2018年轰动全球的泰国洞穴营救事件,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洞穴救援行动。
在决定挑战258米深度之前,宁波小伙陈潜花了很长时间只做一件事:平静地躺在广西都安九顿天窗的水面上,这里也被称为中国水下珠穆朗玛峰。看天上的白云,听周围鸟鸣,感受自己与水的联接,与自然的联系,甚至分子间的联接。
昨天,陈潜站在云栖会展中心2050最大的舞台上,平静地分享自己8年洞穴深潜的经历,现场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直到演讲结束,掌声从各个角落里响起。
“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的2050大会,昨天最后的舞台属于“上天入海”的年青人。他们分享了自己挑战极限的经历,以及站在另一个视角思考当下与未来。
挑战258米洞穴的深潜潜水员
和用帆船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少年们
当一项极限运动做到极致,挑战这件事本身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心灵层面的联接。
去年3月30日,在团队协助下,陈潜完成了长达521分钟的258米探索级潜水。这也是历史上亚洲人首次深潜至250米以下的深水洞穴。
图片
而对水下探索者陈潜来说,成功挑战158米和258米这两个深度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彻底走出几年前因为事故失去家人的痛苦,变成了记忆的载体。
如果说,科技是人类对脑力的极限挑战,那么各种户外极限运动是身体在探索极限。眼下,当很多人被眼前的学业、工作或生活所困,有一小部分年青人开始站在另外一个视角思考当下人生与未来。
“当世界缩小成一条小小的船是什么样?“
黄俊分享了另外一段挑战极限的经历:带领平均年龄只有14岁的8位青少年,花12天时间用一条帆船横渡英吉利海峡。
为了提前适应航海生活,不至于大风大浪吓着,8位孩子接受了7天的海上安全训练。最后一天帆船翻了9次,“感觉全身是伤,被帆船打了一顿。”纪录片里,一位孩子笑着说。最终,他们安全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航海。
图片
“年青人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以及复杂世界留给他们的各种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依靠的不仅仅是科技。”黄俊说,勇气和热爱弥足珍贵。
2018年,参加了太平洋帆船赛的黄俊,驾驶一条帆船从青岛出发,在海上漂泊了28天后抵达美国西雅图。
此后,黄俊发起了一项横渡英吉利海峡计划。“很多事会觉得很难,或很慢,甚至不可能,但只要付出勇气和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终点。”
另外一项“七年计划”的发起人周俊,则在过去几年时间带领中学生用徒步的方式欣赏这个星球最壮丽的风景,被他称为“少年英雄之旅”。
他们走过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走过瑞典的国王之路,也去过冰岛,去年带着孩子们完成了位于香格里拉的哈巴雪山之路。
图片
“我们的孩子被家长们保护地太好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能有半点的受伤。”周俊说,发起这项计划带孩子们走一走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年青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在身体里。
用脑波给AI短片投票
“火星人”让科幻照进现实
为什么我们需要光刻机?十年后的宇宙是什么样?当人工智能遇到核电站……“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每年的2050,科技是最大的底色。硬核的主题演讲、有趣的各种科技体验和奇思妙想结合,常常让年青人眼睛发亮。
有一群年青人来自“火星”,狂热地探讨着科幻、创作、星际、脑波……他们当中有人是科幻作家,有人导演了首部盲人科幻电影,他们的创作或多或少都连结着一个遥远神秘的地方——冷湖。
2018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等人来到冷湖考察,找到了科幻想象力的来源。此后,中国科幻领域最高奖项之一“冷湖科幻文学奖”应运而生,评委阵容包括《三体》作者刘慈欣。
巧合的是,2018年也是“2050团聚”的诞生之年。两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新物种”,今年在杭州碰撞出了一团火。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地处青藏高原戈壁深处的柴达木盆地。冷湖平均海拔2800米,有着荒凉无垠的戈壁滩和嶙峋的风蚀地貌,被誉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2018年,荒芜的冷湖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经过考察监测发现,冷湖地区的光学观测条件可比肩世界顶级天文台,每年天文观测可用的时间达300天。
科幻作家和影视剧编导也陆续抵达冷湖。夜空银河、残垣断壁让他们产生了无尽的想象,资源枯竭、生命禁区、星际拓荒……
图片
“我们人类认识到的世界是被我们的感官整理过的。那么,世界自体是什么样子呢?这个概念让我开始写小说。”胡深从这个“物自体”的哲学概念开始构思小说《正面的世界》,人类在冷湖发现了外星人,用尽各种数学计算都无法进入他们的世界,而真正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其实是孩童般的审美......
热爱丧尸电影的科幻作家陈小手人类的明天,“人造人”的主题在科幻作品中早在200年前就出现过,人类的思维中似乎有一脉相承的感悟和向往。陈小手说,“我想科幻小说或许会过时,因为科技发展已经把想象变成了现实。但是人之为人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永远不会褪色。”
除了用科幻文学带领大家走进冷湖,AIGC的发展又让文字能够演化成一个怪诞奇绝的世界。
图片
在2050现场,自愿者们发起了“冷湖AI短片脑波榜”观影活动。
“14号在哪里?”“32号连上了吗?”在观影前,“火星人”自愿者还在线上寻找观众的脑波信号。这些观众戴上非侵入式脑机头带,这些头带会实时监测每个人的脑波,来判断你是专注地沉浸在影片里,还是因为不感兴趣而分心。
每场观影活动播放4部以冷湖奖小说为原型的AI短片,脑机将实时采取每个人的脑波,以集体的专注度指数为每部短片排名。也就是说,每个观众都在用脑波为自己喜欢的AI短片投票。
最包容的大会
每个年青人都是新物种
“年青人站在聚光灯下,用年青人的方式谈创新,用年青人的方式看未来, 用年青人的方式面对挑战。”
5年前,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发起人、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在《给2050自愿者的一封信》里写道。昨天的结束环节,站在舞台上的王坚院士第一次脱下格子衬衫,身穿一件蓝色T恤衫像老父亲一样笑眯眯地看着台下的年青人。
千人座席、360度环形屏幕。这个专为年青人准备的大舞台,王坚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哪怕只有一个人来也不打折扣!”
过去两天,六七十位年青人站上这个舞台,完成了近20个主题的分享。而在这个大舞台之外,同样精彩的演讲和分享遍布云栖国际会展中心的各个角落。
2018年,在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的倡议下,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群自愿者聚在了云栖小镇,共同发起2050大会。大会的愿景是让世界各地的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
“这也是最挑战的时代,城市发展问题、 疾病问题、环境问题,过去留给了未来许多问题,世界自然地把未来的挑战留给了年青人。”王坚说,作为一个年青人的大会,让年青人站在聚光灯下,用年青人的方式谈创新,用年青人的方式看未来,用年青人的方式面对挑战。
Z7GwxaaaxYNp
图片
2050大会上的年青人在用AI干什么?浙江警校学生用一张照片还原0到70岁模样,00后姑娘用AI帮陈坤创作《山海经》大电影
图片
一年见一次!这两天全球各地的年轻人赶来杭州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