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愈站 | 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心理专家这样支招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9日讯 今年9岁的小悦(化名)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小悦的妈妈李蕊(化名)称孩子一做作业就挤眉弄眼,动来动去,还“吭吭吭”地发出怪声,一个小时做不完一道题。妈妈越制止,小悦就越发起劲。
图片
配图与本文无关
经过问诊和一系列检查后,小悦被确诊为童年情绪障碍、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得到诊断书的李蕊非常崩溃:“女儿今年才9岁,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在小悦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纽扣家庭教育集团家庭教育指导师许慧洁老师在与李蕊沟通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干涉、包办和控制太多
平日里,李蕊的关注点全在小悦身上,只要她有一点没做好,都会指出来,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
比如有一次逛公园,小悦看见一个轮滑队在训练,看得目不转睛,非要自己去滑一下。滑完之后她对轮滑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求李蕊让她加入轮滑队。但是李蕊觉得轮滑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不想让她去。并故意打击她:“你滑得又不好,而且这项运动不适合你,算了吧。”后来小悦再也没提过轮滑队的事。
对此,指导师给出的分析是:“当一个孩子遭受了太多忽视和否定,她就对生活失去了掌控,一直都处于‘被妈妈攻击’的状态,自然就会产生自我保护行为,去逃避外界的压力,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伤害。”
二、家长的焦虑带来了压力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李蕊属于特别焦虑的那种,生怕孩子比别人落后一步。每次只要听见有人说他们家孩子参加比赛大放异彩时,就害怕自己的女儿跟别人比没有闪光点。
所以,李蕊给小悦报了很多班,钢琴、画画、书法、围棋、游泳、羽毛球,古筝等等。小悦几乎没有任何的私人时间。
指导师告诉李蕊:“父母特别容易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到一起,成为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拿他的成绩和班级第一比,拿他的身体和运动尖子比,拿他的情绪和‘乖’孩子们比。”
图片
配图与本文无关
三、暴躁的父亲和压抑的家庭环境
小悦的爸爸脾气非常暴躁。在辅导女儿学习时出现过几次情绪失控,但又舍不得责怪女儿,就会当着女儿的面打自己,而李蕊和孩子爸爸的教育观念不合,也经常因为孩子的问题吵架。
指导师认为,孩子是家庭关系最敏锐的感受者,家庭氛围决定了孩子的生存状态。暴躁易怒的家庭,孩子感受到的是孤独和不安。争吵不断的家庭,孩子看见的是恐惧和绝望。
李蕊终于明白了女儿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指导师的帮助下,李蕊开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放下焦虑,重塑亲子关系
指导师表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优势。家长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独特性,而不是一味地与他人比较。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伙伴,而不是过度焦虑的监控者或指责者。”
明白这一点之后,李蕊逐渐放下焦虑,把为女儿报的所有兴趣班都取消了,用发现的眼睛看到女儿的优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而是经常跟她站一队。
图片
配图与本文无关
在不阻止孩子学习轮滑后,小悦和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约着一起去公园里滑。她们还建立一个群,一起去上学,一起吃饭,一起过生日,这份友谊滋养了她。
二、接纳情绪,找回孩子安全感
指导师表示:“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家长尝试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时,其实是在给予他们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李蕊逐渐放下了对女儿的标准和期待,接纳了她的情绪。并制造各种机会,带小悦去海边、打卡网红餐厅、看电影。渐渐地,女儿的防备松动了,母女的独处聊天也顺利进行。
三、改善夫妻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针,稳定的夫妻关系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指导师说。
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李蕊找孩子爸爸说明了问题。为了孩子,夫妻俩开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所有的事情都商量着来。孩子爸爸脾气慢慢也好了很多,对女儿也不是那种吹胡子瞪眼了,少了以前的批评指责和抱怨。
渐渐地,小悦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也多了,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随着小悦的状态越来越好,经过医生诊断,各种症状已经减轻了不少,可以停药了。新学期开学后的一次月考,小悦的成绩突飞猛进,考到了班级第十。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